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神話劇《傳說》在央視一套取得了同時段收視率第一。但是,與其高收視率相伴的,是觀眾對該劇情節(jié)的不滿乃至憤怒。這部融合了上古神話和人類故事的戲,講述的是黃帝、炎帝時代的故事,卻把玉帝、二郎神、太上老君、托塔天王一并打包在一起,這引起了很多觀眾和神話迷的不滿,抨擊其“不是‘傳說’是‘瞎說’”。
國產(chǎn)神話劇的成功先例,應該從1987年版的《西游記》和1990年版的《封神榜》算起,這兩部神話劇不僅奠定了后來諸多神話劇延續(xù)的中國神仙譜系,而且在制作上也樹立了一個標桿。
當前,越來越多的神話劇充斥熒屏,它們大多取材于民間傳說,但被大刀闊斧加工之后,很多已面目全非。從《春光燦爛豬八戒》到《歡天喜地七仙女》,從《寶蓮燈》到新版《封神榜》到《牛郎織女》,盡管收視成績飄紅,但,同時也在一些網(wǎng)友投票的最爛電視劇中榜上有名,遭遇可謂冰火兩重天。
“看看央視版《白蛇傳》講了些什么:白娘子愛許仙、法海愛白娘子、連翹喜歡許仙、小青勾引法海又和杜仲相愛……神哪,誰能告訴俺這到底是幾角戀?”
一位網(wǎng)友的“郁悶”引起了眾多共鳴:這些神話劇到底給誰看?成年觀眾受不了它幼稚的情節(jié)和雷人的造型,而里面的多角戀對孩子來講又“少兒不宜”。
神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而這些胡編亂改的情節(jié)會給青少年帶去很大的誤導,進而失去了神話劇原本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