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熠
(江蘇省贛榆縣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 江蘇 贛榆 222100)
80例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研究
王熠
(江蘇省贛榆縣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 江蘇 贛榆 222100)
目的 對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干預進行研究。方法 選取我院近年來80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結果 實施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在腦卒中后患者的情緒、移動、參與方面有顯著性作用。結論 康復護理干預對提高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十分重要。
腦卒中 康復護理 腦卒中影響量表
選取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發(fā)病就醫(yī)的腦卒中后患者80例患者作為康復護理干預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干預組40例,對照組40例。診斷標準:符合全國腦血管病會議通過的診斷標準,并經頭顱CT或MR檢查確診。納入標準:第一診斷為腦卒中、首發(fā)、意識清楚并愿意配合評估和隨訪的康復期患者。排除標準(1)年齡<45歲者;(2)蛛網膜下腔出血者;(3)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4)精神障礙者;(5)伴有嚴重并發(fā)癥可能影響生存質量評價者。
干預組由專業(yè)護士從腦卒中后患者的整體護理需要出發(fā),按護理程序的步驟,使用腦卒中影響量表(SIS)評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功能方面的情況,找出主要的護理問題,在患者和家屬的共同參與下,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康復護理計劃,由專業(yè)護士指導和幫助患者和家屬執(zhí)行康復護理措施。對照組不實施專業(yè)干預,觀察腦卒中后患者自然康復的過程。干預內容:(1)腦卒中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包括:腦卒中的流行病學情況,實施康復護理干預的目的和意義,腦卒中的主要病因、臨床特征、主要誘因、先兆癥狀、主要并發(fā)癥及其危害;(2)腦卒中后康復技能的指導;(3)飲食指導;(4)安全用藥指導;(5)家庭安全設施和配套輔助設施方面的指導和改善。(6)心理健康教育。
采用SPSS 13.0軟件包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
康復護理干預研究中干預組40例,對照組40例,腦卒中后4個月實際訪到干預組37例,對照組39例,失訪4例,失訪原因均為腦卒中復發(fā),隨訪率為95%。失訪者和訪到者的一般資料和疾病資料無差別。干預組平均年齡為(67.50±9.02)歲,對照組平均年齡為(64.00±9.91)歲,2組無顯著性差異(t=1.403,P=0.305)。干預組平均社會支持分數(shù)為(15.11±5.35)分,對照組為(14.22±3.70)分,2組無顯著性差異(t=-0.410,P=0.687)。在性別、婚姻狀況等其他一般資料和疾病資料干預組和對照組均衡可比(P>0.05)。從總體上看,干預組和對照組均以男性居多,分別為64.9%、56.4%;病變部位在左側的居多,分別為67.6%、59.0%;腦卒中類型中以腦梗塞為主,分別為75.7%、79.5%;大部分的患者伴有合并癥,分別為91.9%、87.2%。76例患者本人或者主要照顧者都表示在住院期間通過醫(yī)務人員的健康宣教不同程度的獲取了部分腦卒中相關方面的知識,同時也一致認為醫(yī)務人員宣教是一種可信度較高的獲取疾病知識信息的渠道。干預前干預組和對照組在生存質量的各個維度和總體生存質量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因素(干預因素和時間因素)兩水平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康復護理干預結果提示干預因素和時間因素對力氣的作用都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因素間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預因素對力氣的作用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強。隨著時間的推移,情緒的分值增加,干預組的情緒維度的分值比對照組要高,說明干預在提高患者正性情緒方面有效。
由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組的原因,腦卒中后患者存在一些自然的康復。因此腦卒中后隨著時間的推移生存質量的總體會有所改善,特別是在活動、日?;顒觾蓚€領域較為明顯,本研究中對照組在腦卒中后4個月比1個月在力氣、情緒、ADL/IADL、移動能力、參與和總體生存質量上都有顯著性增高也證實了這一點。而目前,國內大部分護理干預研究中都忽視了時間因素的作用,有部分研究沒有設立平行對照組,就干預后和干預前進行自身對照;也有些研究就干預后干預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健康教育,能讓患者掌握功能康復的知識,幫助患者軀體功能的恢復,從而減輕家庭的負擔,提高生存質量。對這些患者在實施康復護理干預前,首先要讓患者理解知識的重要性,才會對干預有良好的依從性。如果只是一味盲目的單方面的灌輸,不僅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引起患者的抵制。本研究在干預前通過專業(yè)護士耐心的講解,患者均能較好的配合、參與調查及干預。在干預措施的作用下患者的肢體力氣提高顯著。在手功能方面隨著時間的延長,干預效果逐漸增強,但是在實施干預措施3個月后干預因素尚未呈現(xiàn)顯著性效應,這也證實了手功能牽涉到很多精細的動作,恢復比下肢要慢。腦卒中后1個月患者生存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為文化程度、照顧類型、性別、病變部位、婚姻、合并癥;而康復護理干預、婚姻、社會支持、性別4個因素能顯著影響腦卒中后4個月患者的生存質量。腦卒中后功能的鍛煉方法及注意事項是患者最為需要的,在出院后患者能接受隨訪的主要途徑有入戶隨訪、電話隨訪、信件隨訪。由專業(yè)護士實施的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切實有效,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
[1]韓瑞.腦卒中影響量表的Rasch分析[J].國外醫(yī)學(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分冊),2004(1).
[2]楊亞娟,周立,趙金娣.社會支持對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復影響的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6).
R471
A
1674-0742(2010)07(b)-0173-01
201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