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光贊
克魯格曼到底算不算一位經濟學家?當他在1979年推出令其一舉成名的“新貿易理論”時,他的確是,全球化、自由貿易、國際分工……這些今天全球經濟的主旋律,最初都濫觴于他的這個理論。問題是,他自己并沒有一心一意地堅持這個理論,而是幾乎從一開始就三心二意。
很難想象,一個經濟學家怎么可以一方面堅持國際市場的自由主義、政府不干預主義,另一方面卻堅持國內市場的保護主義、國家干預主義,可克魯格曼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這套無法自圓其說的理論,讓原本推崇他的里根政府無所適從,不知究竟是該干預,還是不該干預經濟,最終這個號稱一個人就寫出1983年《總統(tǒng)經濟報告》的“總統(tǒng)經濟顧問委員會高級顧問”,被總統(tǒng)經濟團隊心照不宣地邊緣化。
很難想象,一個經濟學家怎么會忽而主張政府干預匯率,忽而主張政府不應干預匯率。可克魯格曼偏就是這樣主張的:他主張美國政府積極干預美元匯率,確保美元始終保持較低的匯率水平,以增強美國產品的競爭力;他卻對其他國家“貨幣匯率操縱政策”怒不可遏,即使被人請去做客,也忘不了咆哮一番。更古怪的是,同樣是外國,同樣是遭遇金融危機,他給中國開出的藥方是放開匯率管制。
很難想象,一個奠定了“全球經濟大分工”理論的經濟學家,會對實際意義上的“全球經濟大分工”潑冷水、唱反調,可克魯格曼偏就是這樣一個人:照他的“大分工”理論,東南亞國家搞外向型經濟,中國搞“全球工廠”,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但他早年抨擊東南亞經濟模式,認為其“很快就會破產”,最近又猛轟中國“重商主義”,甚至號稱要跟中國打一場貿易戰(zhàn),豈不是自相矛盾。
其實這些都不難理解。他的經濟邏輯基本可以歸納為兩條。一是絕對的利己主義,凡是對美國有利的就是正確的,相反就是不正確的,因此美國實行保護主義是理所當然,外國實行保護主義是離經叛道;美國政府操縱匯率是功德無量,其他國家政府調控匯率就是罪該萬死。
二是“逢共和黨必反”。共和黨主張減稅他就主張加稅,共和黨主張自由貿易他就反對自由貿易,共和黨主張依靠華爾街金融體系,他就主張摧毀這個體系,共和黨主張適度開放美國市場,他就主張搞保護主義。
作為長期活躍于媒體、博客的經濟評論家,他深知引導、調動輿論的力量,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這也的確讓他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贏得不少支持者。然而不論論證“不必懼怕外國拋售美國國債”,還是論證美國應該和中國打貿易戰(zhàn),他都不愿拿出充分的論據、論證,而只是用最“精妙”的語言,直接說出他想說出的結論。
克魯格曼不像是經濟學家,更像政治小丑。▲(作者是北京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