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倫
(貴州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貴州 貴陽550002)
蒙江雙河口水電站位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羅甸縣交硯鄉(xiāng)蒙江干流河段上,壩址位于格凸河與漣江匯口下游約4km處,樞紐控制流域面積4770km2,水庫正常蓄水位580m,死水位560m,水庫總庫容1.992億m3,興利庫容1.828億m3,電站裝機120MW,保證出力28.71MW,多年平均發(fā)電量4.466億kW·h,裝機利用小時數(shù)3720h。
雙河口水電站屬Ⅱ等大(2)型工程,樞紐由鋼筋砼面板堆石壩、右岸溢洪道、右岸泄洪隧洞、左岸發(fā)電引水系統(tǒng)及電站廠房等建筑物組成?;炷撩姘宥咽瘔螇雾旈L335.145m,壩頂高程584.3m,最大壩高99.3m,上游壩坡1:1.41,下右壩坡馬道與上壩施工公路相結合,設“之”字型馬道,馬道寬8m,平均坡降1:1.59。大壩從上游到下游分為壩前蓋重區(qū)、墊層區(qū)、過渡區(qū)、主堆石區(qū)、下游堆石區(qū),其中墊層區(qū)水平寬度3m。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是目前我國水利水電工程中的主要壩型之一。但大壩上游面施工采用的傳統(tǒng)方法存在缺陷,即斜坡碾壓難以保證墊層區(qū)的質(zhì)量,工序多而復雜,交叉作業(yè)干擾大,特別是人工削坡費時費力,與大壩壩體填筑施工存在矛盾,直接影響了工程進度和施工質(zhì)量。
擠壓式邊墻護坡技術是借鑒道路園林工程中道沿機的擠壓滑模原理,創(chuàng)出的一種面板壩墊層料坡面施工的新技術。1999年首先在巴西埃塔(ITA)面板堆石壩施工中使用,并取得成功。該技術具有能保證墊層料壓實質(zhì)量、提高坡面防護能力以及施工簡便等特點,已經(jīng)成為面板壩施工的一種新技術。
1.1 擠壓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擠壓機對混凝土配合比較敏感,干的混凝土擠壓行進速度慢,濕的混凝土擠壓行進速度快,因此擠壓混凝土配合比按一級配干硬性混凝土設計,坍落度為0,通常采用水泥用量70~85kg/m3,用水量約100kg/m3,水灰比1.3~1.46,速凝劑適量。混凝土28天抗壓強度約5MPa,滲透系數(shù)在10-3~l0-4cm/s范圍內(nèi),要求低彈模。
根據(jù)室內(nèi)實驗推薦配合比,經(jīng)現(xiàn)場生產(chǎn)性試驗復核驗證,確定雙河口擠壓邊墻施工混凝土配合比如表1;水泥采用的P.O32.5級水泥,其物理力學試驗成果見表2;砂子及小石采用本地生產(chǎn)的人工骨料,其物理性能試驗成果見表3、表4。經(jīng)過拌和站拌制,混凝土罐車運輸至作業(yè)現(xiàn)場。通過現(xiàn)場實測,混凝土在表壓為0.15MPa的情況下,混凝土滲透系數(shù)為0.074~0.0044cm/s,抗壓強度為3.0~5.1MPa。
?
?
1.2 設計斷面
擠壓式邊墻斷面為梯形,以鉸接的方式使邊墻可適應墊層區(qū)的變形,其底部不會形成空腔,有效避免空腔對面板的不利影響。墻高度為墊層料的設計鋪填厚度,雙河口水電站面板壩墊層料的鋪填厚度為40cm,故確定擠壓式邊墻單層高度為40cm。邊墻上游側坡度與混凝土面板堆石壩的上游壩坡相同,為1:1.41。頂部寬度太大會降低邊墻適應變形的能力,頂部寬度太小會造成邊墻成型困難,容易坍塌。2002年陜西省水電工程局在青海公伯峽水電站的試驗證明頂部寬度在8~12cm比較合適,本工程頂部寬度確定為l0cm,邊墻下游側坡度采用8:1。
2.1 施工程序
在每填筑一層墊層料之前,將下層(已填筑)墊層料碾壓整平,定位畫線后用邊墻擠壓機制作出一個高40cm的低強度、低彈性模量、半透水的混凝土小墻,待其達到一定的齡期(一般2~4小時左右),并具有一定強度后,在其下游側按設計要求鋪填墊層料,推土機攤鋪平整后用自行式振動碾進行碾壓,碾壓合格后重復上述工序,即完成上游壩面的施工。
擠壓式混凝土邊墻施工工藝流程為:墊層料整平、靜壓→碾壓補料→場地平整度檢查→測量放線(擠壓墻位置)→吊運擠壓機就位→擠壓墻施工→邊角部位擠壓墻澆筑、缺陷處理→擠壓成型。
2.2 施工方法
我迅速逃離了那座彌漫著死亡氣息的城市,我是個懦弱的人,我甚至沒有勇氣去打探黃梁是怎么死的,是自殺,是意外,抑或疾病。
①平整施工場地。為便于擠壓機行走作業(yè),必須提供一個平整的施工作業(yè)面。每次邊墻混凝土擠壓前和墊層料填筑后,都必須對墊層平整度進行檢查、修補和人工平整,保證3m長度范圍內(nèi)平整度不超過±2cm,整個壩段內(nèi)平整度控制在±5cm以內(nèi)。
②測量放線。對墊層料高程進行復核后,精確放線,標示出邊墻的下邊線和擠壓機的行走軌跡線。
③擠壓機就位。邊墻擠壓前,將擠壓機運至施工現(xiàn)場,進行調(diào)整,使擠壓機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保證其出料口高度為40cm。
④邊墻混凝土擠壓?;炷凉捃嚥捎们斑M法卸料,速凝劑由擠壓機設置的外加劑罐邊行走邊向進料口添加,擠壓機行走速度控制在40~60m/h。邊墻混凝土施工后2-4小時,即可進行墊層料的攤鋪和碾壓。
⑤邊墻兩端與趾板接口處理。因機械原因邊墻與兩岸岸坡趾板不能直接接口,使用與邊墻同斷面的定型模板定位,人工將邊墻混凝土夯實后連接。
⑥邊墻層間接合及缺陷處理。對于因各種原因引起的各層混凝土擠壓墻之間的錯臺,水平距離大于2cm時,必須進行人工找平或鏟除整平;對于邊墻坍塌、成型混凝土缺陷,及時采用同種混凝土進行人工修補處理。
⑦布置觀測點,埋設監(jiān)測儀器。確定變形觀測點和埋設位移計,施工過程中進行觀測,指導后續(xù)施工并驗證設計。因此,在擠壓邊墻施工時,每20m高設置一層觀測點,埋設“+”型金屬標點,水平間距20m。
2.3 施工質(zhì)量控制及標準
①擠壓邊墻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砂石料、外加劑等原材料及其檢測,必須符合有關試驗和施工規(guī)范要求,其28d抗壓強度值不應超過5MPa,且2~4h的抗壓強度應以擠壓成型的邊墻的墊層料振動碾壓時不出現(xiàn)坍塌為控制原則。
②擠壓邊墻混凝土的密度指標宜控制在2.0~2.25t/m3,即盡可能接近墊層料的壓實密度值。
③擠壓邊墻混凝土的彈模指標宜控制在5000~7000MPa范圍,最好低于5000MPa。
④擠壓邊墻混凝土的滲透系數(shù)宜控制在10-3~10-4cm/s,即盡可能與墊層料的滲透系數(shù)一致,為半透水體。
⑤擠壓成型的邊墻坡面精度要求按《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施工規(guī)范》執(zhí)行,即以斜坡面的法線方向最大允許偏差±5cm控制。
⑥壩體一期臨時斷面擋水度汛前,采用1.5mm厚乳化瀝青對混凝土擠壓邊墻表面進行噴涂處理;在鋼筋混凝土面板澆筑前,再噴涂1.5mm厚乳化瀝青,以減少混凝土擠壓邊墻對混凝土面板的約束。
2.4 施工特點
①提高了大壩施工速度。擠壓式邊墻施工速度可達40~60m/h,在邊墻成型后2~4小時即可進行墊層料的鋪填、碾壓,兩者銜接緊密、順暢,幾乎可同步上升。
②由于擠壓邊墻在上游坡面的限制作用,墊層料不需要超填,以水平碾壓代替了斜坡碾壓,既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又保證了墊層料的施工質(zhì)量。
③擠壓式邊墻護坡技術簡化了工序、設備和機具,擠壓機操作簡單,施工方便、快速。
④擠壓式邊墻在上游壩面形成了一個規(guī)則、平整、堅實的坡面,坡面整潔美觀。
⑤提供了一個可抵御沖刷的坡面,降低了度汛的難度,提高了導流度汛的安全性,避免了雨水對墊層料的沖刷,省掉了上游壩面的修復工作,這對大型工程特別是導流標準較高的工程以及南方多雨地區(qū)修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是十分有利。
雙河口面板堆石壩采用擠壓式邊墻護坡技術,簡化了施工工序,加快了大壩施工進度,保證和提高了墊層的施工質(zhì)量,確保了安全度汛。同時降低了施工費用,避免了上游邊坡滾石和斜坡碾壓高邊坡作業(yè),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經(jīng)過雙河口面板堆石壩的施工可看出,擠壓式邊墻護坡技術在雙河口水電站工程中的應用是成功的,但在擠壓機設備的改造、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墊層料攤鋪碾壓的施工參數(shù)和工藝等方面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改進。
[1]李海潮,馬偉,宋克波.堆石壩擠壓式邊墻施工技術及質(zhì)量控制[J].人民黃河,2006-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