•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多層及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設計

      2009-12-31 09:42徐建平嚴建烽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 2009年20期
      關鍵詞:抗震設計高層建筑

      徐建平 嚴建烽

      摘要:地震區(qū)建筑結構設防與不設防,震后結果大不一樣。要使工程建設真正達到能夠減輕以至避免地震災害,把握好抗震設計關是減輕地震災害的根本措施。文章根據(jù)實踐經驗和對有關資料的總結,對多層及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設計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多層建筑;高層建筑;混凝土房屋;抗震設計;抗震設防

      中圖分類號:TU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2009)20-0140-02

      地震是人類在繁衍生息、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一種可怕的自然災害。強烈地震常常以其猝不及防的突發(fā)性和巨大的破壞力給社會經濟發(fā)展、人類生存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社會功能帶來嚴重的危害。據(jù)統(tǒng)計,歷史上各種自然災害曾毀滅了世界各地52個城市,其中因地震而毀滅的城市有27個。地震之外的其它各種災害,如水災、火災、火山噴發(fā)、風災、沙災、旱災等毀滅的城市為25座。因此,地震占災害總數(shù)的52%??梢姷卣馂暮Υ_系“群害之首”。研究表明,在地震中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房屋倒塌及其引發(fā)的次生災害(約占95%)。無數(shù)次的震害告訴我們,抗震設防是防御和減輕地震災害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

      另一方面,我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人口稠密,建筑物抗震能力低。因此,我國的地震災害可謂全球之最。上個世紀,全球因地震而死亡的人數(shù)為110萬人,其中我國就占55萬人之多,為全球的一半。因此,粗略地說,我國的國土面積占全球的1/14,人口占1/4,地震占1/3,地震災害占1/2。因此,建筑物的抗震設防問題是我國減輕自然災害、保障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特別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震害多發(fā)點

      地震作用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和復雜性,要求在強烈地震作用下結構仍保持在彈性狀態(tài),不發(fā)生破壞是很不實際的;既經濟又安全的抗震設計是允許在強烈地震作用下破壞嚴重,但不倒塌。因此,依靠彈塑性變形消耗地震的能量是抗震設計的特點,提高結構的變形、耗能能力和整體抗震能力,防止高于設防烈度的“大震”不倒是抗震設計要達到的目標。

      (一)結構層間屈服強度有明顯的薄弱樓層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在整體設計上存在較大的不均勻性,使得這些結構存在著層間屈服強度特別薄弱的樓層。在強烈地震作用下,結構的薄弱層率先屈服,彈塑性變形急劇發(fā)展,并形成彈塑性變形集中的現(xiàn)象。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13層蒸吸塔框架,由于該結構樓層屈服強度分布不均勻,造成第6層和第11層的彈塑性變形集中,導致該結構6層以上全部倒塌。

      (二)柱端與節(jié)點的破壞較為突出

      框架結構的構件震害一般是梁輕柱重,柱頂重于柱底,尤其是角杜和邊柱易發(fā)生破壞。除剪跨比小的短柱易發(fā)生柱中剪切破壞外,一般柱是柱端的彎曲破壞,輕者發(fā)生水平或斜向斷裂;重者混凝土壓酥,主筋外露、壓屈和箍筋崩脫。當節(jié)點核芯區(qū)無箍筋約束時,節(jié)點與柱端破壞合并加重。當柱側有強度高的砌體填充墻緊密嵌砌時,柱頂剪切破壞嚴重,破壞部位還可能轉移至窗洞上下處,甚至出現(xiàn)短柱的剪切破壞。

      (三)砌體填充墻的破壞較為普遍

      砌體填充墻剛度大而變形能力差,首先承受地震作用而遭受破壞,在8度和8度以上地震作用下,填充墻的裂縫明顯加重,甚至部分倒塌,震害規(guī)律一般是上輕下重,空心砌體墻重于實心砌體墻,砌塊墻重于磚墻。

      二、抗震結構設計

      較合理的框架地震破壞機制,應該是節(jié)點基本不破壞,梁比柱屈服可能早發(fā)生、多發(fā)生,同一層中各柱兩端的屈服歷程越長越好,底層柱底的塑性鉸宜最晚形成。即:框架的抗震設計應使梁、柱端的塑性鉸出現(xiàn)盡可能分散,充分發(fā)揮整個結構的抗震能力。

      (一)抗震計算中的延性保證

      從用樓層水平地震剪力與層間位移關系來描述樓層破壞的全過程可反映出,在抗震設防的第二、三水準時,框架結構構件已進入彈塑性階段,構件在保持一定承載力條件下主要以彈塑性變形來耗散地震能量,所以框架結構需有足夠的變形能力才不致抗震失效。試驗研究表明,“強節(jié)點”、“強柱弱梁、“強底層柱底”和“強剪弱彎”的框架結構有較大的內力重分布和能量消耗能力,極限層間位移大,抗震性能較好。規(guī)范通過構件承載力調整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xiàn)上述的強弱要求,且考慮了設計者的使用方便,采用地震組合內力的抗震承載力驗算表達式,只是要對地震組合內力的設計值按有關公式進行相應的調整。

      綜合大量實驗研究成果,影響不同受力特征節(jié)點延性性質的主要綜合因素有:相對作用剪力、相對配筋率、貫穿節(jié)點的梁柱縱筋的粘結情況。

      (二)構造措施上的延性保證

      四川大地震實踐證明,當建筑結構在大地震中要求保持足夠的承載能力來吸收進入塑性階段而產生的巨大能量,因為此時的結構在震中進入到一個塑性階段,容易產生變形。所以,根據(jù)這種特點和抗震的要求,多發(fā)地震的國家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均要求按延性框架結構進行設計,所以建筑結構的設計必須保證結構局部薄弱區(qū)的承載力與剛度,保證了建筑構造的整體性,延性的增加也就提高了變形能力,這樣可以減少地震的破壞性,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在結構布置上,按擴大了的柱端抗彎承載力進行設計,理論上可將柱屈服的可能性減少,保證“強柱弱梁”的設計原則。但因各種原因,如梁的實際抗彎承載力可能增大,高振型使柱中反彎點的轉移等綜合因素影響,要使柱中完全避免塑性鉸是困難的,同時為實現(xiàn)“強剪弱彎”的要求,保證塑性鉸區(qū)域的局部延性,也必須通過一定的構造措施來保證結構的延性,具體做法如下:

      1.限制軸壓比與縱筋最大配筋率合理的受力過程可明顯提高構件延性,為實現(xiàn)受拉鋼筋的屈服先與受壓區(qū)混凝土壓碎的破壞形態(tài),以提高塑性鉸區(qū)域的轉動能力,規(guī)范限制軸壓比與縱筋最大配筋率,同時對混凝土受壓區(qū)高度也提出相應要求。

      2.限制約束配筋和配筋形式。加密塑性鉸區(qū)內的箍筋間距是很重要的一點,為保證“強節(jié)點”、“強柱弱梁”、“強底層柱底”和“強剪弱彎”的設計原則及塑性鉸區(qū)域的局部延性,有必要加密塑性鉸區(qū)內的箍筋間距,這不但可提高柱端抗剪能力,還可約束核心區(qū)內混凝土,對縱向鋼筋提供側向支承,防止大變形下縱筋壓曲,從而改善塑性鉸區(qū)域的局部延性。規(guī)范對約束區(qū)縱筋的最小直徑、最大間距、塑性鉸區(qū)域的最小長度等做出了詳細的規(guī)定,并對箍筋肢距及箍筋形式提出了相應要求。

      隨著工程應用中箍筋強度和混凝土強度不斷提高,對塑性鉸區(qū)域內箍筋布置的要求是抗震構造措施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一情況將導致高強度混凝土中約束箍筋配筋率的減少而降低結構的設計可靠度,建議以配筋特征值代替原體積配筋率,同時鑒于約束配筋對柱端塑性鉸區(qū)的良好約束作用,建議適當增大配筋量。

      3.限制材料。拒絕豆腐渣工程的第一關就是把握好材料質量,材料延性對確保構件(結構)延性極為重要,為此規(guī)范對材料也提出了相應的限制,如保證鋼筋強屈比、延伸率及混凝土強度等級等,同時對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鋼筋代換也提出了相應的限制。

      三、結語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是我國大量存在的建筑結構形式之一,歷年震害資料表明: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柱端與節(jié)點的破壞較為嚴重,其抗震設計中必須滿足“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jié)點”、“強底層柱底”等延性設計原則和有關規(guī)定。在多層及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設計的實踐中,由于設計人員對規(guī)范的理解和掌握尺度上,以及因地因人在結構選型、布置以及計算方法上相互差異較多而對設計產生較多的爭議,抗震設計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李鴻晶,宗德玲.關于工程結構抗震設防標準的幾個問題的討論[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03,(2).

      [2]宋天齊.關于8度區(qū)多層磚房最多層數(shù)的商榷[J].工程抗震,1998,(1).

      [3]陳天虹,李家康,馬曉董.對“高層混凝土結構與抗震”課程教學問題的探討[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05,(1).

      [4]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zl-2001)[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

      作者簡價:徐建平(1971-),男,浙江上虞人,浙江舜杰建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研究方向:多層及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設計。

      猜你喜歡
      抗震設計高層建筑
      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要點探析
      關于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探析
      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要點探析
      樓梯間的抗震設計問題
      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分析
      高層建筑施工的關鍵技術
      南宁市| 孙吴县| 左贡县| 庆云县| 霍城县| 武平县| 鄢陵县| 成安县| 泸水县| 家居| 株洲县| 得荣县| 长阳| 靖宇县| 松江区| 泰兴市| 宁夏| 昭苏县| 确山县| 新乐市| 珲春市| 垦利县| 临潭县| 乌兰县| 弋阳县| 建瓯市| 肥东县| 唐海县| 简阳市| 河津市| 申扎县| 察哈| 汨罗市| 山西省| 华池县| 吉林省| 五大连池市| 北安市| 明星| 新疆| 台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