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平樂 任 斌 周 娟
(甘肅省靜寧縣任平樂診所,743403)
361例患者均為我診所1988年3月~2005年5月的門診病人,男191例,女170例;年齡最小22歲,最大64歲,平均 43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 15天,平均8天。
診斷標準參見《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中帶狀皰疹的診斷標準。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感染者,合并嚴重心肺疾病及孕婦。
1.自擬愈皰散內(nèi)服。方藥組成:柴胡 30g,當歸10g,川楝子 10g,紅花 10g,瓜蔞 30g,茯苓 30g,甘草6g。隨證加減,疼痛加玄胡,便秘加大黃,皰疹在胸腹加赤芍,皰疹在頭面部加葛根。每日1劑,每日3次,每次130~180ml。
2.自擬愈皰散1號外敷。適宜于帶狀皰疹未糜爛者。苦參20g,地龍30g,五倍子20g,冰片10g。將各藥分別研極細粉末,過5號篩,混合均勻,裝瓶備用。使用前患處常規(guī)消毒后,根據(jù)水皰面積,取適量藥粉,身體以白酒、顏面以碘伏調(diào)配使用。平攤在無菌紗布上,面積要大于紅斑2cm,厚度在0.5 cm以上,貼敷于皰疹上,外固定。每日換藥2次,直至痊愈。
自擬愈皰散2號外敷。適宜于帶狀皰疹糜爛嚴重皮損,表現(xiàn)為糜爛,滲液出血,或可見壞疽性損害患者。地龍20g,爐甘石20g,分別研極細粉末,過5號篩,經(jīng)高溫滅菌,裝滅菌瓶備用。氯霉素0.2g 20片,嚴格無菌操作,研極細粉末,將各藥混合均勻,使用前將皮損常規(guī)消毒后,根據(jù)皮損糜爛面積,取適量藥粉直接敷于糜爛患處,患處禁水,每日換藥1次,換藥時常規(guī)消毒后直接敷于糜爛面直至痊愈。
治療均以12天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定。
療效判定標準:治愈:皮疹消退,臨床體征消失,無疼痛后遺癥。好轉(zhuǎn):皮疹消退大于30%,疼痛明顯減輕。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
結(jié)果:治愈 311例,好轉(zhuǎn)47例,未愈3例,總有效率為99%。
帶狀皰疹中醫(yī)稱為“蛇纏腰”等。筆者認為,本病與肝氣失疏、氣滯、血瘀、濕濁有關(guān)。在治療上采取內(nèi)外結(jié)合療效甚佳。自擬愈皰散內(nèi)服,柴胡、川楝子疏肝解郁理氣;當歸、紅花活血行瘀;瓜蔞、茯苓散結(jié)利濕下濁,從二便而去。《重慶堂隨筆》謂瓜蔞具有平肝郁、肝燥、肝逆、消腫毒之功。
自擬愈皰散1號外敷,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痛收斂之功,針對皰疹未糜爛的患者。自擬愈皰散2號,具有解毒、滲濕、消腫、抗菌、收斂生肌之功,針對皰疹糜爛患者。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愈皰散1號和2號藥物均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解痙鎮(zhèn)痛作用。
諸藥合用,內(nèi)服外敷,對癥施用,療效高,療程短,經(jīng)濟、簡便、易行。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