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以夷制夷”外交思想對《中俄密約》的影響

      2010-04-07 17:12:12王宗運王思懷
      關(guān)鍵詞:清政府李鴻章俄國

      王宗運 王思懷

      “以夷制夷”外交思想對《中俄密約》的影響

      王宗運 王思懷

      晚清,“以夷制夷”外交策略大致孕育于19世紀(jì)60年代到70年代,80年代正式形成,特別是在甲午戰(zhàn)爭期間,晚清政府秉承“以夷制夷”外交思想,采取了“聯(lián)俄制日”外交,即利用俄國和日本在華利益沖突,使之彼此制約,以達到抵制日本侵略,保護自己的目的。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聯(lián)俄制日”不僅沒有達到“制日”的目的,反而為俄所用,同其簽訂了《中俄密約》,為俄國擴大在華侵略打開了方便之門。

      以夷制夷;中俄密約;影響

      《中俄密約》是1896年6月3 日李鴻章同俄國外交大臣洛巴諾夫,財政大臣維特在莫斯科簽訂的,又稱中俄《御敵互相援助條約》,該條約不僅為俄國在華取得更多的利益制造了根據(jù),同時也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對于《中俄密約》簽訂的原因,許多論著總是糾纏于李鴻章個人因素,這是不科學(xué)的,這一條約固然同李鴻章密切相關(guān),但究其根本原因則不得不探討晚清政府所推行的“以夷制夷”外交。

      一 晚清“以夷制夷”外交思想的形成及演變

      晚清,“以夷制夷”外交思想大致孕育于19世紀(jì)60年代到70年代,80年代正式形成,特別是在甲午戰(zhàn)爭期間,這一策略被晚清政府全面實踐。應(yīng)當(dāng)指出的是,這一策略并非清政府獨創(chuàng),它本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統(tǒng)治者對付周邊非華夏民族和對付對自己稱霸構(gòu)成威脅的其他諸侯國的一種策略,后來為歷朝君主所繼承,成為對付國內(nèi)少數(shù)民族的傳統(tǒng)手法。其主要的策略就是運用靈活的外交手段,利用敵對之間的矛盾,聯(lián)合,利用或依附某國來對抗另外的國家,謀取本國的外交目的,實現(xiàn)本國利益的最大化。晚清之所以采用這一外交政策是有其客觀前提條件的,那就是晚清官僚們經(jīng)過多年的外交實踐,在同西方列強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了解和看到:西方列強在侵略中國的過程中,彼此矛盾重重,存在著激烈的爭奪,清朝許多有識之士都有共識,這為晚清的“以夷制夷”思想的產(chǎn)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

      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清朝統(tǒng)治者中的一部分開明人士就有了“以夷制夷”的思想,林則徐就曾提出過“似可以夷制夷,使其相見相睽,以彼此之離心,各輸憂而內(nèi)相”,[1]魏源在《海國圖志》中也明確提出了“馭外敵”的外交方法是“以夷攻夷”“以夷款夷”,“聯(lián)其所忌之國,居間折服者次之?!盵2]當(dāng)然,這些思想在當(dāng)時并沒有引起大多數(shù)人的注意。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面對強敵紛至的局面,清政府在遭受猛烈沖擊的同時,開始對西方列強有了進一步認(rèn)識,列強在華爭利,“共利則爭”,所以“ 西洋各國,外雖和好,內(nèi)實險境”“心志不齊相互疑貳”。[3]江蘇布政使丁日昌在六十年代就提出“英法二國,隔海相望,昔年曾為仇敵,今日豈甘兩大,”“相疑相忌,亦其情勢之必然者?!盵4]同治六年(1867年),西廣鹽運使周星譽上奏說:“夫目前得辛而相合者,則以俄、英、法、美四大國,地丑德齊,外睦內(nèi)猜,互相鉗制,莫敢先發(fā)耳”。[5]

      隨著中西之間交往的不斷加強,晚清政府對西方列強的了解也不斷加深,“以夷制夷”外交便開始了部分的運用。如1875年,英國公使威妥瑪利用“馬嘉理事件”,準(zhǔn)備勒索更多權(quán)益時,李鴻章乘英、俄、德、法、美、日、奧等國公使齊集煙臺避暑之機,以慈安皇太后萬壽圣節(jié)的名義,邀請各位公使參加盛宴,從而迫使英國放棄了某些苛刻的要求。19世紀(jì)70年代初,李鴻章還曾提出過聯(lián)日外交——“以東制西”,因為日本“距蘇浙僅三程,精通中華文字,其兵甲較東島各國差強,正可為外援,勿使西人倚為外府”。1871年,李鴻章還與日本訂立了《中日修好條規(guī)》。[6]

      對于“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清政府上下的認(rèn)識是不斷趨同的,但是對于結(jié)盟的對象和要打擊的國家,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期各有其主張,并且在早期,對這一政策的運用也只是暫時的,間斷性的,沒有形成系統(tǒng)性的外交策略,對于這一外交方政的全面實踐則是在甲午戰(zhàn)爭前后。

      二 甲午戰(zhàn)爭前后“以夷制夷”外交的全面實踐

      19世紀(jì)末,日本經(jīng)過多年的精心準(zhǔn)備發(fā)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面對日本的侵略,晚清政府不是積極備戰(zhàn),而是秉承“以夷制夷”的外交思想,尋求列強的調(diào)停。對于清政府的請求,美國政府只是敷衍性地于1894年7月9日對日本提出所謂“友誼的勸告”,而實際上美是想利用日本的侵略為自己在中國奪得更多的特權(quán),當(dāng)時的美國駐華代辦田夏禮就曾明確的說:“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這個國家(中國)和世界融洽共處,只要清王朝不致受到威脅,中國的戰(zhàn)敗倒是一個有益的經(jīng)驗。”[7]德、法兩國表面上也曾對日本提出“勸告”,但兩國駐日公使都向日本外交大臣陸奧表示:“欲使中國覺醒古來迷夢,絕不可不加以打擊”。[8]

      因此對于清政府的請求,只剩下英、俄兩國了,英國在華利益較多,害怕中日戰(zhàn)爭危害自己的利益,因此,對中日戰(zhàn)爭比較關(guān)心。1894年6月上旬,李鴻章就曾在天津請英使歐格訥電請英國政府出面勸阻退兵,后來還希望英“速派水師提督帶十余鐵快艦經(jīng)赴橫濱,與駐使同赴日外署,責(zé)其以重兵壓韓無禮,擾亂東方商務(wù),與英大有關(guān)系,勒令撤兵再以善后。”[9]英國政府剛開始也準(zhǔn)備積極干預(yù),以維護自己的在華利益,日本得知這一情況后,為了避免英國的干涉,就在《日英通商航海條約》的修約談判中,作了許多讓步,并承諾不在上海附近作戰(zhàn)(英國在長江流域的利益較多),英國實際上站在了日本的一邊。

      除了英國外,俄國對遠東的關(guān)注毫不遜于英國,這是因為十九世紀(jì)八十年代后,由于沙俄的相對落后,其在歐洲向西、南的擴張不斷受挫,為了能在世界的殖民擴張中占據(jù)一席之地,沙俄改變策略,制定了向東方擴張的遠東政策,因此俄國對遠東政局特別關(guān)注。1894年的6月20日,俄國公使喀西尼休病假回國路過天津時,李鴻章親赴天津與其會晤,詢問俄國公使:“此次日本派兵太多,似有別意,俄切近親鄰,豈能漠視?”并囑咐喀西尼“速電該國外交部轉(zhuǎn)致駐日俄使,切勸日本與中國約期同時撤兵”。[10]喀西尼態(tài)度積極并做了口頭上的保證,李鴻章還將聯(lián)俄思想向清政府作了匯報,謂“日忌英不如畏俄,有次夾攻,或易就范”,[11]但是1894年7月7日,俄國外交大臣吉爾斯發(fā)給喀西尼的電報稱,俄國不宜“卷入朝鮮的糾紛”,并進一步說“無論如何,帝國政府所遵循的目標(biāo)是:不為敵對雙方任何一國的一面之詞所乘”,又說,“而且由于我方的非正式調(diào)解,我們可能一反我們的本意,很容易站在中國和狡獪的直隸總督的一邊,而與日本公開為敵”。[12]7月9日俄公使喀西尼轉(zhuǎn)告焦急等待俄國調(diào)停的李鴻章:“朝鮮事明系日本無理,然而俄國只能以友誼勸告日撤兵,未使用兵力強勒,至于朝鮮內(nèi)政應(yīng)改革與否,俄亦不愿予聞云”,李鴻章只能甚感失望,責(zé)俄人“語意前后不符”。[13]俄國有如此態(tài)度是有深刻原因的:從軍事角度看,當(dāng)時俄國的西伯利亞大鐵路還沒有完工,其軍事力量在遠東不占優(yōu)勢;從外交層面講,俄國害怕強硬的態(tài)度可能使日本完全倒向自己的夙敵英國,這對其是不利的。從利益角度看,俄國也不希望中國強大,如果中國強大了,會給俄國遠東計劃的推進帶來一定的阻力,對俄國實施遠東計劃造成一定的威脅。因為俄國在遠東的基本政策就是維持原狀,以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俄國也和其他歐美各國同樣,預(yù)料這個糾紛不至成為大問題,并認(rèn)為中國一定會取得最后勝利,東方的當(dāng)前形式不致發(fā)生重大變化?!盵14]因此俄國迅速改變了態(tài)度,采取了“不干涉”政策,密切關(guān)注著遠東。

      由于清政府的腐敗,軍事上不斷失利,但其外交幻想從未停止,時任兩江總督的張之洞在“黃海之戰(zhàn)”爆發(fā)后還認(rèn)為:“惟有速向英,俄,德,法諸國籌商,優(yōu)于利益,訂立憲約,肯其實力相助,向其所欲,許以重酬,決不吝嗇。”[15]9月27日慈禧與光緒在召見翁同龢、李鴻藻的時候,太后還要求翁親自往天津告知李鴻章“俄人喀西尼前有三條共保朝鮮語,今喀使將回天津,李某能設(shè)法否?”并謂此事“不能書廷寄,不能發(fā)電旨者也”。[16]但這只不過是清政府的一廂情愿罷了,此后清政府還多次請求列強的干涉,均以失敗告終。

      三 “以夷制夷”外交思想對《中俄密約》的影響

      1895年4月17 日,清政府被迫簽訂了空前屈辱的《馬關(guān)條約》,欲壑難填的日本不僅勒索了兩億兩白銀的賠款,還割占了遼東半島,臺灣和彭湖列島。俄國得知該條約后,認(rèn)為其損害了該國在遠東的利益,于是聯(lián)合德法上演了一場三國干涉還遼活動,日被迫放棄遼東半島,同時向清政府勒索了3000萬兩白銀的高額“贖金”。

      俄國的這一舉動讓晚清政府的“以夷制夷”外交熱情再次高漲,清政府對三國干涉還遼是感恩不盡,奕等大臣奏請清政府“賞給俄法德三國使臣寶星以示嘉獎。”[17]當(dāng)年冬天還給了俄國艦隊在膠東灣過冬的權(quán)力,于是,在朝野的共同呼聲中“聯(lián)俄抗日”正式成為清政府的主要外交政策之一,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中俄密約》得以簽訂。

      對于《中俄密約》的簽訂,以往的觀點認(rèn)為主要責(zé)任在于李鴻章,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首先,對于高度集權(quán)的清王朝來說,簽訂如此重大的條約,必須是得到清政府的同意和授權(quán),這種情況以前是有先例的,如晚清政府就曾對在中俄伊利談判中擅自做主的滿族重臣崇厚予以治罪。因此作為漢族官僚的李鴻章不會不知道期間的利害關(guān)系,此外,此時的李鴻章受甲午戰(zhàn)敗的影響,不僅被解除了位居25年之久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職務(wù),而且處在“國人皆曰可殺”的輿論之下,因此他絕不敢擅自做主簽訂條約。

      其次,從李鴻章在俄簽約期間與清政府之間的電稿中,我們也能發(fā)現(xiàn)李鴻章在俄期間的主要活動都是在清政府的指示下進行的,是按照慈禧的意志辦的,完全是奉命受權(quán)而去,李鴻章行前就受到了慈禧的召見,談話“至半日之久。一切聯(lián)俄密謀,遂以大定?!盵18]李行前也公開宣稱“聯(lián)絡(luò)西洋,牽制東洋,是此行要策”。[19]可以說,李鴻章是帶著清政府“聯(lián)俄制日”的重托出訪了俄國,同時對于李鴻章發(fā)回的密約內(nèi)容,也是得到清政府同意的,特別是西太后的首肯,清政府的意見就是“中俄睦誼從此加密。著派李鴻章為全權(quán)大臣,與俄國外交大臣畫押,約內(nèi)字句均照所改訂約”。[20]可以說中俄之間的《中俄密約》是李鴻章在晚清政府的授權(quán)之下,同俄國簽訂的。曾任清政府鐵路總局局長的葉恭綽就說過“前清與帝俄所訂喀西尼密約,世皆傳為李鴻章所為。其實李只系演出者,其編劇導(dǎo)演固由帝俄,而被動主體則為西太后?!盵21]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對外政策是連續(xù)的,是由其國家利益、國際關(guān)系、外交傳統(tǒng)以及政治需要等原則來決定的,可以說《中俄密約》得以簽訂,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政府在“以夷制夷”外交思想指導(dǎo)下推行的聯(lián)俄外交。

      首先,中俄訂立密約符合當(dāng)時清政府尋求強援,復(fù)仇日本的外交意圖。

      甲午戰(zhàn)敗后,日本割取臺灣,勒索巨額賠款,中國舉國上下充滿一股強烈的仇日恐日的氣氛。對中國來說,三國干涉還遼迫使日本放棄了對遼東半島的割占,暫時減少了中國的領(lǐng)土損失。當(dāng)然,從根本上說,這并非甲午戰(zhàn)爭期間清政府對俄外交工作的結(jié)果,而是俄國排斥日本擴大在華利益的必然舉動。但是清政府并沒有覺察到俄國的真正意圖,反而對俄國產(chǎn)生了前所未有的好感和期望,再加上讓晚清政府一直信任的英國在甲午戰(zhàn)爭期間面對清政府的請求卻偏向日本,讓清政府對英國持有強烈的不滿,這些情況使清政府對聯(lián)俄外交格外看重。早在1895年4月27日,傳出俄國有意干涉還遼時,清廷就曾電令駐俄公使許景澄:“此時應(yīng)問俄廷,能否先以兵艦來泊遼東海面,為我臂助,倘真用兵力,中國愿與立定憲約以酬其勞?!盵22]三國干涉還遼后,以慈禧太后、李鴻章為代表的清朝統(tǒng)治集團更是對俄“感恩戴德”,“盛稱中俄之邦交,若不賴之,則遼東不能歸復(fù)”。在甲午戰(zhàn)前,“北京列國公使之權(quán),首推英使,凡有交涉,中朝必先商諸英使,今則反之,交情之淡,自英不聯(lián)俄德法取回遼東之事始”。[23]可以說《中俄密約》之所以能夠簽訂,這是因為在大部分國人看來“甲午戰(zhàn)后,中國唯一仇敵為日本,于是朝野咸以中國外交必須變計,主張聯(lián)俄以制倭,中俄密約既為此種政策之結(jié)果?!盵24]這時,在整個中國人的心中也只有日本這個仇敵,連維新派的鄭觀應(yīng)也為俄國發(fā)起的三國干涉還遼行動所迷惑,主張“結(jié)俄以為外援,親俄以自固”。[25]這些思想也必然影響到清政府的外交決策,更重要的是慈禧完全支持這一外交。

      其次,一些封疆大吏也主張聯(lián)俄制日,1895年7月8日劉坤一就密奏朝廷,請聯(lián)俄抗倭,以維大局,稱“各國之患猶緩,惟日本之患為急,”并進一步說“第倭之強,非俄所愿,倭之?dāng)_我東三省,尤為俄忌,我若乘次與俄深相結(jié)納,互為聲援,并稍予以便宜,俄必樂于從我,縱不能保我沿海各省,而東三省與俄毗連之,倭必不敢生心?!盵26]同年,8月8日,張之洞也在致清政府的奏折中稱:“從古各國角力之時,大率皆用遠交近攻之道,而于今日中倭情形為尤切,今日中國之力,斷不能兼與東西洋各國相抗?!倍韲按舜螢槲宜鬟€遼地,雖自為東方大局計,而中國實受其益?!辈⒔ㄗh“如俄國用兵假道,供其資糧,車馬。若中國有事,則俄須助我用兵,水師尤要,并與議定若何酬報之法。”[27]倉場侍郎許應(yīng)骙也上奏建議朝廷派遣“忠貞夙著膽識兼優(yōu)之大臣”赴俄訂約,“孚以信義,托以腹心,彼此訂約,為局內(nèi)之國,無事同沾利益,有事共匡扶。”[28]

      再次,《中俄密約》內(nèi)容所體現(xiàn)的軍事同盟互助精神迷惑了清政府的外交。從內(nèi)容看,條約的前三款基本體現(xiàn)了中俄雙方針對日本的軍事同盟互助條約,對于中東鐵路的修建,條約所體現(xiàn)的表面意思也是為將來轉(zhuǎn)運御敵軍火、糧食而修。所以從表面上開,該條約確實只是軍事同盟互助條約,也正是該條約的欺騙性迷惑了清政府的眼睛,讓清政府誤以為俄國有意助自己復(fù)仇日本,李鴻章也對自己“聯(lián)絡(luò)西洋,牽制東洋”的成果沾沾自喜,不無得意地向人夸口:“二十年無事,總可得也?!盵29]

      “聯(lián)俄拒日”作為“以夷制夷”外交政策的實踐是徹底失敗的。它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是嚴(yán)重的,由于清政府的自身實力及對俄的真實面目認(rèn)識不清,這種企圖利用各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推行“以夷制夷”的外交,結(jié)果只能是“前門拒狼,后門引虎”,給中國帶來了更大的損失。對于《中俄密約》簽訂的原因,如僅僅從李鴻章個人因素來分析,顯然是缺乏科學(xué)性的,該條約的簽訂,究其根本原因,則是“以夷制夷”外交思想的全面實踐。當(dāng)然,如果說李鴻章沒有任何責(zé)任,也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李鴻章作為晚清第一重臣,是晚清政府最懂洋務(wù)的人,并且在甲午戰(zhàn)爭前后,李也是“以夷制夷”外交的主要推動者和實踐者,他的舉動必然對晚清政府外交產(chǎn)生重要影響。

      [1]林則徐.覆奏曾望顏條陳封關(guān)禁海事宜折,林則徐集?奏稿[Z].北京:中華書局.1965:795.

      [2]魏源.海國圖志·籌海篇·議款,魏源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3:887.

      [3]中國史學(xué)會.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洋務(wù)運動(第一冊)[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3.

      [4]中華書局編輯部,李書源整理.籌辦夷務(wù)始末·同治朝卷55 [Z].北京:中華書局,1979:17-26.

      [5]中華書局編輯部.李書源整理.籌辦夷條始末·同治朝卷5[Z].北京:中華書局,1979:50.

      [6]李鴻章.李文忠公全集(譯署函稿)第一卷[Z].江蘇.金陵1905年刊本:3.

      [7]丁名楠.帝國主義侵華史(第一卷)[M].北京:人名出版社,1973:293.

      [8]龔德柏.日本侵略中國外交秘史[M].北京:商務(wù)館,1944:39.

      [9]李鴻章.李鴻章全集(第二冊)[Z].???海南出版社,1985:789.

      [10][11]顧廷龍,葉亞廉.李鴻章全集,電稿(第二冊)[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713.

      [12]張蓉初譯.紅檔雜志有關(guān)中國交涉史料選譯[Z].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57:87.

      [13]顧廷龍.葉亞廉.李鴻章全集,電稿(第二冊)[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744-745.

      [14](日)陸奧宗光.蹇蹇錄(中文版)[Z].北京:商務(wù)印刷館,1963:168.

      [15]王彥威,王亮.清季外交史料第109卷[Z].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影印,1987:25.

      [16]王蕓生編著.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卷二)[M].北京:三聯(lián)書店, 1979:131.

      [17]王蕓生編著.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卷三)[M]. 北京:三聯(lián)書店, 1979:95.

      [18]梁啟超.李鴻章傳[M].河南:海燕出版社,1993:65.

      [19]雷祿慶.李鴻章年譜[M].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77:543.

      [20]中國社會科學(xué).近代史資料(73號)[Z].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9:16.

      [21]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八輯)[Z].北京:中華書局,1960:131.

      [22]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編.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第3024件,第39卷)[Z].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獻館印,1932:23.

      [23]電述華京交涉要政[N].知新報,光緒二十四年.1898-7-11.

      [24][25]王彥威,王亮.清季外交史料(卷一百十五)[Z].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影印,1987:20-21、84.

      [26]王彥威,王亮.清季外交史料(卷一一六)[Z].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影印,1987:6.

      [27]鄭觀應(yīng).鄭觀應(yīng)集(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810.

      [28]劉熊祥.清季四十年外交與海防[M].重慶:重慶三友書店,1944:68.

      [29]蔡爾康.李鴻章歷聘歐美記[M].長沙:岳麓書社,1986:11.

      TheImpactofPlayingOffonePowerAgainstAnotherPolicyontheSecretTreatyBetweenRussiaandChina

      Wang Zongyun Wang Sihuai

      The policy of playing off one power against another was emerged in the 60's and 70's of 19th century .and it matured in the 80’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diplomatic idea, the Qing government carry out a "joint Russian opposing to Japanese diplomatic policy in order to boycott Japan’s invasion . However, due to the corruption of the Qing government, "Joint Russian opposing to Japanese "policy didn’t realize its goal of resistance to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it was also used by Russian to obtain more interests from China.

      play off one power against another; alliance with Russia against Japan; effect

      ClassNo.:K207DocumentMark:A

      張秋芝 宋瑞斌)

      王宗運,碩士,商洛學(xué)院,陜西·商州。郵政編碼:726000

      王思懷,教授,商洛學(xué)院,陜西·商州。郵政編碼:726000

      商洛學(xué)院基金(08sky026)

      1672-6758(2010)05-0136-3

      K207

      A

      猜你喜歡
      清政府李鴻章俄國
      李鴻章
      一頓早飯改變李鴻章
      擱淺的富國夢——甲午戰(zhàn)后清政府主導(dǎo)的第二輪開礦高潮(1895—1899)
      晚清政府的海權(quán)意識與海軍實踐
      李鴻章集外文補遺
      李鴻章挨一槍,中國少賠一億兩
      在俄國歷史中理解歷史俄國
      俄羅斯提出俄國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紀(jì)俄國史》前言
      淺析晚清政府滅亡的軍事經(jīng)濟原因
      軍事歷史(2003年1期)2003-08-21 06:31:54
      鄢陵县| 顺平县| 仁怀市| 牡丹江市| 临泉县| 苏尼特右旗| 奉贤区| 商河县| 拉萨市| 遂昌县| 贵阳市| 云龙县| 神木县| 亚东县| 裕民县| 德化县| 威信县| 白银市| 葵青区| 驻马店市| 盐源县| 吉木乃县| 双牌县| 岢岚县| 临潭县| 贺州市| 辽阳县| 炎陵县| 龙州县| 会宁县| 塔城市| 吉安县| 犍为县| 仁寿县| 大安市| 平舆县| 万源市| 苍山县| 东乡族自治县| 桐梓县| 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