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廷華 乙常青
襄邑道中
宋·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fēng)。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襄邑,宋代縣名,即今河南省睢(suī)縣,在開封東南。詩人于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晚春經(jīng)襄邑入京,本詩即此時所作。
可以想象當時的情景:一艘順流而行的船在揚帆前進,一會兒在夾岸花林中穿行,一會兒在長堤榆樹間急駛。兩岸落花繽紛,隨風(fēng)飛舞,將滿河春水照得紅紅的,連船也仿佛被染上淡淡的紅色。船兒乘風(fēng)而行,沿著長滿榆樹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百里以外。兩岸飛花,滿堤榆樹,一片輕帆,順風(fēng)百里,詩人這次遠行,是何等的輕松暢快,心曠神怡啊!
后兩句寫詩人仰臥舟中,注目藍天所產(chǎn)生的錯覺?!皾M天云不動”是錯覺,實為云與船俱動,是以動襯動,即以白云的流動襯托行船的快速,與第一句照應(yīng)?!霸婆c我俱東”,表現(xiàn)了詩人的抱負和信心,也與第二句呼應(yīng)。后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敏銳觀察和準確描摹。凡是在藍天白云下乘船旅行過的人,大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長時間注目藍天,就會以為那朵朵白云總是停留不動,殊不知這乃是云隨風(fēng)飄、船借風(fēng)勢相對運動而使人產(chǎn)生的錯覺。這兩句準確地寫出了這種感覺,很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