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廣財
(臨沂同德農(nóng)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山東臨沂 276029)
本規(guī)程規(guī)定了日光溫室黃瓜有機生產(chǎn)基地環(huán)境質(zhì)量要求以及施肥、病蟲害防治、栽培管理和采后處理等措施。
本規(guī)程適用于同德有機黃瓜日光溫室越冬栽培與商品化處理。
選用非轉(zhuǎn)基因品種的種子。接穗選擇耐低溫弱光、抗病性強、商品性好的黃瓜品種。如國農(nóng)32、津春 3號、伯金等。砧木選用黑籽南瓜。
2.2.1 苗床準備 選擇向陽避風,地勢高燥場地,建造寬 2 m的苗床,長度依育苗量而定,苗床底部壓實整平。砧木種子播在營養(yǎng)缽中,接穗種子播在塑料育苗盤中。
2.2.2 營養(yǎng)土配制 用未種過瓜類的肥沃無病表土,摻入 30%EM有機肥,充分混勻,裝入營養(yǎng)缽和育苗盤。
2.2.3 播期 適宜播種期為 9月中旬至 10月上旬。在黃瓜適播期內(nèi),砧木(即黑籽南瓜)的播期為:靠接法較黃瓜晚播 5~7d;插接法比黃瓜早播 4~5d。
2.2.4 種子處理 播種前將黃瓜種子在陽光下曝曬 4~5h,精選后放入 50~55℃的溫水中,不斷攪拌,待水溫降至 30℃時停止,浸泡 3~4h,撈出瀝干,晾 30min,再用潔凈濕布包好,置于 28~30℃下催芽。
將黑籽南瓜種子放入 70~80℃的熱水中,來回傾倒,使水溫降至 30℃時,搓洗掉種皮上的粘液,再于 30℃溫水中浸泡 10~20h,撈出瀝干,在25~30℃下催芽,經(jīng) 2~3d可出芽。
2.2.5 播種 砧木種子出芽后即可播種,播完后蓋一層白地膜,在苗床上搭建一小拱棚,用塑料薄膜覆蓋,開口處用防蟲網(wǎng)遮蓋,種子破土 50%以上時揭去地膜。黃瓜種子播在育苗盤中。播種后覆蓋 1~1.5cm厚的細土,床面覆蓋地膜。
2.2.6 嫁接
2.2.6.1 嫁接適期 黑籽南瓜子葉展平,黃瓜 1葉 1心,真葉銅錢大小為嫁接適期。
2.2.6.2 嫁接場所 嫁接需在日光溫室內(nèi)進行。
2.2.6.3 嫁接方法 嫁接時,將竹簽一端削尖,將竹簽的尖端緊貼砧木一子葉基部內(nèi)側(cè),向另一子葉的下方斜插,插入深度為 0.5cm左右,然后用刀片從黃瓜子葉下約 0.5cm處入刀,向下斜切一刀,切面長 0.5~0.7cm。接穗削好后,即將竹簽從砧木中拔出,并插入接穗,插入的深度以削口與砧木插孔相平為宜。
2.2.7 嫁接后的管理 苗床 3d內(nèi)不通風。苗床氣溫白天 25~28℃、夜間 18~20℃;空氣相對濕度90%~95%,3d后視苗情進行短時間少量通風,以后逐漸加大通風。1周后接口愈合,逐漸揭去草苫,開始大通風,保持床溫白天 20~25℃、夜間 12~15℃。
2.2.8 斷根 嫁接 10~12d將黃瓜根在嫁接口下切斷,并拔出黃瓜斷根。
2.3.1 定植適期 定植適期為苗齡 35d左右,幼苗 3葉 1心,時間為 10月下旬至 11月上旬。
2.3.2 定植前準備
2.3.2.1 土壤消毒 在前茬作物收獲后,7月下旬至 8月上旬,采用土壤灌水地膜覆蓋高溫消毒。
2.3.2.2 整地施肥 結合翻地每 667m2施 EM有機肥 6000kg、腐殖酸肥 200kg。采用南北向,做成雙高壟,壟高 30cm,小壟寬 30cm,小壟間距 30cm,兩雙高壟間距 80cm。
2.3.2.3 定植 選擇晴天上午帶坨定植。栽植密度為 667m22500~3000株。定植后,整平壟面,在雙高壟上覆蓋地膜,拉緊壓嚴,形成膜下澆水溝。
2.4.1 冬季管理
2.4.1.1 溫光管理 緩苗前不通風,保持白天室溫 28~30℃,夜間 15~18℃。緩苗后至結瓜前,以鍛煉植株為主,白天室溫 25~28℃,夜間 12~15℃,中午前后不超過 30℃,期間加強通風散濕。
進入結瓜期,上午 8~13時,室內(nèi)氣溫控制在25~30℃,超過 28℃放風;下午 13~17時,25~20℃;17~24時,20~15℃;0~8時,15~12℃。深冬季節(jié)(即 12月下旬至 2月中旬)及陰天、光照較差時,可適當降低溫度指標。
2.4.1.2 肥水管理 定植至坐瓜前,不追肥。當植株有 9~10片葉,第 1個瓜長 10cm左右時,隨水沖施腐熟的豆餅水。水分管理從定植到深冬季節(jié),以控為主,如植株表現(xiàn)缺水現(xiàn)象,可在膜下澆小水。澆水后,當天下午提前蓋草苫,次日及以后幾天加強通風。
2.4.1.3 植株調(diào)整 7~8節(jié)以下不留瓜,“S”形綁蔓,使“龍頭”離地面始終保持在 1.5~1.7m左右。隨綁蔓將卷須、雄花及下部的側(cè)枝去掉。深冬季節(jié),對瓜碼密、易坐瓜的品種,適當疏掉部分幼瓜或雌花。
2.4.2 春季管理
2.4.2.1 溫光管理 2月下旬后,加強通風,保持室溫 28~30℃,夜間 14~16℃,溫度過高時可通腰風和前后窗通風。當夜間最低溫度達 15℃以上時,不再蓋草苫,可晝夜通風。
2.4.2.2 肥水管理 適當增加澆水次數(shù)和澆水量,結合澆水每隔 15d左右沖施 1次腐熟豆餅水。
2.4.2.3 植株管理 黃瓜生長期內(nèi),應保持適宜的功能葉片數(shù),每株留葉 12~15片,底部的老黃葉片及時去掉,并進行落蔓,落下的秧蔓盤繞在壟面上。
2.4.3 病蟲害防治
2.4.3.1 農(nóng)業(yè)措施 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和間套作,及時清除病殘葉和落花落果。
2.4.3.2 物理措施 溫湯浸種,高溫悶棚,溫室安裝防蟲網(wǎng),室內(nèi)設置粘蟲板。
2.4.3.3 生物措施 合理利用和保護天敵,使用生物農(nóng)藥。
2.4.3.4 主要病蟲害藥劑防治 a)病害防治。黃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和病毒病。霜霉病、灰霉病可用 1%農(nóng)抗武夷霉素 150~200倍液防治,病毒病可用病毒克星 500倍液防治。b)蟲害防治。黃瓜主要蟲害有蚜蟲、白粉虱、美洲斑潛蠅,可用煙草水(0.5kg煙草 5+0.5kg石灰 +20kg水,密閉浸泡 24h)噴霧防治。
選擇符合質(zhì)量標準的黃瓜,在氣溫較低的清晨采收。采收時不留果柄,輕拿輕放,防止機械損傷并拭去果皮上的污物。
采收后將不同大小的黃瓜分成大、中、小(L、M、S)3級,分別放置。剔除畸形瓜和病、蟲危害瓜。每個基地同一品種制定統(tǒng)一標準,不同種植戶按統(tǒng)一標準采收分級。
采用統(tǒng)一有機包裝材料。采收后將同級大小的黃瓜放在同一包裝箱內(nèi)。
采收后不能馬上運輸時,在溫度 12~13℃、相對濕度 90%~95%條件下存放,存放時間最長不能超過 2h。
一般清晨采收,上午運往配送中心,從收獲到運達配送中心不超過 4h。夏天最好用冷藏車運輸,外界氣溫高于 20℃時可用保溫車。采用普通車運輸要注意防曬、保濕,夏天還要注意降溫,冬天注意防凍。
用托盤加透明薄膜包裝、打孔透明塑料袋裝或單瓜或兩個瓜收縮包裝。每個包裝上附有品種、規(guī)格、質(zhì)量、聯(lián)系方式等標識。包裝好的黃瓜放置配送周轉(zhuǎn)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