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本卿,苗紅艷,謝艷霞
肺癌晚期患者常合并惡性胸水,因胸水生長迅速,容易引起患者呼吸和循環(huán)衰竭,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因此有效控制惡性胸水生長在肺癌晚期綜合治療中占重要地位。恩度為血管抑制類新生物制品,其作用是通過抑制形成血管的內(nèi)皮細胞遷移達到抑制腫瘤的新生血管生成,阻斷了腫瘤細胞的營養(yǎng)供給,從而達到抑制腫瘤增殖或轉(zhuǎn)移目的,對控制癌性胸水有一定的作用。筆者所在科2007-02~2009-11采用恩度胸腔灌注治療32例肺癌晚期合并惡性胸水患者,現(xiàn)將護理體會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患者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齡43~73歲,平均(42.5±7.27)歲。均經(jīng)CT、病理或細胞學檢查確診的肺癌,胸腔B超檢查判斷為中、大量胸水,患者均有胸悶、氣短及肺、心臟受壓癥狀,無合并心、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疾病。
1.2 方法 經(jīng)B超定位后采用胸腔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深圳市益心達醫(yī)學新技術(shù)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中心靜脈導管)外接一次性負壓密閉引流盒,引流量不超過1000 ml,無不適癥狀,第2天再行緩慢引流,待胸水引流干凈,向胸腔內(nèi)緩慢注入恩度30 mg(山東先聲麥得律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規(guī)格15 mg/支)、順鉑20 mg、地塞米松 5 mg,3 d后再行第 2次治療。
1.3 療效指標 按WHO癌性溶液評定標準,完全緩解為胸水完全吸收持續(xù)4周以上,不再積水;部分緩解為胸水吸收1/2以上,持續(xù)28 d以上;無效為經(jīng)2次注射后,胸水未得到控制。完全緩解加部分緩解為有效。生活質(zhì)量按karnofsky分級評分標準[1],提高為治療后比治療前評分≥10分,穩(wěn)定為治療后與治療前無變化,降低為治療后比治療前評分≤10分。提高加穩(wěn)定為改善。所有患者在治療結(jié)束后1個月評價療效。
1.4 結(jié)果 32例患者治療后完全緩解者6例,部分緩解者16例,無效者10例;其有效率為69.3%。生活質(zhì)量karnofsky評分提高者14例,穩(wěn)定者10例,下降者8例;改善率為75.3%。
2.1 健康教育指導 患者在穿刺置管前均存在悲觀,焦慮心理,而且對侵入性操作非??謶?,護士應向患者做好充分解釋,講明胸腔穿刺治療及恩度胸腔灌注的目的、方法、優(yōu)點、療效及注意事項,使其了解此項治療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安全性,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焦慮心情。
2.2 置管時護理 協(xié)助患者配合醫(yī)師采取合適的體位、并放松,切勿自行改變體位,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脈搏、面色及表情。若患者出現(xiàn)脈搏加快、面色蒼白、出汗、頭昏、胸悶、表情痛苦等,應及時停止操作,并做好搶救工作。本組操作無一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
2.3 胸水引流 患者取半臥位,引流袋低于胸部以下,防止液體倒流,保持引流裝置密閉通暢,翻身時防止受壓、扭曲、打折、脫出,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性質(zhì)并做好記錄。首次引流不超過1000 ml。以免胸壓驟減胸腔大量充血引起有效循環(huán)血量下降,使患者虛脫。放胸水過程中護士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血壓、心率及呼吸,如患者胸悶、氣短即停止引流。
2.4 胸腔灌注 操作者嚴格無菌技術(shù),灌注后囑患者變換體位,翻身并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有無寒戰(zhàn)、高熱、惡心、胸痛等不良反應,注意觀察有無氣胸的發(fā)生,必要時低流量持續(xù)吸氧。
2.5 穿刺部位護理 大換藥2次/周,嚴格無菌操作,穿刺點用透明敷貼固定,并注意觀察穿刺點周圍皮膚,有無紅、腫、痛及導管刻度有無脫出顯示,保持床單位干燥,定時更換被服。
2.6 飲食護理 大量胸腔積液引流易造成水電解質(zhì)及蛋白質(zhì)丟失,矚患者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清淡食物,如米粥、雞湯、魚湯、牛奶及新鮮蔬菜水果等,色、香、味多樣化,保證充足的營養(yǎng),提高機體免疫力。
2.7 合理利用抗生素 穿刺術(shù)后有發(fā)生感染的機會,測體溫4次/d,保持室內(nèi)空氣流通,減少人員流動,定時開窗通風,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口腔護理早晚各1次,加強皮膚護理,嚴格各項操作。
總之,提高肺癌晚期并惡性胸水患者生存質(zhì)量和延長生存時間必須有效控制惡性胸水的生長,并增強機體細胞的免疫功能。恩度是通過抑制形成血管的內(nèi)皮細胞遷移來達到抑制腫瘤的生長,阻斷腫瘤細胞的營養(yǎng)供給,從而達到抑制腫瘤增殖轉(zhuǎn)移,減慢胸水的生長,本組32例患者采用恩度胸腔灌注治療有效率為69.3%,生活質(zhì)量改善率為75.3%,系統(tǒng)的護理在腫瘤的治療中有很大作用,本組患者由于在治療中做好心理護理,減輕了患者的恐懼、緊張心理,提高了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保證了治療的順利進行,從而提高了治療的效果及生存質(zhì)量。
[1]孫 燕,周際昌.臨床腫瘤內(nèi)科手冊[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