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烏克蘭、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特約記者 田軍 傅淶 相紅 ●本報記者 盧長銀
5年多前被一場“橙色革命”沒收了總統(tǒng)寶座的亞努科維奇,2月8日以微弱的選票優(yōu)勢戰(zhàn)勝“橙色革命”中的“女英雄”季莫申科,將成為烏克蘭新一任總統(tǒng)。至此,烏克蘭“橙色革命”被認為徹底失敗。這個當年“民主”最著名的試驗場的最新局面令世界感到驚駭。除了烏克蘭,格魯吉亞的“玫瑰革命”,以及吉爾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也都在過去5年多里從狂熱歸于平靜,只留下大國在這片土地上博弈的傷痕?!邦伾锩臉撕灝敃r在一些國家被貼得太高了,現(xiàn)在看來它不過是一場帶來騷亂的不成功的改革?!敝袊鴮W者姜毅對《環(huán)球時報》說。他認為,顏色革命的失敗給中國社會提供了新參考點,其實20多年來,柏林墻以東發(fā)生的事情一直被中國社會高度關注。“東歐和獨聯(lián)體發(fā)生的混亂,是中國人傾向于穩(wěn)定和漸進式改革的重要原因?!苯銓Α董h(huán)球時報》說。
亞努科維奇卷土重來
8日晚間,烏克蘭中央選舉委員會宣布,在已經開出的98%的選票中,反對派地區(qū)黨領導人亞努科維奇獲得48.28%的選票,贏得大選;現(xiàn)任總理季莫申科獲得46.11%的選票。
俄羅斯《生意人報》網站當天早早地將頭條留給烏克蘭大選,并在剛開出50%選票時就宣布,“亞努科維奇實際上已經勝出,他將是最符合總統(tǒng)職位的候選人,而不是季莫申科”。
西方媒體的反應是有些驚訝。英國廣播公司說,“烏克蘭陷入政治混亂當中——2004年被指在大選中作弊遭人唾棄并因此引發(fā)橙色革命的那個人——亞努科維奇,今天宣布在總統(tǒng)競選中成功”?!都~約時報》網站也說,亞努科維奇的回歸“不可思議”。
亞努科維奇早在7日晚上已經宣稱自己勝出。他毫不客氣地說:“我想季莫申科應該準備辭職了,她應該很清楚這一點?!彼麑?日的選舉稱為“我們國家的歷史轉折點”。
2004年冬天,亞努科維奇也曾經宣布是總統(tǒng)選舉勝利者,隨即“一個西方資金支持的出口民調在成功挑戰(zhàn)官方統(tǒng)計結果后,拉開了著名的橙色革命的戲劇大幕”(《華盛頓郵報》7日報道)?!俺壬锩钡膬擅I導人,一名是季莫申科,還有一名就是現(xiàn)任總統(tǒng)尤先科,他在1月17日總統(tǒng)大選的第一輪投票中已被淘汰出局。
亞努科維奇1950年出生于烏東部一個工人家庭,踏入政壇前曾在鋼鐵廠、運輸公司、煤炭企業(yè)等工作。8日西方媒體上充斥著對他的攻擊和謾罵。英國《衛(wèi)報》稱他是“橙色革命中的壞人”,路透社稱他是“肌肉發(fā)達的前機修工”。加拿大《卡爾加里先驅報》將此次烏克蘭大選比作“美女與野獸之爭”,恭維季莫申科是“歐洲的庇隆夫人”,卻將亞努科維奇稱作“由于普京支持才擁有參選資格的莫斯科小丑”。該報稱,擁有4600萬人口的烏克蘭,處在歐洲和俄羅斯之間的戰(zhàn)略位置上,是否有能力對烏克蘭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控制被認為是俄羅斯帝國野心的基礎?!缎l(wèi)報》說,亞努科維奇接下來的任務是明確的,他將放棄北約成員國的選項——這是俄最頭痛的一件事——并且延長俄黑海艦隊在克里米亞半島基地的租約。
“橙色革命”的幻滅
《紐約時報》說,如果法庭肯定了選舉結果,對“橙色革命”的責難一定會增加——本來人們想通過這場革命建立歐洲式民主,結果卻增加了政治和經濟動蕩。而亞努科維奇的勝利也會成為莫斯科的勝利。
美國“世界政治評論”網站也說,在烏克蘭第二輪總統(tǒng)大選中,兩名競選者都承諾要跟俄羅斯發(fā)展更近的關系,所以外界對此次大選的看點集中在“民眾對橙色革命及民主的幻滅”。美國皮尤中心的調查表明,2009年,烏克蘭人中僅有30%支持民主,比1991年時低了42個百分點,也是該項調查中下滑幅度最大的前蘇聯(lián)國家。
路透社7日感嘆說:“橙色革命被埋葬了嗎?星期天的選舉,在一個寒冷的下雪天,似乎象征著烏克蘭人廣泛的失望:那場橙色革命既沒有帶來繁榮,也沒有帶來穩(wěn)定。”文章說,由于鋼鐵和化工產品出口劇減,烏克蘭的經濟狀況糟糕。一名50歲名叫諾克夫耶恩的烏克蘭東部礦工說:“因為尤先科和季莫申科,我們已經失去了5年?!?/p>
美國《商業(yè)周刊》網站8日說,據(jù)尤先科辦公室估計,烏克蘭2009年GDP增長是-15%。自2008年以來,烏克蘭貨幣格里夫尼亞對美元貶值42%,在世界上是第二貶值最快的貨幣,僅次于委內瑞拉貨幣玻利瓦爾。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8日報道說,2004年“橙色革命”的欣喜在5年中被蒸發(fā)了,原因是生活水平的降低,還有因總統(tǒng)總理爭吵而導致的政治癱瘓,“而季莫申科與亞努科維奇的敵對狀態(tài),恰恰是烏克蘭親俄的東部與親西方的西部民眾之間的差距”。
《華盛頓郵報》網站8日稱,“美國資助的減少打擊了烏克蘭的民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