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勇 ,朱軼軼 ,袁富強 ,羅 娜
(1.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qū)畜牧局,四川 瀘州 646000;2.四川省工業(yè)貿易學校經管系,四川 成都 610081;3.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qū)畜牧局,四川 瀘州 646000;4.四川省瀘州市畜牧局科教站,四川 瀘州 646000)
1.1 疫(菌)苗選用不當 一個特定的豬場或一個地區(qū)具有固有的疫情特點。哪些疫苗必須打,什么時候打,哪些疫苗暫時不打,該用什么苗,必須建立在疫情明確的基礎上。
1.2 疫(菌)苗保存運輸不當 凍干苗、油乳劑苗等不同的疫苗需在不同溫度條件下保存,如豬瘟凍干活疫苗要求于-20℃保存,豬藍耳病油乳劑苗要求于2~8℃保存。
有的養(yǎng)殖戶沒有冷藏設備,疫苗購回后置常溫下保存;有的農戶把豬瘟苗放在冷藏箱中保存,把豬藍耳病油乳劑苗放在冷凍室中保存;在生物制品運輸過程中,疫苗保存不當,溫度過高或過低或疫苗稀釋后未在規(guī)定時間內用完,這些錯誤的做法都會影響疫苗的效價甚至導致失效。
1.3 免疫程序不合理 由于缺乏流行病學調查和必要的檢查手段,很多養(yǎng)殖場(戶)要么只打某一種疫苗,要么將能買到疫苗都用上,這造成了該重點防的病沒有防住,不需要打的苗卻打了。沒有對畜禽進行抗體監(jiān)測,對母源抗體水平不清楚,可導致接種時間過早或過晚。接種過早,弱毒活苗被機體內的抗體部分甚至完全中和,不能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接種過晚,機體尚未獲得有效保護就已感染發(fā)病。
同時接種兩種或兩種以上相互干擾的疫苗可致機體對各種疫苗的應答顯著降低,影響接種效果。
1.4 接種劑量不適和接種途徑不當 免疫劑量也是影響免疫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
接種劑量過大會造成免疫耐過或免疫麻痹,劑量過小會造成免疫水平低下。
接種途徑不當也會造成免疫應答水平低下甚至導致機體不產生免疫應答。如應采用肌肉注射方式進行免疫而采取點眼方式免疫時,或應刺種而采取飲水免疫時都可影響免疫效果。
1.5 畜禽機體狀況影響免疫效果
1.5.1 應激因素 動物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經、體液和內分泌的調節(jié),在環(huán)境過冷、過熱、濕度過大、通風不良,遇擁擠、飼料突然改變、運輸、轉群、疫病等應激時,畜禽機體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
腎上腺皮質激素能顯著損傷T淋巴細胞,對巨噬細胞也有抑制作用,其可增加IgG的分解代謝。雞群處于應激敏感期時接種疫苗會減弱機體的免疫能力。
1.5.2 營養(yǎng)因素 維生素及許多養(yǎng)分都會影響雞的免疫力。
飼料中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及全價蛋白質缺乏時,會影響機體的免疫應答,造成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
1.6 飼養(yǎng)管理操作不當
1.6.1 飼養(yǎng)管理不當 衛(wèi)生消毒制度不健全,畜舍、禽舍及周圍環(huán)境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使用疫苗期間雞群已感染等均可導致免疫失敗。
飼喂霉變飼料或墊料發(fā)霉也會影響免疫效果。濫用藥物,致使對B淋巴細胞的增殖形成抑制時可影響畜禽的免疫應答。有些養(yǎng)殖場整個飼養(yǎng)期間天天使用抗生素,致使畜禽機體的免疫器官一直受到抑制。
1.6.2 器械和用具消毒不嚴 使用的器械,如注射器、針頭和滴管未消毒或消毒不嚴時,不僅會污染疫苗,造成疫苗純度、效價降低,而且可能會引起接種部位感染,導致免疫應答水平下降。器械中的殘留消毒液會殺死活疫苗中的細菌或病毒,降低活疫苗的效價。連續(xù)注射器質量差會造成免疫劑量不足或過多。
2.1 正確選擇和使用疫苗 選用國家定點生產廠家生產的優(yōu)質疫苗,到經獸醫(yī)行政部門批準的經營生物制品的專營店購買疫苗。
要購買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疫苗和稀釋液,并嚴格按規(guī)定進行運輸、保管和使用。
免疫接種前應對疫苗進行檢查,注意瓶子有無破損、封口是否嚴密、瓶內是否尚失真空和疫苗是否在有效期內,一項不合格就不能使用。
疫苗種類繁多,選用時應考慮當地疫情及毒株特點。
2.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據本地疫病流行情況和規(guī)律,畜禽病史、品種、日齡、母源抗體水平和飼養(yǎng)管理情況及疫苗種類、性質等制定合理科學的免疫程序,并視具體情況對免疫程序進行適當調整。
2.3 采用正確的免疫方法 疫苗接種操作方法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免疫效果。
進行飲水免疫時不得使用金屬容器,飲水必須用蒸餾水或冷開水,水中不得含有消毒劑、金屬離子,可在疫苗溶液中加入0.3%的脫脂奶粉作保護劑。飲水免疫前可適當限水,以保證疫苗在規(guī)定時間內飲完。設置足夠數量的飲水器,保證每只雞都能同時飲到疫苗。
進行氣霧免疫不能用生理鹽水稀釋疫苗,保證霧粒在50μm左右。
進行點眼、滴鼻免疫,要保證疫苗完全進入眼內、鼻腔。
刺種痘苗必須刺一下浸一下刺種針,保證刺種針每次均浸入疫苗溶液中。用連續(xù)注射器接種疫苗,注射劑量要反復校正,誤差應小于0.01mL,針頭不能太粗,以免拔針后疫苗流出。
2.4 健全防疫制度,貫徹防治措施 調整畜禽健康狀況,確定接種時間。接種疫苗前應對畜禽的健康狀況進行詳細調查。
若有嚴重傳染病流行,應停止接種。若是個別畜禽患病,應對其進行隔離,然后對健康畜禽進行接種。
可疑地區(qū)可在嚴格消毒的條件下,對未發(fā)病的畜禽作緊急預防接種。
免疫接種時間應根據傳染病的流行情況和畜禽的抗體水平確定。畜禽對抗原的敏感程度呈周期性變化,不同的時間免疫效果稍有差異。清晨畜禽體內腎上腺素分泌較少,對抗原的刺激也最敏感,此時接種效果最好。
2.5 減少應激,合理選用免疫促進劑 在免疫前后24 h內避免畜禽發(fā)生應激反應,注意不改變飼料品質,減少噪音??刂坪脺囟?、濕度、飼養(yǎng)密度、通風狀況,勤換墊料,飼喂全價配合飼料。適當增加蛋氨酸、纈氨酸、VA、VB、VC、VD及 n-3、n-6 脂肪酸等。
接種疫苗時防止畜禽受驚嚇。對不可避免的應激,應在接種前后3~5 d內,在飲水中加入抗應激劑,如電解多維、維生素C、維生素E或在飼料中加入利血平等抗應激藥物。
免疫前后2 d最好不用消毒藥、抗生素、抗球蟲藥、抗病毒藥。合理選用免疫促進劑。
2.6 做好消毒工作 進畜禽前應對圈舍和所有用具進行徹底清洗消毒。消毒藥不要與疫苗接觸,以防疫苗失效。
2.7 開展免疫防治宣傳和培訓 加強科學防治技術宣傳和人員培訓,切實普及科學防治技術,推動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