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春來 張俊寬 江 琳
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口腔醫(yī)院正畸科(118300)
臨床工作中經(jīng)常遇到外傷或齲齒致前牙斷根至齦緣的患者。當殘根斷面位于齦緣下約2mm時,單純的樁核冠治療方法無法達到滿意的療效。丹東市東港口腔醫(yī)院正畸科2002至2008年以來應用正畸牽引結合修復治療135例152顆牙齒,療效滿意,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79例中女56例,年齡 18~40周歲,上中切牙95顆,側(cè)切牙57顆。
1.2 方法
1.2.1 正畸前常規(guī)拍攝牙根尖片,了解牙根尖周、牙周及根管情況,殘根長度≥12mm,經(jīng)完善根管治療并觀察2周后,根據(jù)拍攝的根尖片及測量的牙根長度,進行樁道預備,螺紋金屬樁自攻固定,光固化型樹脂核恢復牙冠(也可選用高頻鑄造樁或用不銹鋼絲錘制)。
1.2.2 在牙根兩側(cè)6~12顆健康牙齒酸蝕牙面粘正畸直絲托槽,常規(guī)排擠整平,開拓足夠間隙,使缺牙區(qū)間隙與臨近同名牙牙冠寬度一致時,用0.018英寸×0.022英寸鎳鈦絲排齊后換用0.018英寸×0.022英寸不銹鋼絲作為唇弓,對應牙根位置,在唇弓上加牽引鉤,并與牙根長軸垂直以免牙根牽引時移位。
1.2.3 唇弓與齦下牙根通過鏈狀橡皮圈連接,通過彈力牽引使斷牙向牙方萌出,力量約40g,每2周復診加力1次。
1.2.4 4~8周后,殘根斷緣經(jīng)牽引達到平齦緣位置或高出齦緣,去除彈力裝置改用金屬絲結扎固定,保持牽引效果。3~6個月后攝牙根尖片,顯示牙根尖周圍骨質(zhì)致密,進行義齒修復。
152顆牙齒,除6顆牽引過程中牙根松動牽引失敗之外,其余3~6個月后樁冠修復,1 年后隨訪牙齒121顆。樁冠無明顯松動。
3.1 前牙斷根后傳統(tǒng)的方法修復效果往往不理想,直接拔除殘根用鄰牙固定修復,容易損傷鄰牙牙體;種植體修復雖可避免鄰牙受損,但費用較高且拔除牙根后牙槽骨的萎縮也可能會帶來手術困難。一般來說暴露殘根斷緣是解決修復的關鍵。暴露殘根斷緣的方法有切齦術、正畸牽引術、牙槽內(nèi)牙根移位術、牙冠延長術等。根管正畸聯(lián)合治療于 1973 年由 Heithersay[1]提出,他采用正畸修復方法聯(lián)合治療位于釉牙骨質(zhì)界處的牙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畸牽引術中牙冠及齦附著共同升高,可使附著齦加寬,有利于牙周健康。齦緣組織的生物學寬度是保證牙周組織健康的生理屏障,其平均值約為2mm,在人的一生中基本保持恒定。臨床上要修復體冠邊緣位置距離生物學寬度越遠越好,如果修復體邊緣超過生物學范圍,將導致機體代償性骨吸收及牙齦增生,從而導致牙周組織炎癥。此外,適當?shù)墓诟仁潜WC修復成功的重要條件,目前臨床上行樁核冠修復時,要求根樁與臨床冠的比例接近1∶1,以保證修復后患牙符合生物力學原則,降低咬創(chuàng)傷。但斷根至齦下較深時,實施牙冠延長術后的患牙,臨床牙冠與牙根的比例往往達不到這一要求。與冠延長術相比,正畸牽引牙根不會增加患牙齦距離,有利于美觀。此外,采用手術方法進行冠延長術,即切除部分牙槽骨及牙齦,殘根多數(shù)伴有牙齦的快速角化增生,即使采用電刀切齦暴露根面、牙周塞治劑或丁香油氧化鋅糊劑覆蓋根面,雖然可以阻止牙齦向根面生長,但也導致臨床牙冠變長,與鄰牙頸緣線不協(xié)調(diào),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國內(nèi)外較推崇利用正畸牽引方法,對牙齒進行牙向牽引使殘根牙向移動。隨著牙根被動牽拉,牙槽骨及牙齦牙 向增生,并可能形成“角型牙槽嵴”,可滿足樁冠修復體的固位需要,同時又維持了良好的生物學寬度。許多試驗證明,殘根長度不短于14mm,斷面不低于齦緣2mm以上的單根牙,可以取得較為肯定的治療效果[2-4]。
3.2 適應證的選擇攝牙根尖片,了解根尖區(qū)無暗影、無牙周骨質(zhì)破壞。上前牙齦下牙根,根面最低位于齦下4mm,牙根無松動且牙根無異變,余留牙根長度去除牽引后露出牙齦后應不短于鄰近同名牙的牙冠長度,一般要求殘根長度≥12mm.
3.3 前牙斷根行牽引術時,應慎重選擇牽引力。斷根牽引過程中要求支抗平衡、穩(wěn)定,使伸長牙根與抗基牙之比達到1∶3。我們矯正體會是矯正力是40g左右,矯正力過小,不足以克服牙周阻力,不能引起牙齒移動;矯正力太大,速度太快,不僅不能加速牙齒移動,反而會增加牙周組織的損傷,延緩牙齒移動。牽引力的方向應盡量通過患牙長軸,保證患牙牽出后頰舌向位置與鄰牙協(xié)調(diào)。牽引速度以每月1.5mm左右為宜,牽引2~3個月斷根萌出至相鄰牙齦緣平齊,成年人生長發(fā)育已停止,纖維改建緩慢,為了減輕復發(fā)趨勢,保持時間可延長至6個月。正畸牽引矯治上前齦下牙根,延長了余留牙牙根的存留時間,能使患者更好的適應義齒修復,提高了美觀程度。
[1] Heithersay GS. Combined endodontic-orthdontic reatment of transverse root fractures in the region of the alveolar crest [J].Oral SurgOral Med Oral Pathol,1973,36 (3) :404-415.
[2] Oesterle LJ,Wood LW. Raising the root. A look at orthodontic extrusion [J].JAm DentAssoc,1991,122(7): 193-198.
[3] Geron S,Ziskind D. Lingual forced eruption orthodontic technique:Clinical considerations for patient selection and clinical report[J].J ProsthetDent,2002,87(2): 125-128.
[4] Bateman G,RickettsDN,SaundersWP. Fiber based post systems:a review[J]. BrDent J,2003,195(1): 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