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道紅
(作者為江蘇省檔案局紀檢組長,江蘇南京210008)
學習是永恒的主題。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自軍事院校畢業(yè)后,我一直因與再次接受正規(guī)的學歷教育無緣而遺憾。對于我來說,實踐這個大課堂是我的良師益友,我的學識、才干等大都來自于實踐。在學習型機關建設中,我有幸跨入高校接受學歷教育,這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和挑戰(zhàn)。
一直以為,從部隊到地方,有在若干大機關工作的經歷、閱歷,總感到對于檔案工作輕車熟路,比較簡單比較順手。文件、報告、記錄和照片資料,收集整理則為檔案。
到省檔案局工作的幾年來,全方位接觸到檔案工作,方知過去對檔案工作的認知比較膚淺,檔案工作是一門學科。比如說,各個機關的檔案要向檔案館移交,交什么,怎么交?誰都知道要交重要的,是永久保存的,那什么是重要的,永久保存的,怎么鑒定哪份材料是重要的,需要永久保存的?在社會上征集檔案,怎么樣鑒定真?zhèn)危趺礃优袛鄡r值,怎么才能知道征集的材料是館藏的“拾遺補缺”?進入檔案館保存的檔案,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怎么排列,怎么管理,紙質的材料有什么注意事項,光盤的壽命到底多少,照片和底片怎么一一對應,錄音、錄像帶的保管有什么條件?怎么能保證工作人員準確無誤地找到利用者所需求的檔案?開發(fā)利用檔案資源,怎么挖掘館藏內容,怎么確定選題,怎么組織檔案資料,以什么形式展示編研成果?破損檔案怎么修復,單面文字的用什么方法,雙面文字的又用什么手段,有殘缺的怎么補,成紙磚的又怎么辦?怎么樣固定字跡保證不褪色,怎么樣使館藏檔案數字化,如何解決電子文件的物質屬性問題?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工作人員沉下心,靜下氣,深入學習,潛心實踐,不斷積累,不斷總結,方能完成對檔案的認識、管理和開發(fā)利用。檔案工作真正是一項集科學精神與聰明才智為一體的工作。前不久,為保護胡錦濤總書記慰問青海玉樹地震災區(qū)在黑板上寫的題詞,青海省有關部門請出了陜西省檔案局的檔案保護專家李玉虎,就足以說明檔案工作學問之大,檔案工作者功夫之深。
在學習型機關建設中,省檔案局和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簽訂了合作舉辦檔案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的協(xié)議,從檔案專業(yè)宏觀需要出發(fā),跨領域、跨學科設置課程,培養(yǎng)人才,通過兩年的學習,使學員能夠比較系統(tǒng)地掌握檔案學領域的專業(yè)知識及檔案事業(yè)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引導對檔案管理領域前沿課題的研究和思考,培養(yǎng)科學管理的思維方法,提高檔案工作宏觀管理水平,以適應新時期檔案事業(yè)科學發(fā)展的需要。
首先,端正學習態(tài)度。學習需求能激發(fā)個人的潛質。由于工作需要而產生的學習內驅力尤為重要。檔案工作是黨和國家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檔案工作人員來講,加強業(yè)務學習體現著政治信念、反映著事業(yè)追求。在學習中拓闊視野、提高素養(yǎng)、豐富知識,使自己的業(yè)余時間更加充實、更加睿智。因此,我要不懈怠,勤于思考。當前,受高考制度的制約,為數眾多的學生在選擇學習的專業(yè)和內容上受到種種限制,想學的不一定如愿,個人的求知欲望與所學的專業(yè)很難一致。就個人而言,在檔案部門履職,接觸了解了檔案工作的浩瀚繁雜,旨在通過系統(tǒng)學習,掌握檔案專業(yè)知識及檔案事業(yè)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提高檔案工作宏觀管理水平。結合自身工作需要,切入本職工作潛心學習、研究。因此,本人認認真真地按照教學計劃完成學習任務,力爭多學一點學好一點。
其次,明確學習目的。學習是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動力,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學習的進步是一切進步的先導,學習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獲得新知,增長才干,創(chuàng)新思路,跟上時代?!叭藢W始知道,不學非自然。萬事須已運,他得非我賢?!敝挥屑訌妼W習,才能更好地履職盡職。因此,我把學習作為一種工作的需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睂τ跈n案工作,幾年的實踐體會,我僅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在實踐中,我積累了無數的“為什么”、“怎么樣”。巴爾扎克說過一句話:“問號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彼纬懢艤Y也說:“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睉撃闷疬@把帶彎鉤的問號鑰匙,啟動疑中求進的思想主動性,質疑自己的眼光為什么只看前人的背影,而不能站得更高一點,直接面對事物的本原和本質。學問是鑄器的工具,只有通過系統(tǒng)學習才能給我釋疑解惑,熟悉了解工作業(yè)務流程、工作方法和手段,不斷提高工作的原則性、系統(tǒng)性、預見性和創(chuàng)造性。只有問題解決了,目標明確了,才能增長我的才干,把握解決問題的智慧,提高管理水平,努力使自己成為政治堅定、通曉業(yè)務、博學多識的適應型人才。
第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愛因斯坦有個成功的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艱苦的勞動,Y代表正確的方法,Z代表少說廢話。這個公式指明事業(yè)成功的三要素。對于學習來說,成功也有三要素:學習成功=勤奮努力+學習方法+智能素質。一個國家的財富特點是一個國家人民的素質,而素質又依賴于人們學習的能力。通過學習可以補充天賦,而經驗又可以完善天賦。因為我是帶著問題去學習的,尚可減少盲目性,明確目的性。我不會尋章摘句,用于添彩粉飾,而是推敲研究,汲取養(yǎng)分。我會在不疑處生疑,在習常之處打上問號。朱熹曾經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什么叫疑問?疑問就是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善于提出問題進行創(chuàng)新,就能在書山學海中出入自如。有計劃地大量閱讀,因為閱讀能夠獲得信息,方能使人見多識廣;與大家一起討論,因為討論使人靈敏,真理越辯越明;勤記筆記,因為那會使我精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會讀死書,死讀書,而是讀活書,用理論聯系實際去思考,活學活用解決工作中的難題和困惑,著力打開思路尋求工作的改革創(chuàng)新,因為我感悟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匆粋€人水平高與否,不是單純地看他閱讀能力,而主要看其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個人如果不注重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落實到行動上,即使“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也不能達到學習的最終目的。
第四,把學習作為一種精神享受。中國歷來講究讀書仆役、從政立德。著名學者王國維曾論述過治學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境界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對于我來說,只有把學習作為終生課題融入生活,融入工作,孜孜以求,講求方法,學思兼修,真正使讀書學習成為工作、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才能實現學習與工作的一致性。
同時,享受學習的過程,收獲學習的成果。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寫道,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不要讓書本套住,若是讀書走不出,那與蛀書蟲無異。人在讀書,而不是書在讀人。因此,人動書自動,人活書自活,不要讓書把人的活潑潑的腦筋套成死腦筋。宋代有個批評家講讀書要知道出入法,開始時則解決怎樣進得去,最后把握怎樣出得來。從書里讀到書外,在書里生成問題意識,在書外展開創(chuàng)造性思考。把經典的檔案學理論和與時俱進的檔案工作實踐結合起來對讀,既是學習的目的所在,又是學習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
在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做一個優(yōu)秀文化的汲取者、傳承者、創(chuàng)造者,這是何等幸運!安心向學,努力讀書,并非小事。長此以往,則個人愈來愈親清俊而遠俗氣,社會愈來愈和諧而遠浮躁,國家愈來愈強大而屹立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