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國強
從小時候看連環(huán)畫開始,我不知不覺養(yǎng)成一個習慣,喜歡閱讀名人傳記,參觀名人故里,尋訪名人遺蹤。在共和國60華誕前夕,我去了葉劍英元帥的家鄉(xiāng),緬懷這位為人民立下豐功偉績的開國元勛。
葉帥故里位于梅縣雁洋鎮(zhèn),故居就在虎形山下的虎形村。這是一幢極為普通的客家民房,木架磚墻青瓦,8間小房,1個天井。在一排大同小異的農(nóng)舍建筑中,毫不起眼。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房不在大,出了葉帥,參觀者就絡繹不絕。
葉帥自幼在虎形村讀私塾,11歲離家到丙村中學、東山中學就讀。1916年他18歲,這年中學畢業(yè),便到南洋謀生,次年考入云南講武堂。從此,他告別家鄉(xiāng),投筆從戎,走上了職業(yè)革命家的道路。
在紀念館和舊居,一張葉帥母親的照片吸引著參觀者的目光。葉帥母親兩歲就到葉家當童養(yǎng)媳,是一位勤勞善良的勞動婦女。照片上的老人慈祥端莊,面帶微笑。這張照片攝于風雨如晦的年代,是葉帥母親一生唯一的一張照片。1946年,葉帥得到這張照片,一直珍藏在身邊。1954年,葉帥在照片下方端端正正地題寫:“為人民的中國而歡心,為人民的兒子而微笑。”言為心聲,這詩句一般的題詞,表達了葉帥對祖國對人民的赤誠之心和對母親的孝順之情。
葉帥母親深明大義。為了母親的微笑,葉帥青年時代就告別母親,出生入死,挺身為祖國而戰(zhàn),俯首做人民的兒子。1927年廣州起義失敗后,葉帥曾潛往香港,看望過母親。母親說:“自古忠孝難得兩全,這個道理我懂!”這話一直激勵著葉帥為了革命而拋家棄母。葉帥精忠報國,無疑是那個時代母親對兒子的最大心愿,也是兒子對母親的最好報答。
葉帥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共和國十大元帥中,葉帥雖不像有些老帥那樣統(tǒng)兵一方,打過許多大仗,但他長期居于最高司令部,協(xié)助毛澤東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擔任著諸葛亮的角色。尤其是在黨和國家面臨危險的嚴峻時刻,葉帥總能堅守信念,成竹在胸,撥開迷霧,屢建奇功。
長征途中,葉帥識破張國燾企圖分裂紅軍和危害黨中央的陰謀,不顧個人安危,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毛澤東引《三國志》的話稱贊他:“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以后,毛澤東多次談及此事。1967年在“文化大革命”的一片“打倒”聲中,毛澤東還摸著自己的腦袋詼諧地對人說:“葉劍英同志在關鍵時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沒有他,我沒有這個了。他救了黨,救了紅軍,救了我們這些人。”
毛澤東去世后,在江青篡黨奪權的危急關頭,葉帥機智果斷,安邦治國,在粉碎“四人幫”的偉大斗爭中,發(fā)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后期,葉帥重返中央領導崗位后,臨危受命,高瞻遠矚,兩次力請鄧小平出山。1973年,他積極向毛澤東建議,讓鄧小平從江西回北京,重挫了張春橋等人覬覦黨和國家以及軍委領導要職的陰謀?!八娜藥汀北环鬯楹?,他又多次勸說華國鋒,堅請鄧小平第三次復出。他高度評價鄧小平是“老帥領班人”,為中央形成改革開放的堅強領導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危險關頭,鑄造曠世奇才。西方一位哲人說過:“在每個偉大人物的一生中,都有一個維系其成敗得失的時刻,在此緊要關頭做出的行為抉擇,代表了他所能采取的最高水平的行為?!边@三件事,都是葉帥在關鍵時刻“采取的最高水平的行為”,也是母親最引以為驕傲和自豪的事。
為了母親的微笑,葉帥俯首甘為孺子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心系人民,無論是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年代,還是如火如荼的建設時期,總是以人民的利益為重、為先、為本、為急。
葉帥一生功勛卓著,但他從不以功臣自居。粉碎“四人幫”以后,黨內(nèi)、軍內(nèi)有不少同志要求他主持黨中央工作,他都婉言謝絕。他出以公心,為黨薦賢選能的歷史已經(jīng)并將繼續(xù)證明,葉帥是何等英明!有人對葉帥說:“主席不是對你給予很高的評價,說你是呂端大事不糊涂嗎!”葉帥說:“那對我是個告誡,大事不糊涂,小事還有糊涂的地方呀!”葉帥謙虛謹慎,知己知人,為黨為公,高風亮節(jié),深受人民愛戴。
葉帥勤于學習,雅好詩詞。葉帥學生時代就品學兼優(yōu),一生勤奮好學,文史哲經(jīng),詩詞歌賦,諸子百家,無所不讀,無時不學。他把座右銘壓在辦公桌的玻璃板下:“抓緊時間工作,擠出時間學習,偷出時間休息?!泵珴蓶|喜歡葉帥的詩詞,曾囑陳毅:“五言詩去請教董老,七言律去請教劍英?!?0歲時葉帥發(fā)出“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的千古絕唱。晚年散步時還常常背誦《長恨歌》《琵琶行》、大觀樓長聯(lián)等。勤于學習,使葉帥文武兼?zhèn)?,成就了一位儒帥、奇帥和詩人?/p>
葉帥愛故土親鄉(xiāng)民。解放后,葉帥三次回鄉(xiāng),三次都到母校,三次都親切會見家鄉(xiāng)干部群眾。1953年春,葉帥第一次回鄉(xiāng),就勉勵丙村中學和東山中學,下最大決心,為國育才。母校40周年校慶,葉帥題詞:“東山,是初升的旭日光芒照耀的地方?!?0周年校慶時,葉帥又發(fā)來300多字的賀電,說饑者夢食,渴者夢飲,現(xiàn)代化建設對科學文化如饑似渴,東山中學任重道遠,要不懈努力。其言諄諄,其情切切。
1980年5月13日,葉帥最后一次回鄉(xiāng),這時他已是83歲的耄耋老人了。葉帥與母校師生握手交談;在舊居與鄉(xiāng)親一起品嘗客家飯菜;看望香洲兵變的烈士家屬,并贈款濟困;為父母掃墓。在接見地、縣黨政軍機關干部群眾、指戰(zhàn)員時,葉帥語重心長地說:“人老了,總想回來看一看。希望梅縣地區(qū)生產(chǎn)一天比一天發(fā)展,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改善,在發(fā)展生產(chǎn)的基礎上提高文化科學水平。”人之既老,其言尤真。這是葉帥對家鄉(xiāng)的殷切期望和最后囑托,是偉人博大胸懷和常人肺腑真情自然的流露。
葉帥這一次回鄉(xiāng),兒時生活的記憶,母親慈愛的面容,再次涌上心間。暮年的他壯心不已,對故土鄉(xiāng)親一往情深,寫下《回梅縣老家》:
“八十三年一瞬馳,木窗燈盞憶兒癡。人生百歲半九十,萬丈霞光值暮時?!?/p>
偉大源于平凡,盛名蘊于無華。功勛彪炳的元帥,才華橫溢的詩人,身居高位的國家領導人,葉帥一生為國為民,贏得母親的微笑,是大忠大孝之人,是從虎形村走出來的人民的兒子。
母親的微笑,源于內(nèi)心對祖國新生的期盼,出于對兒女精忠報國的欣慰。而精忠報國者,歷史不會忘記他,人民不會忘記他,虎形村這經(jīng)年累月川流不息的參觀人群,就是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