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龍華
(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老年醫(yī)學科,江蘇南京210000)
1,6-二磷酸果糖(簡稱FDP),是葡萄糖代謝過程中的一種重要中間產物,近年來臨床應用廣泛,主要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肌缺血、心力衰竭、腦血管疾病、肝硬化等,效果好,毒副作用較少。在其應用過程中,引起穿刺點局部疼痛是其常見不良反應。現(xiàn)將我科2007年9月~2009年3月對158例應用FDP出現(xiàn)不良反應患者,觀察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本組患者158例,男 98例,女60例,年齡35~84歲,平均68歲;其中冠心病 78例,腦梗塞68例,糖尿病10例,肝硬化2例。我科使用FDP均為上海新亞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注射用果糖二磷酸鈉,10 g/瓶,附 100 ml滅菌注射用水一瓶,一次性輸液器(含雙通)一套。臨床用藥過程中,125例患者曾主訴有不同程度穿刺點疼痛,表現(xiàn)為:從穿刺點開始沿靜脈走向灼熱、疼痛放射;16例患者因無法忍受劇痛而拒絕用藥;12例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穿刺點紅腫、血管呈條索狀;1例典型患者滴注FDP第六天出現(xiàn)嚴重休克反應。
2.1 常規(guī)護理 藥物現(xiàn)配現(xiàn)用;在輸液順序上做一定調整,先輸入 5%GS、或以 5%GS為媒介且與FDP無配伍禁忌的藥物,5 min后再繼續(xù)輸入FDP,可有效降低藥物對血管壁的直接刺激,從而減輕疼痛。根據患者的需求,協(xié)助保持舒適的輸液體位;輸液時,選擇充盈、直且有彈性、易于固定的靜脈;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如出現(xiàn)疼痛反應,及時給予處理。
2.2 心理干預 向患者解釋輸注FDP過程中出現(xiàn)局部疼痛的現(xiàn)象是屬于正常的,解釋出現(xiàn)局部疼痛的主要原因,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使患者在輸液前及輸液過程中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
2.3 穿刺點濕敷及用藥 (1)輸液前,正紅花油局部涂抹,對正紅花油無過敏者,輸液前5 min,在穿刺點上方沿靜脈走向1~10 cm、寬度2 cm范圍內,用無菌棉簽用正紅花油均勻涂抹,并按摩5 min后再輸液。此藥具有活血消腫、散瘀止痛的功能,操作簡單、經濟;(2)輸液時,予濕敷、按摩,能有效減輕局部疼痛。濕敷液:可選用50%乙醇、75%乙醇加2%利多卡因(1∶1)混合液;山莨菪堿注射液加生理鹽水(1∶1)混合液。濕敷方法:用寬2 cm、長6 cm、厚四層的紗布浸滿濕敷液(以取出時不滴水為宜),沿靜脈向心走向,敷于針眼1 cm以上,穿刺點以塑料膜保護,直至輸液完畢。
FDP是高滲溶液,其主要成分是果糖。果糖分子量大,對血管有較強的刺激性,會造成注射部位疼痛,并且疼痛的發(fā)生率高。其引起疼痛的可能原因有:FDP屬酸性液體,進入細胞后通過激活磷酸果糖激酶促進糖酵解使乳酸濃度增高,引起血管平滑肌痙攣導致疼痛;FDP含5個氫根,可能存在致痛物質氫離子的釋放;由于藥物濃度高、半衰期短,要求快速給藥,增加了對血管壁的刺激,使疼痛加劇。以上因素共同作用于感覺神經末梢,引起注射部位酸脹疼痛,重者沿穿刺處向靜脈方向放射,部分病人因不能耐受而拒絕治療。乙醇濕敷可擴張局部血管,緩解血管平滑肌痙攣,增強血液循環(huán)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同時乙醇易揮發(fā),有助于熱量散發(fā),使局部皮膚溫度降低,也起到冷濕敷作用,抑制局部組織細胞的活動,使神經末梢的敏感性降低,從而能減輕疼痛。對機體無不良反應,對皮膚無損傷。
山莨菪堿可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解除血管痙攣,尤其是微血管,具有鎮(zhèn)痛作用。因此,護士可通過輸液前、輸液中的濕熱敷,合理安排輸液順序,輸液前的心理干預,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等方法來減輕病人痛苦。
[1]張華,柴傳英,伊佩霞,等.654-2液濕敷解除1,6-二磷酸果糖輸注過程中的疼痛[J].護士進修雜志,1998,1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