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將《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呈送中央審批,絕大部分政治局委員都表示同意,而鄧小平同志沒有表態(tài)。他對吳玉章說:“吳老啊,你把漢字這么一簡化,我都不認(rèn)識了!”吳老說:“小平同志,你對哪個字的簡化有意見,可以具體地提嘛?!编囆∑秸f:“別的不說,就說我這個‘鄧’字吧:左邊一個‘丁’,右邊一個‘耳朵’,不好看。第二筆往左拐,第三筆還得回到右邊寫,也別扭?!碑?dāng)時的《草案》把“登”這個部件類簡化成“丁”,如“燈”簡化成“燈”。吳老問:“那你看這個‘鄧’怎么簡化好呢?”小平說:“‘鄧’字如果要簡化,還不如寫成左邊一個‘又’,右邊一個‘耳朵’呢。草書的‘鄧’就是左邊寫一個‘又’,‘又’的第二筆下邊拐幾個小彎嘛?!眳抢纤鞂⒋耸孪蛑芏鱽砜偫韰R報。
周總理很慎重,問吳老:“請你的工作人員查一下,在宋版書上,‘鄧’字有沒有這樣簡化的?”于是,吳老請工作人員查。果然在宋版書上看到“鄧”簡化成“鄧”的。總理聞訊后,立即讓秘書請工作人員將這冊宋版書送來看??偫砜春簏c頭,放心了,但仍十分慎重,特將此事向毛澤東主席匯報。毛主席說:“他姓鄧的不是對這個字有意見嗎?這個字聽他的,其他的就不變了!”轉(zhuǎn)年年初,在國務(wù)院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里,繁體“鄧”字就簡化成了“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