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凡凡
一、小學生科學實驗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1現(xiàn)行的小學科學評價方式難以對學生實驗能力作出客觀評價
隨著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科學課從過去的副科逐漸上升為和語文、數(shù)學、英語具有同等地位的重點學科。科學學科地位的提高,必然逐漸帶動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對科學教育的重視,但科學樣卷考試將怎樣考,新課程理念提出的“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幫助兒童建構(gòu)科學概念”的理念會不會因為要應對考試而落空,學生的實驗能力如何在考試中體現(xiàn)便成了多數(shù)科學教婚研究的課題。
筆者收集了近年來多個城市的科學期末試卷,試卷中都有一定的科學探究題,可見命題者已經(jīng)認識到對學生科學探究和實驗能力進行考察的重要性。然而仔細分析每一份試卷,卻發(fā)現(xiàn)很多所謂“科學探究題”其實與學生平時的科學探究課有沒有進行真正的科學探究活動沒有必然聯(lián)系,它只是教材中識記類知識的另外一種形式,學生即使沒有親歷過實驗,只要教師在復習的時候能夠“講過”這個知識點,學生一樣可以答出。甚至有的教師反映,他們平時扎扎實實做實驗,但是考試成績有時卻比那些平時不做實驗、只在考試前背重點的班級差。這是一種可悲卻普遍的現(xiàn)象,究其根源是因為單純的筆試方式根本不足以客觀地評價學生的科學實驗能力。由此帶來的嚴重后果是,教師把備課的重點放在收集各種奇怪的題目上,學生也處在“仔細閱讀教材,深怕遺漏一處:的惴惴不安中。
從某種意義上講,考試評價制度必須對小學生科學實驗能力薄弱負責。
2小學科學教師專業(yè)化水平令人擔憂
隨著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深入,科學教師專業(yè)化水平不足所帶來的隱憂逐漸顯露。浙江是小學科學課程改革前沿的省份,然而即使這樣,浙江省仍然存在大量小學科學兼職教師。這些兼職的小學科學教師一般由即將退休的老年教師和年輕的語文、數(shù)學、信息技術教師擔任。這些教師往往還擔任著另外一門主課的教學任務,能夠投入到小學科學教研和自身科學素養(yǎng)提高上的精力必然有限。
筆者在和許多小學科學教師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少教師對諸如酒精燈的使用、過濾等基礎的科學實驗操作程序并不了解,至于抽象程度較高的“天文學”方面的知識很多教師更是一片空白。一些教師向筆者坦言,他們感到難以勝任小學科學“天文學”領域的教學,自己往往也是邊學邊教。
教師自身缺少足夠的專業(yè)知識,必然導致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時出現(xiàn)各種錯誤和不規(guī)范的操作,而有的教師因為自身能力不足而在課堂教學中盡量減少給學生進行操作實踐的機會。
3社會偏見阻礙學生科學實驗能力的提高
盡管教育專家和社會有識之士呼吁重視科學教育,如東南大學校長韋鈺曾經(jīng)呼吁“科學課決定國家競爭力”,然而在大多數(shù)人心目中科學課仍然處于副科地位,一些家長認為科學課就是考試前背背重點,甚至認為孩子在家做實驗是不務正業(yè)。
由于部分家長的不重視,科學教師布置的課外觀察實驗任務往往落空,比如筆者曾布置孩子觀察月相、觀察鳳仙花的生長過程,完成的孩子一般不超過百分之五十。有的家長怕做科學實驗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甚至“代勞”了孩子的課外觀察實驗任務。
4新教材中有的實驗難以實施
觀察實驗在各個版本的小學教材中均占有很大比重,這些都體現(xiàn)了編者對科學探究的重視,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樹立科學思想、提高科學素養(yǎng)。新科學教材的編寫理念和編寫質(zhì)量比傳統(tǒng)的自然科學教材有很大進步,但是在一些實驗的設計上仍然存在缺陷。例如,在浙教版小學科學教材五年級“浮力”單元中,“測量上浮物體浮力”實驗難以操作,實驗中要求的測量排開水量對于一般的科學教師都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做這個實驗時很難成功。
這些操作性不強、難度較大的實驗使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很難獲得真正的發(fā)展,學生得不到成功的體驗,反而增加了他們的挫敗感。
二、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策略
1改革小學科學教育評價策略
評價是學生學習活動和教師教學活動的指揮棒,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教師和社會就要徹底改變評價的方式。評價方式要全面客觀,體現(xiàn)對學生科學實驗能力的關注。我們要改變單一以筆試作為評價學生科學學習的唯一標準,在評價中引入實驗考查。
由于小學科學實驗操作能力的考察需要時間、場地和設備,而大多數(shù)地區(qū)缺乏這樣的資源,要對全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能力考查,從目前的現(xiàn)狀看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可以采用抽樣的方法,抽樣要注意樣本的代表性,樣本應該覆蓋城鄉(xiāng)不同層次的學生。
2提高小學科學教師的實驗能力
現(xiàn)在小學科學教師隊伍存在專職教師少、兼職教師多、科學教師專業(yè)水平不高的現(xiàn)狀,如果教師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實驗能力不強,那學生的科學實驗能力也難以提高。
針對這種現(xiàn)狀,建議各地對在職小學科學教師(無論專職和兼職)進行一次科學實驗操作規(guī)范化的培訓,主要培訓諸如酒精燈的使用、實驗器材的組裝、生物標本顯微切片的制作等最基本且小學階段科學教師必須具備的實驗技能,整體提高小學科學教師的實驗能力。
3保證學生有充分的實踐機會
筆者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部分小學科學實驗課存在實驗活動安排少、以教師演示實驗代替學生分組實驗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與專職教師少、學校設備少、考試壓力大等有很大關系。我們應該把進行科學探究、親歷實驗操作過程的權利還給學生。學校和各級行政部門除了在硬件設施、師資力量方面給科學課以適度傾斜外,教研員也要加強對學??茖W課實驗開設的考察。一方面可以查看實驗室使用記錄,還要經(jīng)常進行學生訪談、隨堂聽課等抽查。
4增強小學科學教師的備課有效性
新版小學科學教材在編寫理念和質(zhì)量上有顯著提高,但是,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畢竟剛剛起步,在個別實驗設計上操作性不強也是難以避免的。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應該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真義,靈活處理教材。例如,上文所述五年級浮力單元中測量物體排開水量對于小學生來說有難度,那我們可以改為觀察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的大小,雖然這樣損失了一定的精確度,但是不影響學生從中得出物體排開水量越大,受到浮力越大的科學概念。
責任編輯: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