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桑榆
圓滑,是一種處世哲學(xué),雖不高深,卻并非人人皆可悟其精義,得其要領(lǐng)。因為處世圓滑,不但須要閱歷與智慧,而且要有不問是非之心,善和稀泥之技。武則天大周朝宰相蘇味道,因處世圓滑而博得“模棱手”的雅號,他有一句名言,深入淺出地道出了其中奧妙:“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p>
徐禎《剪勝野聞》有一則故事,堪稱“圓滑”一詞最好的注解:明太祖朱元璋命宮廷畫師周玄素,在宮殿墻壁上畫一幅《天下江山圖》。周玄素不敢畫,也不敢不畫。便說:“臣不曾遍游九州,不敢奉詔。請陛下先草創(chuàng)一個規(guī)模。臣然后稍作潤色?!敝煸伴e時常吟詩作畫。以為消遣。聽他這么說,畫興忽來,當(dāng)即揮毫潑墨。草圖構(gòu)出,大勢初成,朱元璋一面退后數(shù)步,自我欣賞,一面命周玄素:“可為朕潤色之?!敝苄卮鹪唬骸氨菹律胶右讯ǎM可動搖?”朱元璋一笑作罷。
周玄素這一招。高就高在巧妙地推掉了很可能惹禍的任務(wù),而又不得罪皇帝。朱元璋命畫師給自己畫像,有好幾人因畫得太像而被宰掉,江山圖比人像更加難畫,若是犯了皇帝的忌諱,可就腦袋難保,若是不遵皇命,結(jié)果同樣可怕。皇帝的大愿之一,便是自家的江山能傳之千秋萬代,永不改姓,因此,朱元璋龍心大悅,盡管知道他?;^,也不加罪。誰若圓滑如周玄素,其水平便達(dá)到很高的境界了。
從古至今,處世圓滑的人多不勝數(shù),且遍布各個階層。官場是盛產(chǎn)圓滑人物之地,有的人對上從不提不同意見,一味逢迎。有的人干派系紛爭之時。首鼠兩端,哪方神圣都不得罪,用一句俗語形容,“快刀打豆腐兩面光”。也有的人善于順應(yīng)時勢,無論換誰當(dāng)權(quán),無論局勢如何變換,他都能邀得寵信。親朋鄰里間。也不乏圓滑之人,有的人雖然私下里順著某友,批評他的對立面,而當(dāng)著此友的對立面也照樣說他的壞話,且始終能與那勢不兩立的雙方保持友好關(guān)系:有的人能在兩家人見面如斗雞的鄰居間保持中立,且能充當(dāng)“調(diào)解員”,時?;鈨杉抑g的語言或肢體沖突。甚至還有的人能斡旋于勢同水火的婆媳之間,雙方都不得罪,兩個女人無論怎樣惡斗。老娘始終夸他是好兒子,老婆一直贊他是好老公……
圓滑處世,有的人是一種選擇。除開篇提到的蘇味道之外。只在權(quán)奸李林甫議定的意見文書上“引籍署名”從不表示反對、素有“簽名宰相”美稱的唐朝宰相陳希烈。皇帝無論作何指示都下跪喊“萬歲”。而被人笑稱“萬歲閣老”的明朝大臣萬安,皆屬此類。這類人的圓滑,無非是為了固位邀寵,可恥可鄙。有的人是被逼無奈。比如明朝畫師周玄素。這類人的圓滑,只是為了避禍自保。不但不卑劣,而且有點可愛。有的人是不愿卷入無意義的紛爭,或是為了化解對立者之間的恩怨,比如在有矛盾的朋友鄰里之間時常和稀泥的“調(diào)解員”、周旋于矛盾婆媳之間的好男人……這類人的圓滑,是為了遠(yuǎn)離那些雞毛蒜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很難辨出誰是誰非的無聊爭斗,安心干好自己的事情。若是出于這種目的而圓滑一點,也屬有情可原。
處世圓滑者,老少皆有,有些人到老仍好辨是非,疾惡如仇,不改耿直的秉性。有的人雖然年輕,處世卻精明老練,八面玲瓏,光滑如水晶珠、健身球。辨別一個人是否圓滑,應(yīng)該觀察其言行,而不能只看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