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魯迅與戲劇”研究述評

      2010-03-20 15:57:57卓光平
      關鍵詞:目連梅蘭芳喜劇

      卓光平

      (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北京 100875)

      “魯迅與戲劇”研究述評

      卓光平

      (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北京 100875)

      魯迅在戲劇的倡導和發(fā)展方面做過大量工作,他的戲劇見解,尤其是在對傳統(tǒng)戲曲的反思與現(xiàn)代轉化、現(xiàn)代話劇的引進與發(fā)展以及戲劇的功用問題的認識上,具有重要的價值。回顧和總結過去有關“魯迅與戲劇”研究的基本情況、發(fā)展軌跡、主要成果和經驗教訓,對今后深化該課題的研究必然有所裨益。

      “魯迅與戲劇”;回顧;局限

      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最重要的文學家和思想家,魯迅對文學藝術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在戲劇方面,他雖然一再自謙對于戲劇是個“外行”,但實際上,他從小就在戲劇的氛圍中長大,對民間戲曲十分喜愛,尤其對紹興目連戲一直有著深厚的情感,而且他在批評舊戲和提倡現(xiàn)代戲劇藝術方面也做過許多工作。特別是在“五四”運動前后,隨著話劇在中國的移植與成長,魯迅對這種新的戲劇形式十分關注,他不僅經常觀摩話劇演出,而且對話劇表演也提出過一些切實、中肯的指導性意見。自魯迅逝世以來,學界就“魯迅與戲劇”的問題進行了不斷的研究,筆者試圖對研究的發(fā)展軌跡、主要成果和經驗教訓加以回顧和總結,以期對今后深化該課題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魯迅與戲劇”研究的歷史回顧

      長期以來,在魯迅小說、散文、詩歌和雜文的光芒照耀之下,人們對他與戲劇的關系關注較少,因而相關的研究文章也不多見,具有研究價值的成果更是屈指可數。不過,縱觀過去幾十年的研究狀況,學界對“魯迅與戲劇”的研究明顯經過了一段長時間的被漠視到慢慢受到關注,再到研究走向細化、深入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魯迅逝世到文革結束這一時期。在這一階段,有關“魯迅與戲劇”的研究文章并不多見,總共只有十多篇相關的回憶和論述文章,而且這些文章基本上只限于對魯迅的戲劇活動和戲劇見解的資料發(fā)掘。其中較有影響的文章是田漢在1946年發(fā)表的《魯迅先生和老戲》與唐弢寫于1956年的《魯迅與戲劇藝術》。在這兩篇文章中,田漢和唐弢比較全面地梳理了魯迅對傳統(tǒng)戲曲的一些觀點和見解。另外,魯思的《魯迅先生論地方戲》、黃裳的《魯迅先生對戲曲的一些意見》、徐淦的《魯迅先生和紹興戲》、于伶的《回憶魯迅先生對一次話劇演出的批評》、王爾齡的《魯迅與戲曲》、意橋的《魯迅在日本看的戲》以及孫伏園的《魯迅與易俗社》文,也回憶和梳理了魯迅的一些戲劇活動和對戲劇藝術的一些重要觀點。顯而易見,在這一時期,有關“魯迅與戲劇”的研究文章主要限于對魯迅所參與的戲劇活動以及他戲劇見解的鉤沉,而且這些資料梳理也比較瑣碎和零亂,因而其價值與意義也自然沒有被充分認識。

      上世紀80年代,學界對“魯迅與戲劇”的研究進入新的階段。80年代初,戲劇藝術界一度十分繁榮,學界的魯迅研究也空前火熱,對“魯迅與戲劇”的關注自然明顯升溫。1979年許鈺輯錄的《魯迅和民間文藝》一書,專列魯迅論戲劇一節(jié),并節(jié)選了一些有關魯迅對傳統(tǒng)民間戲曲見解的文字。198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魯迅論文學和藝術》一書比較全面、系統(tǒng)地選錄了魯迅關于文藝的論述,也將一些魯迅的劇論收入在內?!棒斞概c戲劇”的研究在這一時期一度形成了高潮,不僅研究文章的數量較多,而且出現(xiàn)了一批較有價值的探討文章。其中在探討魯迅對戲劇的重要影響方面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冬梧的《魯迅與戲劇》、馮健男的《魯迅與劇運》和曹禺的《學習魯迅》等。這些文章中,研究者不僅細致入微地發(fā)掘了魯迅的戲劇活動,而且對魯迅關于戲劇藝術的重要觀點的意義和價值也進行了闡釋和分析。魯迅對話劇的見解與期待也受到了部分研究者的關注,如谷愷的《魯迅對話劇的見解與期望》、鄧嘯林的《魯迅怎樣重視劇本的翻譯與創(chuàng)作》和曹樹鈞的《魯迅談戲劇創(chuàng)作》等分別從魯迅豐富的話劇藝術見解方面探討了魯迅對話劇創(chuàng)作的啟示。而劉再復的《魯迅悲劇觀探索》和李玉昆的《郭沫若與魯迅的悲劇理論和悲劇創(chuàng)作》則是探討魯迅悲劇觀較有代表性的文章。吳方的《應提上日程的中國戲劇文化反思:從魯迅批評梅蘭芳談起》一文則更深入地探討了魯迅對中國戲劇文化的反思。這一時期,魯迅論梅蘭芳問題一度引起很大的爭議與探討。另外,有關魯迅與紹興目連戲和社戲、魯迅與西安易俗社的關系問題也得到進一步的發(fā)掘。

      進入90年代以后,關于“魯迅與戲劇”的研究盡管沒有80年代初那樣火熱,但明顯呈現(xiàn)出細化和深入的趨勢。1993年,黃如文編注出版了《魯迅論戲劇》一書。他從魯迅的著作、書信和日記中選錄了64段魯迅有關戲劇的言論,比較全面地節(jié)錄了魯迅論戲劇的文字,為日后的研究者提供了較全面的參考資料。這一時期,從文化的角度來探討魯迅對戲曲文化的啟示文章主要有張新元的《中國戲曲發(fā)展道路的哲人思考:魯迅三十年代論梅蘭芳》和《簡論魯迅與中國戲曲》,這兩篇文章比較系統(tǒng)深入地探討了魯迅對傳統(tǒng)戲曲的思考與見解。程致中的《論魯迅胡適對易卜生戲劇的文化選擇》一文從文化傳播學的角度比較了魯迅與胡適對易卜生戲劇文化觀的不同吸收。劉家思的《紹興目連戲原型與魯迅的主體意識》和《論紹興目連戲對魯迅藝術審美的影響》等文章則深入發(fā)掘了目連戲對魯迅創(chuàng)作的影響。胡淳艷的《魯迅論梅蘭芳問題研究述評》則系統(tǒng)梳理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學界對魯迅論梅蘭芳問題的爭論和探討,并對這一問題作了比較具體的分析和澄清。曹樹鈞的《論魯迅與中國現(xiàn)代戲劇的發(fā)展》則對魯迅關于如何發(fā)展中國現(xiàn)代話劇藝術的見解作了較全面的梳理與探討。學界對于魯迅的悲、喜劇觀念的探討也進入到一個新的層面,李曉虹、劉坎龍的《魯迅的悲劇觀與中國古典悲劇的大團圓結局》反思了魯迅評價中國古典悲劇偏頗的問題,劉家思《魯迅的喜劇概念釋義》和《魯迅的悲劇概念釋義》兩篇文章則撇開以往學術界從美學視角進行理解和研究的慣例,從戲劇學的角度分別探討了魯迅悲、喜劇觀念的內涵與意義。而張健《中國現(xiàn)代喜劇觀念研究》一書,專門分出一節(jié)對魯迅的喜劇觀念進行了深入闡釋,并指出魯迅的喜劇觀念在中國現(xiàn)代喜劇理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貢獻。另外,關于魯迅的作品被改編的問題也在這一時期被廣泛探討。

      二、“魯迅與戲劇”研究的熱門話題

      從過去幾十年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雖然在魯迅研究領域中涉及“魯迅與戲劇”這一課題的研究屈指可數,但不可否認其中仍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一些熱門話題引起了許多研究者的深入探討。其中,在魯迅與戲曲的關系、魯迅對現(xiàn)代話劇的見解、魯迅的悲劇和喜劇觀念、魯迅論梅蘭芳問題以及魯迅與目連戲的關系等方面的問題,就引發(fā)了許多研究者深入研究和探討的熱情。

      首先,魯迅與戲曲的關系是一個人們長期以來熱烈爭論的話題?!拔逅摹币詠?思想文化界對傳統(tǒng)戲曲否定與肯定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而一種非常流行的說法就是認為魯迅對傳統(tǒng)戲曲持否定態(tài)度,并由此來非難魯迅對待民族文化的態(tài)度。其實早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田漢的《魯迅先生和老戲》、唐弢的《魯迅與戲劇藝術》就先后分別澄清了魯迅并非一味反對傳統(tǒng)戲曲的問題,并指出魯迅對傳統(tǒng)戲曲的發(fā)展是寄予了很大希望的。后來張新元的《中國戲曲發(fā)展道路的哲人思考:魯迅三十年代論梅蘭芳》和《簡論魯迅與中國戲曲》兩篇文章,則從文化反思的角度辯證而深入地探討了魯迅對待傳統(tǒng)戲曲的態(tài)度和見解。吳方的《應提上日程的中國戲劇文化反思:從魯迅批評梅蘭芳談起》一文則更深入地探討了魯迅對傳統(tǒng)戲劇文化中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反思。文章指出,魯迅對待傳統(tǒng)戲曲的態(tài)度是辯證的,思考也具有深刻的反思性質。只有認真分析魯迅所處的時代面貌與社會現(xiàn)實,考察魯迅的人生經歷和個人好惡,研究當時戲曲演出的現(xiàn)狀,才能明白魯迅對于中國傳統(tǒng)戲曲是怎樣思考的。后來的許多研究者也紛紛指出魯迅對傳統(tǒng)戲曲的見解角度新穎、涉及面廣泛,不但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觀點,而且觸及到了傳統(tǒng)戲曲中一些重大而深層次的問題。

      其次,魯迅對現(xiàn)代話劇的提倡和發(fā)展做過許多工作,魯迅對話劇的見解自然受到研究者相當程度的關注。谷愷的《魯迅對話劇的見解與期望》、鄧嘯林的《魯迅怎樣重視劇本的翻譯與創(chuàng)作》和曹樹鈞的《魯迅談戲劇創(chuàng)作》等文章就分別從魯迅豐富的話劇藝術見解方面探討了他對話劇創(chuàng)作的啟示。曹樹鈞的《論魯迅與中國現(xiàn)代戲劇的發(fā)展》則對魯迅對現(xiàn)代話劇的影響作了較全面的探討。這些研究者用大量資料表明,魯迅十分關注當時中國戲劇的現(xiàn)狀,對于新興話劇的提倡和發(fā)展做過大量工作,寄予了很大期望。魯迅認為只有“建設西洋式的新劇”,才能更好地反映現(xiàn)代人的追求,表現(xiàn)現(xiàn)代人的思想和情感,喚起人們對現(xiàn)代生活的向往?!耙ㄔO西洋式的新劇,要高揚戲劇到真的文學底地位,要以白話來興散文劇”[1],就是他對中國現(xiàn)代話劇的期望和要求。

      再次,魯迅的悲、喜劇觀念也引起許多研究者的興趣?!对僬摾追逅牡沟簟芬晃闹?魯迅對悲、喜劇下了定義:“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諷刺又不過是喜劇的變簡的一支流?!盵2]由于魯迅具有非常豐富的藝術實踐經驗和他對文學史、藝術史的精深研究,加之博覽國外美學論著,所以他對悲劇、喜劇的見解很有獨創(chuàng)性,也包含了深厚的審美和文化內涵。相關研究成果有劉再復的《魯迅悲劇觀探索》,李玉昆的《郭沫若與魯迅的悲劇理論和悲劇創(chuàng)作》,李力、黃南珊的《論魯迅在喜劇理論史上的貢獻》,李曉虹、劉坎龍的《魯迅的悲劇觀與中國古典悲劇的大團圓結局》,安凌的《論魯迅的悲劇觀》,劉家思的《魯迅的喜劇概念釋義》和《魯迅的悲劇概念釋義》,黃志剛、劉家思的《論魯迅喜劇觀的三個問題》等。其中,劉再復的《魯迅悲劇觀探索》和李玉昆的《郭沫若與魯迅的悲劇理論和悲劇創(chuàng)作》是這一時期探討魯迅悲劇觀較有代表性的文章。顯然,大多數研究者都注意到魯迅并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戲劇理論家,他的悲劇和喜劇思想中也不存在一套嚴密的戲劇理論體系,魯迅的悲、喜劇思想所追求的就是要用戲劇藝術的審美精神去改造中國的國民性,用啟蒙主義的思想去喚醒沉睡著的國民,用深刻的思想去推進中國思想的現(xiàn)代化進程。正如張健所指出,魯迅的喜劇觀念代表了中國現(xiàn)代文藝科學在喜劇領域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他的以諷刺為軸心的喜劇理論不僅回答了中國現(xiàn)代社會是否需要喜劇藝術的問題,而且還明確回答了中國現(xiàn)代社會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喜劇問題,因而具有廣泛的宏觀指導性”[3]。

      另外,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有關魯迅論梅蘭芳問題也一直有著很大的爭議與探討。在上世紀80年代,主要爭論的文章有陳鳴樹的《審美的認同與異趨:魯迅論梅蘭芳新探》、蔣星煜的《魯迅先生論梅蘭芳:略論梅蘭芳及其他》、劉麗華的《如何認識魯迅對梅蘭芳的批評:兼與陳鳴樹、蔣星煜兩位先生商榷》、吳方的《應提上日程的中國戲劇文化反思:從魯迅批評梅蘭芳談起》,90年代仍有袁良駿的《魯迅與梅蘭芳》、柯靈的《想起梅蘭芳》、杜浙的《魯迅與梅蘭芳和柯靈》、張新元的《中國戲曲發(fā)展道路的哲人思考:魯迅三十年代論梅蘭芳》、劉逢敏的《魯迅與梅蘭芳及其他》、袁良駿的《再談魯迅與梅蘭芳:兼向杜浙先生請教》、徐城北的《魯迅與梅蘭芳》、曹振華的《關于魯迅與梅蘭芳評論的評論:與徐城北先生商榷》在魯迅與梅蘭芳的問題上進行爭論。甚至到新世紀以后,王景山還寫下了《魯迅未罵梅蘭芳:讀魯隨感》的文章。顯然,在討論魯迅論梅蘭芳問題中,最核心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魯迅到底有沒有罵過梅蘭芳,二是應該怎樣看待魯迅對梅蘭芳的評價。而胡淳艷的《魯迅論梅蘭芳問題研究述評》一文則將長期以來對魯迅論梅蘭芳的爭議進行了系統(tǒng)的清理,并對這些爭議問題作了比較具體的澄清和分析。

      魯迅與目連戲的關系很早就被學界注意到了,許多學者也一直在作這方面的探討。早在五六十年代徐淦的《魯迅先生和紹興戲》、巨集的《魯迅先生與紹劇》等文章有所提及。80年代以后,白甲的《魯迅和亂彈、秦腔及目連戲》,馬得的《魯迅喜愛的“鬼戲”》,謝德銑的《魯迅先生與紹興戲》,黃中海的《魯迅作品中的紹興戲》,徐斯年的《漫談紹興目連戲》,章貴的《我所知的魯迅作品中的紹興戲和“無常”》,胡輝杰的《從目連戲看魯迅和他的文本世界》,毛曉平的《魯迅與目連戲》,劉家思的《論魯迅與紹興戲的互動關系》、《紹興目連戲原型與魯迅的主體意識》、《論紹興目連戲對魯迅藝術審美的影響》等文章都集中對魯迅與目連戲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討。

      三、“魯迅與戲劇”研究的局限與思考

      盡管魯迅一再自謙對于戲劇是個“外行”,但實際上,魯迅非常關注包括話劇在內的所有文學藝術的發(fā)展,他對于戲劇的提倡和發(fā)展也做過許多工作。他對戲劇的見解雖然缺乏一定的系統(tǒng)性,但卻有著豐富的內涵,這是非常值得珍惜、研究和加以總結的。然而,相對于汗牛充棟的魯迅研究著作,學界對“魯迅與戲劇”的關注顯然是不夠的。

      當然,“魯迅與戲劇”的研究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引起學界的重視也是有其原因的。首先,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之父,他以非凡的文學創(chuàng)造力開啟了一個偉大的時代,成為了中國現(xiàn)代小說、散文和散文詩的奠基人。而在戲劇方面,魯迅一生都未創(chuàng)作過劇本,他所寫的《過客》、《起死》,只是模仿戲劇的形式,用對話寫成的散文和小說。其次,魯迅說過對中國傳統(tǒng)舊戲不滿的話,他在小說《社戲》里假借主人公的口吻,宣布與中國戲曲告了別。在“五四”時期,他也贊成批評傳統(tǒng)舊戲的主張。這就很容易使人誤解魯迅是不喜愛中國戲劇的。再次,魯迅沒有專論戲劇的集子,也沒有系統(tǒng)討論戲劇的文章。他也一再自謙說:“對于戲劇,我完全是外行。”“對于中國戲劇史,我又是完全的外行。”[4]而且魯迅對戲劇的見解主要散見于雜文、小說、譯文以及私人的書信中。這些見解,如果不加以爬梳整理,就顯示不出魯迅在戲劇理論上的真知灼見。因此,長期以來很少有人注意到魯迅對戲劇發(fā)展的貢獻以及魯迅戲劇見解的重要價值。

      在這些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中,由于長期以來研究觀念的滯后和研究方法的局限,“魯迅與戲劇”的研究明顯存在著研究格局單一、視野狹隘等薄弱環(huán)節(jié)。在深感這一研究的薄弱之后,一些研究者致力于從魯迅的著作、書信、日記和魯迅同時代人的回憶錄中去發(fā)掘資料,由此產生了一大批概貌描述和以豐富的資料取勝的成果。所以近年來,有關魯迅與戲劇的論文數量雖然仍在增加,但視角的單一、方法的陳舊,以及觀點的雷同、材料的重復所造成的“擁擠”,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其實,魯迅終其一生,都在積極思考與探索建設民族新文化的問題,他為后世留下了豐富的思想文化遺產,他對戲劇的見解就是其中極為珍貴的一部分。在過去的研究中,由于研究者往往就魯迅與戲劇的關系相對論述較多的部分進行研究發(fā)掘,忽視了魯迅戲劇見解的相對完整性,而且對一些魯迅戲劇見解的獨特觀點往往點到即止,對其特殊的價值也沒有引起充分的重視。這不僅和魯迅的戲劇見解的重要價值很不相稱,而且由于這樣和那樣的原因,學界一直對魯迅的戲劇態(tài)度存在許多紙上紛爭和認識誤區(qū),對魯迅的一些重要觀點的認識也一直比較模糊,缺乏辯證的角度。對此,研究者必須在充分占有豐富資料的基礎上集零為整,將宏觀考察和微觀分析結合起來,對所有有關“魯迅與戲劇”的資料進行綜合辯證的整理、分析和歸納,以建立起魯迅戲劇見解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和完整性。并且不斷拓展“魯迅與戲劇”的研究領域,探討一些重大的全局性問題,從而更廣泛地理解魯迅的戲劇思想,多角度地審視魯迅對戲劇的見解。

      同時必須看到,魯迅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戲劇理論家,他對戲劇的見解沒有一套嚴密的理論體系。在對戲劇的認識上,魯迅立足于自身,并借鑒古代和外國的藝術實踐經驗,擇取精華,融合新機,他對戲劇的見解是在中外戲劇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中形成和發(fā)展演變而來的。所以在考察與研究魯迅的戲劇思想時,既不能脫離舊中國動蕩變革的社會文化背景,更不能無視古今中外紛繁復雜的戲劇觀念與美學思想對魯迅的影響。

      總之,魯迅在戲劇的倡導和發(fā)展方面做過大量工作,他對戲劇的見解,涉及到戲劇的許多根本問題,如繼承與借鑒、戲劇與現(xiàn)實生活、表演與欣賞、戲劇的功能問題等。尤其是在對傳統(tǒng)戲曲的反思與現(xiàn)代轉化、現(xiàn)代話劇的引進與發(fā)展以及戲劇功用問題的認識上,魯迅的觀點不僅具有重要的價值,而且對今天的戲劇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戲劇要想真正走出當前的困境,就需要研究者“從紛繁復雜的歷史現(xiàn)象中找出那些反復出現(xiàn)過的,帶有普遍性的,制約過昨天也影響到今天和明天的問題”[5]。因此,系統(tǒng)而全面地梳理魯迅對戲劇的見解,對于解決一直困擾著中國戲劇的問題和促進當代戲劇藝術的發(fā)展意義重大,而這也正是“魯迅與戲劇”這一課題研究的關鍵所在。

      [1]魯迅.魯迅全集:第7卷·集外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163.

      [2]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墳[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192-193.

      [3]張健.中國現(xiàn)代喜劇史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79.

      [4]魯迅.魯迅全集:第6卷·且介亭雜文[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133.

      [5]董健.戲劇與時代[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1.

      [責任編輯 文 俊]

      I206.6

      :A

      :1009-1513(2010)04-0075-04

      2010-06-07

      卓光平(1982—),男,湖北隨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現(xiàn)代文學研究。

      猜你喜歡
      目連梅蘭芳喜劇
      梅蘭芳評傳
      戲曲研究(2022年1期)2022-08-26 09:05:34
      歲月有大愛
      心聲歌刊(2022年3期)2022-06-06 06:31:38
      試論御伽草子《目連草子》對漢文學的接受
      中國目連戲展演
      ——弋陽腔藝術保護中心演出
      影劇新作(2018年3期)2018-10-30 07:11:54
      《喜劇總動員》喜劇人 放肆笑
      喜劇世界
      喜劇世界(2017年24期)2017-12-28 03:21:56
      梅蘭芳家族:國重于家,德先于藝
      華人時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1:51
      “含淚的笑”——《歡樂喜劇人》對喜劇的重新詮釋
      新聞傳播(2016年23期)2016-10-18 00:53:53
      文化遺產 紹興目連戲
      浙江檔案(2016年6期)2016-05-16 11:53:56
      梅蘭芳苦練基本功
      濉溪县| 阳原县| 家居| 平舆县| 监利县| 彰化市| 原平市| 湘潭县| 子长县| 南昌县| 武鸣县| 维西| 富裕县| 新干县| 东乡县| 深水埗区| 新丰县| 天水市| 外汇| 江油市| 克东县| 东乡县| 枣强县| 康乐县| 临武县| 徐水县| 兰州市| 广西| 乌恰县| 新余市| 巴中市| 呼伦贝尔市| 北票市| 红桥区| 孝义市| 当涂县| 奈曼旗| 海阳市| 华亭县| 惠东县| 鹤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