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
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媳婦是方圓數(shù)里都知曉的好人,婆婆也是出了名的好脾氣,然而兩個好人住一起卻是非連連,“戰(zhàn)爭”不斷。我和我的婆婆都個性潑辣,多年來卻一直和睦相處。不過,要做到這點,我這個“粗中有細”的媳婦還是耍了一點“手段”的。
★錢交給婆婆管理
“錢”在一個婆媳相處的家庭生活里堪比一個“手雷”,處理得好,它會一輩子是個“啞彈”,處理得不好則隨時可能爆炸毀了一個家庭。自打公公婆婆來和我們一起過日子,為了讓婆婆有家庭歸屬感,更為了減少因為錢引起不必要的猜忌,我就主動提出由婆婆負責家庭支出,我一概不過問。我和先生每個月都會按時上交生活費,手里留適當?shù)牧阌缅X,需要用的話就跟婆婆要,給婆婆營造一個完全掌握“經(jīng)濟命脈”的感覺。婆婆是一個聰明的人,我的心意她懂,所以她反而在用錢的事情上很低調(diào),一直跟我有商有量。就這樣,錢沒有毀了我們,反而拉近了我們的距離,讓我們彼此更信任更理解更尊敬對方。
★家庭事務(wù)由婆婆負責
婆婆退休前是個工作狂,退休后到我們的小家,也仍然閑不下來,包下了所有的家務(wù)活,還忙得不亦樂乎。剛開始我以為婆婆在給我下套,然而生活了一段時間后,我相信:婆婆真的不是說客氣話,是把家務(wù)事當作了她后繼的事業(yè),拿出對待工作一樣的熱誠來做家務(wù)!
我曾經(jīng)想幫忙分擔婆婆的家務(wù),然而,由于我做事情和她的方法不同,婆婆常常在我做了一遍后還要重新做一遍。為避免滋生矛盾,于是我們決定徹底放手由她做主。婆婆就是我們家的主管,我們賺錢養(yǎng)家,她管家庭事務(wù),責任到人,互不干涉!從此婆婆做任何事情都有絕對的自由和支配權(quán),她忙得快樂,我們也樂得清閑,兩全其美。
★婆婆偏心當沒看見
誰家的婆婆不偏心兒子呢?但我知道,婆婆偏心兒子是正常的,我一不比較二不計較,只要她也心疼我照顧我就夠了。事實上,婆婆確實是疼愛我的,這讓我無限感激。試想,如果婆婆偏心的時候,我由著性子和他們抱怨翻臉吵鬧,還能過上這樣平靜幸福的生活嗎?
★有矛盾及時溝通
我和婆婆其實都是性子直爽的人,心頭擱不住事。然而就是這種遇到矛盾從不躲避的性格,該抱怨的該不滿的該發(fā)泄的都說了出來,反而讓我們彼此之間不藏不掖,從來沒有發(fā)生過隔夜的矛盾。
中國人以“忍”為美德,然而在婆媳相處上,我認為“忍”往往暫時規(guī)避了矛盾,長期卻種下怨恨。婆媳之間的矛盾是過日子的矛盾,朝夕相處的矛盾,這種矛盾若不溝通解決,時間長了,不是憋出毛病就是引發(fā)更大的戰(zhàn)爭。我和婆婆早就有了共識,有意見有不滿可以當面提出來。即使當面抹不開面子,也要事后通過中間人,當然是家里的另外兩個男人轉(zhuǎn)達,及早溝通,避免心頭結(jié)下疙瘩。
★婆家娘家的水要端平
娘家如掌心,婆家如掌背,掌心掌背都是肉,誰都不能怠慢,誰都不能得罪。我們從不奢求這兩個陌生的家庭成為朋友,但更不希望他們成為敵人。于是,如何平衡兩家人的關(guān)系是我和先生的頭等大事。好在我的父母和公公婆婆都是通情達理的人,他們對彼此都心存感激,從不計較得失。他們的理解和包容,減輕了我和先生的心理壓力。
★逢年過節(jié)必不可少的禮物
婆婆愛她的兒子,心甘情愿為整個家庭付出勞作,她是典型的為了子女可以犧牲自己的中國式母親。我們感激她所做的一切。然而,中國人的文化教育,讓我們不習慣把感激天天掛在嘴邊。這種時候小禮物就像催化劑,時不時溫馨提醒:我們是一家人,我們心中有彼此。這么多年來,我堅持逢年過節(jié)給婆婆買禮物:一件衣服,一個錢包,或是一次婆婆愛吃的飯菜。做媳婦的要記住一點:不管婆婆要不要,樂意不樂意,該做的一定要堅持做下去。
家庭醫(yī)藥·快樂養(yǎng)生2010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