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戶”的法律意義

      2010-01-25 10:56:26周子良
      關鍵詞:戶籍

      周子良

      (山西大學 法學院,山西 太原030006)

      戶不僅是中國古代社會中普遍而又長期存在的現(xiàn)象,而且在中國傳統(tǒng)法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張晉藩先生所著《清代民法綜論》[1]、李志敏先生的《中國古代民法》[2]、姚秀蘭女士的《戶籍、身份與社會變遷——中國戶籍法律史研究》[3]與張晉藩先生主編的《中國民法通史》[4]、葉孝信先生主編的《中國民法史》[5]、孔慶明等先生編著的《中國民法史》[6]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戶的法律意義,還有一些相關研究。[7-8]此外,臺灣的戴炎輝先生,日本的仁井田 陞先生、滋賀秀三先生[9]等也關注過戶的法律性質。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主要對“戶”的含義及其在法律上的存在形式作進一步的探討。

      一、戶的含義

      在解析中國傳統(tǒng)法律中 “戶” 的含義之前,應當對“家”的含義作一初步的分析。

      (一)家的含義

      中國古代的家不僅是國之基礎,而且是古代中國人精神的寄托和心靈的港灣。[10]若拋開家,就無法理解中國社會。

      古代中國的家是一個范圍難以確定而又具有多重含義的范疇。就家的范圍而言,可伸可縮。家可以很小,也可以大到數(shù)不清,天下可成一家。[11](p26-27)就家的含義,《辭源》和《辭?!贩謩e有11和14種解釋。雖然在不同的語境下,家有不同的內容,但其最基本的含義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來理解。

      廣義的家,指家族、宗族。何謂家族、宗族?《爾雅·釋親》云:“父之黨為宗族。”家族和宗族均由同一始祖的男系后裔所構成,因此,“家族,又稱宗族?!易寰褪峭粋€男性祖先的子孫,若干世代相聚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規(guī)范,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結合而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組織形式?!盵12](p1)家族有大有小,形式多樣,但無論什么樣的家族,都是由狹義上的家所構成?!侗蔽毫睢罚骸鞍偌覟辄h族,二十家為閭,五家為比鄰,百家之內有帥二十五”;《北齊河清三年令》:“人居十家為比鄰,五十家為閭,百家為族黨。”由此可知,族由家成。

      狹義的家與以血緣關系為紐帶而組成的家庭大致相同。家主要指家庭,應該是家的本義?!凹摇弊肿钤缫娪谏檀坠俏??!墩f文·家》中說:“家,居也。從宀,豭省聲?!钡迦硕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不贊同許慎的說法。雖然許慎與段玉裁對家有某些不同的理解,但都承認家指“居”,許慎認為家“從宀”,而段氏則主張家“從豕”。段氏認為,家之本義“乃豕之居也”,但此論值得商榷。從家的字形看,家就是屋下有豕。羅常培先生推測說:“中國初民時代的‘家’大概是上層住人,下層養(yǎng)豬。”[13](p10)此種觀點是有道理的。

      推想古人造字的本意,應當是假借“豕之居”而指“人之居”,即家庭。《玉篇·宀部》:“家,人所居,通曰家。”西周初年,青銅器銘文中出現(xiàn)了以“家”計數(shù)的記載。成王時期的青銅器《令簋》銘文云:“(王)姜商(賞)令貝十朋、臣十家、鬲百人”,《詩經·國風·桃夭》里的“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周禮·地官·小司徒》鄭玄注曰:“有夫有婦然后為家”。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的竹簡《田法》,在記載戰(zhàn)國前和戰(zhàn)國時授田的情況時說:“五十家為里,十里而為州,十鄉(xiāng)(州)而為州(鄉(xiāng))?!盵14]其中的家,均指家庭。不過,中國早期乃至中國古代的家庭一般要包括父母、自己和子女三代人。瞿同祖先生指出,中國古代“大概一個家庭只包括祖父母,及其已婚的兒子和未婚的孫兒女,祖父母逝世則同輩兄弟分居,家庭只包括父母及其子女,在子女未婚嫁以前很少超過五六口以上的。”[15],[注]但也有家有百口的現(xiàn)象?!段簳けR玄傳》載:盧玄之家“同居共財,自祖至孫,家內百口”。不過,在中國歷史上,這種現(xiàn)象并非多數(shù)。見顧炎武.日知錄·周末風俗(卷13)[M].需要說明的是,盡管我們將中國傳統(tǒng)社會里的家大致分為了家族和家庭,但也要看到,中國古代“最小的家族也可以等于家庭”[11](p39),家族與家庭有時會重疊在一起。

      中國古代狹義之家的含義可以理解為因婚姻、血緣或收養(yǎng)等關系,由祖父母、父母和已婚或未婚子孫等組成,擁有一定數(shù)量財產的團體。家主要由親屬成員組成,但也不限于完全都是親屬成員。家庭內的成員同居共財,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11(p39),15,16]家庭不僅是生育單位,還是生產和消費單位。

      從廣義上來看,家還是古代國家的基礎。國只是家的放大,君則是父的延伸,忠即是孝的位移,故此,儒家強調“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孝悌是人之為人的根本,其中,孝又是核心。在中國古人看來,孝不僅限于生前對父母或祖先的“養(yǎng)”和“敬”,還包括父母或祖先死后的“葬”與“祭”。[注]以永佃制為例,佃戶永佃到的土地,其用途也不限于耕作,還可以作為家族的墳地。將父母或祖先葬在自己永佃的土地里,或自己認為的風水寶地里是孝的又一種表現(xiàn)。例如明代崇禎八年(1635年)的一份賣山契。詳見卞利.江西地區(qū)永佃權產生的時間問題考辨[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3):74。中國古代也不缺乏“為權利而斗爭”的事實,但都是為自家而不是個人的權益而斗爭。如佃農反對“增祖奪佃”的行為。參見明末福建的海澄縣志[Z].乾隆時的湘潭縣志[Z].湖南省例成案[Z].道光時江西的石城縣志[Z].同時,還應當看到,中國古代重視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國治、天下平。

      (二)戶的含義

      戶之本義指單扇門?!墩f文·戶》云:“戶,護也,半門曰戶。象形。凡戶之屬皆從戶?!薄掇o源·戶部》釋“戶”云:“一扇為戶,兩扇為門。”至晚到西周時,戶具有了家的意義?!吨芤住ぴA》云:“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比賾艏词侵溉偌??!掇o源·戶部》釋“戶”也說:“一家謂一戶?!庇纱酥撩鞔衅谝郧埃遗c戶的內容基本是一致的。

      最早解釋戶的法律應當是秦律?!肚睾啞し纱饐枴份d,如果奴隸犯盜竊和其他類似犯罪,因奴隸是主人的財產,隸屬于主人,所以,主人應當連坐,負刑事責任;若主人犯罪,因奴隸不是戶內成員,所以奴隸不被連坐,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可(何)謂‘室人’?可(何)謂‘同居’?‘同居’,獨戶母之謂(殹)也?!胰恕撸皇?,盡當坐罪人之謂(殹)也?!?即“獨戶母,一戶中同母的人?!短坡墒枳h》卷十六:‘稱同居親屬者,謂同居共財者?!c簡文不同?!盵17](p238)也就是說,同居是指一戶之內同母的人。唐人顏師古在解釋漢代的“同居”時說:“同居,謂父母、妻子之外,若兄弟及兄弟之子等見與同居業(yè)者,若今言同籍及同財也?!薄巴印敝父改?、妻子以及兄弟、兄弟之子等同籍同財者。“同財”與“大功”相連,“大功之親,謂同財者也?!币虼耍卮膽艨衫斫鉃?,由同籍同財共居的父母、妻子及兄弟、兄弟之子等家庭成員所組成的親屬團體。家庭與戶基本相同。

      唐律也是家、戶相釋。如《唐律疏議·名例律》“犯徒應役家無兼丁”條《疏議》曰:“‘而家無兼丁者’,謂戶內全無兼丁?!薄洞笄迓伞袈伞贰懊撀艨凇睏l:“凡一(家曰)戶,全不附籍(若),有(田應出)賦役者,家長杖一百。”一家即是一戶。沈之奇在《大清律輯注》中也說:“計家而言之曰戶,計人而言之曰口?!?/p>

      有戶,即有戶主。戶主,皆由家長(或尊長)為之,代表一戶從事各種法律活動?!稌x書·食貨志》載:“丁男之戶,歲輸絹三匹,綿三斤,女及次丁男為戶者半輸?!边@說明戶主既可以是丁男,也可由成年婦女及次丁男充任。

      女子為戶主者稱之為“女戶”?!堵墒琛艋槁伞贰懊撀艨谠鰷p年狀”條、《宋刑統(tǒng)·戶婚律》“脫漏增減戶口”門,都有“若戶內并無男夫,直以女人為戶”之規(guī)定。即只有在戶內無男夫的情況下,婦女才可以為戶主。從唐代神龍三年(707年)高昌縣崇化鄉(xiāng)的點籍樣,也能看到這一規(guī)定。[19](p468-477)戶內女子分為大女、中女和小女,女戶主一般由年長的大女為之,“戶主大女陳思香,年卅,丁寡??诖笮】側?,丁寡一,丁女一,黃女一?!睙o大女則由中女為之,無中女,則由小女任之:“戶主小女曹阿面子,年拾三,小女??诖笮】偠?,小女二。”[19]( p469)(標點均由筆者所加)

      雖然家與戶的內容大致相當,但在某些情況下,家庭與戶也并非完全相同。

      第一,一人(丁)很難算作一個家庭,但卻可以成為一戶,《魏書·薛虎子傳》:“小戶者一丁而已”。《律疏·戶婚》:“縱一身亦為一戶”。

      第二,對于分家與分戶,法律有不同的規(guī)定。依據《律疏·戶婚律》“子孫別籍異財”條,祖父母(高祖父母、曾祖父母在世亦同)、父母在世,而子孫另立戶籍、分家析產者,處徒刑三年。若祖父母、父母令子孫另立戶籍以及將子孫非法過繼給他人為嗣者,處徒刑二年;子孫不處罰?!妒枳h》解釋說:若祖父母、父母做主,令子孫另立戶籍以及將子孫非法過繼給他人為嗣者,處徒刑二年,子孫不處罰。這里只說另立戶籍,而不提令子孫分家析產,這表明若祖父母、父母令子孫分家析產,不受處罰。要言之,無論是子孫要另立戶籍,還是祖父母、父母令子孫另立戶籍,其行為主體都要受到法律的懲罰。但如果是祖父母、父母令子孫分家析產,祖父母、父母以及子孫都不受處罰。

      第三,家中的人口、財產與戶內的人數(shù)和財產不一定相同或相等。家中的人口和財產只有經官方登記才能成為戶內的人口和財產,也正因此,沒有經過官方登記的人口和財產,尤其是財產,很難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若事先不入戶籍,即使子女、妻妾也不得享有分割家產的權利。

      第四,戶有時包含若干家庭。每當社會變革(或動蕩)、戶籍混亂時,戶與家也不盡相同。如北魏初年,實行“宗主督護”制,任命豪強為宗主,督護百姓,導致“諸州戶口,籍貫不實,包藏隱漏,廢公罔私”[20], “惟立宗主督護,所以民多隱冒,五十、三十家方為一戶?!盵21]不過,那“五十、三十家方為一戶”的現(xiàn)象是“籍貫不實”的表現(xiàn),為國家法律所禁止。

      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并非只是為了人口管理,更具有征派賦役的功能。從明朝的“一條鞭法”到清朝的“攤丁入畝”,土地逐漸成為賦稅征收的主要依據或惟一標準,先前戶籍中家庭人口登記的功能漸次減退,國家典冊中的一些“戶”,或以田立戶,或以丁立戶,而不是以家立戶,家與戶逐步分離。

      第五,更值得注意的是,家是自然形成的,戶則是國家運用權力建構起來的。[注]參閱布迪厄和朱愛嵐等觀點:“當前對中國農村仍適用的戶的定義,同樣是通過國家權力的運作從內部建構起來的?!薄皩χ袊鴳舻姆治鍪莻€被優(yōu)先選取的主題,因為它在當代中國是由‘官方’建構起來的?!?見[加]朱愛嵐.中國北方村落的社會性別與權力[M].胡玉坤,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131.國家通過編制戶籍,將戶內人口和財產登記在戶的名下,使戶承擔起國家賦稅和社會控制的重任。戶的公法性質非常明顯。雖然戶的產生是出于公法上的需要,但同時法律也賦予戶享有戶內成員的人身權和戶內財產的財產權。

      有關戶與家庭的區(qū)別還可參考《辭?!返南嚓P解釋。不過,明代中葉之前,戶與家基本相同,戶以家立、因家立戶是古代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有學者指出,明初黃冊中的戶對應于現(xiàn)實中的單個家庭,一戶即一家。[7](p245)

      明代中期之后,戶的構成要素和性質逐漸發(fā)生了大的變化,明代里甲制下的“里長—甲首”關系漸漸變?yōu)榍宕鷪D甲制下的“總戶—子戶”關系,而且總戶與子戶間的關系相當復雜。[7](p264-268)但是,盡管明代中葉以后,家、戶逐漸分離,戶“不再僅僅是家庭的戶籍登記單位,而可以是單純的田地賦稅的登記單位”[3](p73),“只是由于一般地說,對于某一特定的‘戶’擁有支配權并在其中承擔納稅責任的,是一定的社會群體及其成員,并由于‘戶’本來是指一定的社會群體這樣一種淵源關系,才習慣地用戶名來指稱一定的社會群體?!盵7](p258)由于“子戶”、“花戶”的不明之處甚多[8](p500),也許可以這樣說,無論“戶”這個“戶頭”被什么樣的社會群體(實體)擁有和支配,擁有和支配這個“戶頭”的社會群體(實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應當是以戶的名義來進行。[7(p223、224、252、255),8(p499),18(p1126、1128、1129、1148、1150、1248、1414、1440)],[注]明代中期以前,人和土地財產是構成戶的兩大要素,并且以人為主,土地處于從屬的地位;戶一般代表一個家庭,是一個相當確定的社會單位(或社會群體)。明代中期之后,特別是在清代的圖甲制下,戶也可以包括兩個以上家庭,戶的名稱也可以用來指宗族或族內房系,稱為“戶族”,戶的構成要素也主要不是人和土地財產,而是田產與稅額,戶主要變?yōu)橐酝恋貫榛緝热莸恼n稅客體或稅額登記單位,類似于銀行帳戶的登記單位,即“戶頭”。參見文獻[7],252-260頁。但也應當注意,在一般情況下,并非所有的家庭與戶都完全分離,而沒有關聯(lián)。參見大清律·戶律[Z].“脫漏戶口”條;沈之奇.大清律輯注[M].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將戶理解為:明代中期以前,戶是中國古代社會國家為了掌握人口、財產與征派賦役,以家庭為基礎而建構的,具有法律性質的最基本的單位;明代中期之后,家與戶逐漸分離,戶主要成為田地與賦稅的登記單位,但另一方面,土地財產的實際所有者,應當還是以戶的名義從事土地的買賣、出租等民事活動,申言之,從事各種民事活動的主要主體,應當還是戶而不是個人。明代中期之前,雖然戶與家庭(狹義上的家)的內容基本相同,但兩者之間也存在某些差別而不能完全等量齊觀;再者,中國古代的“家”的含義具有不確定性,家可以指家族、家庭、家產、戶(家戶),而戶則通過官府的登記而有較確定的含義和范圍。

      二、戶的種類

      在中國的傳統(tǒng)社會里,編戶是國家統(tǒng)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人被編入不同的戶籍,“普天之下誰不編戶?”戶也隨朝代更替、社會變遷而產生了不同的種類和稱謂。

      兩漢之前,戶的名稱比較單一,一般統(tǒng)稱為“戶”、“人戶”、“民戶”。若按職業(yè)和身份劃分,兩漢戶的種類大致分為三類。一是農戶,或稱民戶。農戶主要由自耕農、半自耕農和大小地主組成。二是宗室貴族戶。漢代有管理宗室貴族事務的專門機構“宗正”,其職責是“掌序錄王國嫡庶之次,及諸宗室親屬遠近,郡國歲因計上宗室名籍”。其戶籍稱“宗室名籍”、宗籍。三是有市籍的市戶。西漢時,凡在官府設立的市場中營業(yè)的商人都有專門的戶籍,即市籍,不過,到東漢,商人已不見有無市籍之區(qū)別。[22](p213,215)

      根據財產的多少,漢代的戶可分為上戶、中戶和下戶三種(等)。上戶資產在50萬錢以上,中戶資產在10萬錢左右,下戶資產多不滿萬錢。[23](p7-8)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戶的種類和名稱明顯增加。曹魏時期,曹操將控制下的人民分為農戶、屯田戶、兵戶等。北魏時,除了統(tǒng)治者直接控制的編戶外,還出現(xiàn)了名稱和種類繁多的“雜役之戶”、“百雜之戶”,統(tǒng)稱為雜戶。其中,有隸屬于寺院團體的僧祇戶,有為寺院所領的佛圖戶(寺戶),以及與國家有著密切人身依附關系的依附戶:軍戶、營戶、樂戶、隸戶、府戶、屯戶、牧戶、鹽戶、監(jiān)戶、驛戶、伎作戶(包括細繭戶、綾羅戶、工戶、金戶等手工技藝戶)、平齊戶等。所有雜戶都各有專屬的戶籍,其地位高于官私奴婢而低于編戶。

      北魏的雜戶主要來源于反叛者、戰(zhàn)俘、被擄掠的人口和罪犯的家屬子孫等。這與北周的情形大致相同。北周《大律》規(guī)定:“盜、賊及謀反、大逆、降、叛、惡逆罪當流者,皆甄一房配為雜戶。”北魏的營戶多來自反抗統(tǒng)治的北方少數(shù)民族,他們被遷置各地后,在軍隊的掌控下從事農業(yè)、畜牧和手工業(yè)等勞動。

      隸戶與平齊戶主要是從別國擄掠來的民戶。隸戶多來自西涼,《隋書·刑法志》載:“(北)魏虜西涼之人,沒入名為隸戶?!彪`戶主要從事各種雜役,地位低下,常與奴隸一起被賞賜臣下。平齊戶是北魏在對宋戰(zhàn)爭中所俘掠,并被強遷至魏都附近的齊郡人戶,地位低于僧祇戶、佛圖戶。

      北魏出現(xiàn)的雜戶直到北齊才被廢除。雜戶又重新成為編戶,獲得更多的自由,擺脫了卑賤的地位。

      雖然北齊在放免法令后已“無復雜戶”,但在唐代,由罪犯的家屬而變成的雜戶依然存在。作為官賤民,雜戶的戶籍隸屬于州縣官府,其地位低于編戶而高于官奴婢和番戶。

      番戶是屬于官戶的罪役戶,其戶籍隸屬于所服役的州縣官府。作為官賤民,官戶來源于罪犯及其家屬、官奴婢的赦免。地位僅高于官奴婢而低于雜戶和編戶。雖然番戶包括在官戶中,但官戶與番戶也有某些差別。

      除雜戶、官戶外,唐代的官賤民還包括工戶、樂戶和太常音聲人等。工戶是隸屬于朝廷少府監(jiān)的手工業(yè)戶;樂戶為隸屬于朝廷太常寺、從事樂舞的官賤戶;太常音聲人是原附籍于太常寺而唐代改為屬于州縣官府的樂戶,其地位較高。雖然太常音聲人也屬于官賤民,但其地位高于其他官賤民而僅次于良人編戶。

      唐代的奴婢、部曲“身系于主”,其中“奴婢賤人,律比畜產”,沒有自己獨立的戶籍,而附于主人的戶籍之內。據《唐大中四年(850)10月沙州令狐進達申請戶口牒》載,在戶主令狐進達的戶內,還包括奴與婢。[24](p566)其中,“宜”為婢、“進子”為奴。部曲“謂私家所有”。部曲之籍編入主人的戶籍。奴婢、部曲無戶籍,即沒有獨立的人格。

      唐代的人戶比較復雜,主要包括地主、自耕農、手工業(yè)者和商人。[25](p116)這些人戶根據資產,分為不同的戶等。唐初,國家的編戶分為上戶、中戶(次戶)和下戶三等。貞觀之后,唐代的九等戶分別為上上戶、上中戶、上下戶、中上戶、中中戶、中下戶、下上戶、下中戶、下下戶。根據居住地的不同,唐代的編戶又分為主戶與客戶。凡是土著原籍人戶稱為主戶,而因戰(zhàn)亂、賦役、災荒等逃亡異鄉(xiāng)的客籍民戶為客戶。但到唐德宗實行“兩稅法”后,取消了主客戶的區(qū)別。晚唐,再次出現(xiàn)主戶與客戶,但晚唐的客戶是指佃戶而非客籍他鄉(xiāng)的民戶。

      在唐代主客戶存在的時期,主戶又分為課戶與不課戶。凡主戶內負擔國家稅役人丁的人戶,即為“課戶”;無田產或依法免除稅役的人戶為“不課戶”。課戶負擔沉重的賦役,主要有租、調、役、雜徭。

      北宋以降,戶種類的劃分標準發(fā)生了重大的轉變,總的趨勢是由以身份區(qū)別為主到職業(yè)劃分為主、從看重人身關系到重視家庭資產的變化。但這并不是說宋代以后就沒有身份的區(qū)別和人身的依附關系,而是說職業(yè)和資產成為劃分戶種的主要標準。

      兩宋的編戶主要分主戶和客戶兩類。這時的主客戶主要以有無土地加以分別,主、客之間也常因有無土地而發(fā)生變化。主戶擁有土地,相應也承擔國家的賦役。主戶又分鄉(xiāng)(村)戶與坊郭戶兩類。鄉(xiāng)戶的主體是自耕農戶,此外還包括半自耕農戶、地主、匠戶、亭戶(即灶戶,以海水煮的正鹽繳公的鹽戶)、鍋戶(以海水煮的浮鹽賣給商販的鹽戶)、井戶(以井水制鹽之民戶)、茶戶、機戶、船戶、繭戶以及女戶和一些官戶、形勢戶。

      官戶指有官品、免除徭役的人戶。這與南朝、隋、唐時的官戶(即罪役戶)不同。形勢戶是宋代“立別籍,通判專掌督之”,在仕籍的文武官員和州縣豪強人戶的統(tǒng)稱。[26]坊郭戶亦稱城郭戶,是指居住在州、縣、鎮(zhèn)內的手工業(yè)者、商賈和城市人戶。

      客戶即佃戶,無論鄉(xiāng)村還是城市都有客戶。前者稱為鄉(xiāng)村客戶,后者名為坊郭客戶。這里的主、客戶,與晚唐的主、客戶相近,但兩宋的客戶,其人身依附關系較前代大為減弱,其地位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即使客居他鄉(xiāng),也能很快取得國家編戶的資格。公元1021年,詔曰:“諸州縣自今招來戶口,及創(chuàng)居入中開墾荒田者,許依格式申入戶籍,無得以客戶增數(shù)?!?客戶取得編戶資格后,就與主戶一樣在法律上取得了受國家平等保護的地位。同時,還應當明確的是,盡管兩宋的戶種繁多,但他們之間的區(qū)別主要是因職業(yè)而不是由身份來體現(xiàn)的。

      元代的戶種也主要依據資產和職業(yè)加以區(qū)分。按每戶占有土地的數(shù)量,民戶被分為三等。依職業(yè)分,元代的戶主要有軍戶、民戶、匠戶、站戶、醫(yī)戶、樂戶、儒戶、鹽戶、冶金戶、葡萄戶、打鋪戶、儒戶、獵戶、酒戶和禮樂戶等,統(tǒng)稱為“諸色戶計”。元代比較特殊的戶種為“驅戶”,是蒙古人在戰(zhàn)爭中俘獲的漢人民戶。他們有自己的戶籍,主要從事農業(yè)生產,負擔國家的賦役,但他們?yōu)槊晒刨F族所占有,不得與自由民通婚,其身份是農奴或奴隸。

      明代,戶的種類和名稱依然繁多?!洞竺髀伞袈伞芬?guī)定:“凡軍、民、驛、灶、醫(yī)、卜、工、樂諸色人戶,并以籍為定?!薄洞竺髁睢袅睢罚骸胺曹娒?、醫(yī)匠、陰陽諸色戶計,各以原報抄籍為定,不得妄行變亂。違者治罪,仍從原籍。”此外,明代還有匠戶、丐戶(亦稱墮民、怯鄰戶)、疍戶(以打魚或水上運輸為業(yè))。這些戶類都是按職業(yè)劃分而有不同的名稱。若按以財產多少為依據,則戶分為上、中、下三等,“戶有上、中、下三等,蓋通較其田宅、貲畜而定之”。[27]有學者統(tǒng)計,明初戶的種類至少有80多種。[28]

      在清代,主要有“軍、民、驛、灶、醫(yī)、卜、工、樂諸色人戶”。法律規(guī)定的軍、民、驛、灶、醫(yī)、卜、工、樂等諸色人戶,只是某一戶類的總稱,在每一類的人戶中又細分為更多的戶種。如民戶中除了一般農戶外,還有佃戶、茶戶、織戶、商戶、船戶、礦戶、漁戶、儒戶、陰陽戶等。灶戶,亦稱鹽戶,包括亭戶、鍋戶、畦戶、井戶等。

      三、結語

      上文的梳理僅僅是對古代中國戶的種類和名稱所作的簡要概括,而事實上的戶種類與名稱遠比上文所述要豐富的多。但即使只是一個簡略的觀察,也能看到戶在古代社會中普遍和長期存在的事實。在這些不同的戶類里,包含著數(shù)量龐大的以家庭為基礎而構成的戶。

      由上可知,在家的基礎上,國家通過法律建構了一個社會主體——戶,正是這些種類繁多、名稱各異的戶組成了紛繁復雜的古代社會。在這個社會里,戶作為國家征收賦稅和社會控制的對象,再加之,戶律的規(guī)范多以刑罰手段以保證實施,可以說,戶具有公法的性質。此外,戶在經過戶籍登記后,不僅獲得了公法上的主體資格,同時,國家也賦予了戶以民事主體的資格,在中國古代的民事法律和民事活動中,戶充分享有戶(家)內的財產權和人身權,個人或戶主(家長)的民事法律行為也主要是戶的民事法律行為。換言之,戶因登記而被賦予了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戶的權益也因法律的確認而受到保護。戶不僅是公法上的主體,還是私法,尤其是民事法上最主要的主體。在平等、和同、誠信和情理等民事法基本原則的指導下,戶從事著諸多的民事活動。

      參考文獻:

      [1] 張晉藩.清代民法綜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2] 李志敏.中國古代民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

      [3] 姚秀蘭.戶籍、身份與社會變遷——中國戶籍法律史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4] 張晉藩.中國民法通史[Z].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5] 葉孝信.中國民法史[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6] 孔慶明,胡留元,孫季平.中國民法史[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7] 劉志偉.在國家與社會之間——明清廣東里甲賦役制度研究[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

      [8] [日]片山剛.清末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圖甲表與宗族組織的改組[A].鄭振滿,譯.葉顯恩.清代區(qū)域社會經濟研究(上)[C].北京:中華書局,1992.

      [9] [日]滋賀秀三.中國家族法原理[M].張建國,李 力,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10] 周子良,李 鋒.中國近現(xiàn)代親屬法的歷史考察及其當代啟示[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6):43.

      [11] 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12] 徐揚杰.宋明家族制度史論[ M].北京:中華書局,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13] 羅常培.語言與文化[M].北京:語文出版社,1989.

      [14]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銀雀山竹書《守法》、《守令》等十三篇[J].文物,1985,(4):27-37.

      [15] 瞿同祖.瞿同祖法學論著集[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3.

      [16] 費孝通.江村農民生活及其變遷[M].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7.76.

      [17]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Z].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

      [18] 張傳璽.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19]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武漢大學歷史系.吐魯番出土文書[Z].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20] (北齊)魏收.魏書·食貨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1] (北齊)魏收.魏書·李沖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2] 林甘泉,童 超.中國封建土地制度史(第一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23] 邢 鐵.戶等制度史綱[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2.

      [24] [日]池田溫.中國古代籍帳研究·概觀 錄文(下)[M].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9.

      [25] 王威海.中國戶籍制度——歷史與政治的分析[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

      [26] 辭海(經濟分冊)[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 149.

      [27] (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河南[M].

      [28] 欒成顯.賦役黃冊與明代等級身份[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7,(1):91.

      猜你喜歡
      戶籍
      院校戶籍管理存在的問題與解決途徑
      山西青年(2019年21期)2019-01-15 15:55:51
      消除戶籍歧視下的福利缺失
      財經(2016年33期)2016-12-24 23:27:29
      征婚信息
      戶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
      人民周刊(2016年17期)2016-11-05 21:58:54
      熱議
      東西南北(2016年11期)2016-06-17 09:47:18
      推動戶籍改革要完善考核問責
      公民與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13
      征婚信息
      北京通州商品住房限購令升級 8月15日起實施
      綠色中國·B(2015年8期)2015-10-13 09:13:02
      戶籍改革:社會變革帶來大機遇
      戶籍改革倒逼醫(yī)保改革
      车险| 临汾市| 山阴县| 虹口区| 特克斯县| 定安县| 和田县| 北碚区| 温泉县| 濮阳市| 神木县| 峡江县| 梓潼县| 房产| 汕尾市| 托克逊县| 永寿县| 曲沃县| 大足县| 长寿区| 理塘县| 陈巴尔虎旗| 西平县| 金阳县| 蒲城县| 南澳县| 石首市| 黑水县| 郎溪县| 大安市| 上虞市| 泰顺县| 股票| 五河县| 葵青区| 萍乡市| 柘荣县| 灵璧县| 阳泉市| 清镇市| 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