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菊芹,姜添榮
霉菌性食管炎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念珠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正常人皮膚、口腔、肛門、陰道中均可分離出該菌,是人體的正常菌群,但以消化道帶菌率最高,約占50%[1]。一般情況下不會導致食管炎,當機體狀況發(fā)生一定變化,如長期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長期接受激素或抗腫瘤藥物治療;慢性病及營養(yǎng)不良、年老體弱致機體抵抗力低下等情況下,易繼發(fā)霉菌性食管炎。現(xiàn)對我院 2003年6月—2009年6月胃鏡檢查診斷的 198例霉菌性食管炎患者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198例患者中,男 112例,女 86例,年齡 25~89歲,平均 49.8歲,均行胃鏡下活檢或刷檢涂片,鏡下見到霉菌或孢子而確診。
1.2 臨床資料 本組中 142例有食管不適癥狀,包括吞咽疼痛 46例,吞咽困難 40例、惡心及反酸 48例,咽部不適 22例、胸骨后疼痛 35例,燒灼感 42例。56例缺乏食管不適癥狀,因上腹部飽脹不適和疼痛、上消化道出血、黑便而接受胃鏡檢查。198例患者中,合并反流性食管炎 42例,合并慢性胃炎 23例,合并消化性潰瘍 35例,合并腫瘤 24例 (其中食管癌 16例),合并糖尿病 9例,合并尿毒癥 1例,合并肝硬化失代償期 2例,合并結(jié)核病 2例,有使用抗生素、激素、化療藥物治療者 50例,HIV-Ab陽性者 2例。8例單純的霉菌性食管炎均為中青年患者多有不良飲食習慣。
1.3 內(nèi)鏡下特點 表現(xiàn)食管黏膜散在性附著白色斑塊或斑點狀偽膜,似白色乳酪或豆腐渣樣,部分融合成條,甚至彌漫性分布呈大片較厚白膜,黏膜可見充血水腫、糜爛、出血或潰瘍,見圖1~3。按 Kodsi分級[2]:1級 112例,2級 48例,3級 33例 ,4級 5例 。
確診后所有患者均暫??股丶疤瞧べ|(zhì)激素類藥物,給予制霉菌素 100萬 U,3次/d,或氟康唑 100mg,1次/d,中藥錫類散、云南白藥、大蒜素等治療,使用 1~2周。停藥 1~2月后,168例接受胃鏡復查,158例黏膜恢復正常,10例未愈患者中 5例為腫瘤接受放化療,2例為糖尿病,1例為肝硬化失代償期,1例為 HIV-Ab陽性,1例為結(jié)核。30例患者失訪。
圖1
圖2
圖3
霉菌是條件致病菌,健康人食管內(nèi)的霉菌不致病,在某些條件下,宿主與微生物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發(fā)生紊亂,機體免疫功能受損時易繼發(fā)霉菌性食管炎。本組資料顯示,(1)相關因素中以合并反流性食管炎 (42例)、消化性潰瘍 (35例)、慢性胃炎 (23例)多見,主要考慮食管動力減弱、廓清功能下降,胃酸、膽汁反流或長期運用抑酸劑,食管局部防御機制紊亂,破壞了食管黏膜屏障所致[3-4]。 (2)長期使用抗生素、腎上腺糖皮質(zhì)激素、化療藥物為重要危險因素。霉菌性食管炎應防治相結(jié)合,特別應預防醫(yī)源性因素所致的感染,嚴格掌握抗生素、激素使用的適應證,以減少該病的發(fā)生。 (3)腫瘤以食管癌患者霉菌性食管炎檢出率高,可見食管霉菌感染的和食管癌有一定相關性,曾報道不同程度食管鱗狀上皮增生霉菌感染率為 30%,早期癌組織內(nèi)感染率 15%,而癌旁增生的上皮感染率高達 50%[5]??赡苁敲咕址甘彻芎?局部炎癥刺激食管粘膜上皮增生,對致癌物易患性增加,同時霉菌本身的代謝產(chǎn)物直接作用于鄰近食管上皮,使基底細胞產(chǎn)生分裂、分化異常而致癌。因此,對霉菌性食管要重視其治療和隨訪,盡可能發(fā)現(xiàn)早期食管癌。(4)以首發(fā)癥狀為霉菌性食管炎就診患者,應追問病史,近期內(nèi)未使用抗生素、激素及化療藥物者,應進一步檢查發(fā)現(xiàn)相關基礎疾病,認真排查腫瘤及糖尿病[6]。(5)在我國 AIDS患者逐年增加,綜合性醫(yī)院的檢出率亦增加,并對其有更進一步認識,以霉菌性食管炎為首發(fā)病者亦應進一步檢查確認。內(nèi)鏡檢查是診斷霉菌性食管炎首選且可靠的方法。
食管癥狀無特異性的霉菌性食管炎的發(fā)病率相對較低,以青壯年為主,可能與環(huán)境、水源、食物污染,食管動力異常或自身免疫缺陷有關,尚有待進一步考察驗證。
1 斯崇文,賈輔忠,李家泰.感染學 [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716-723.
2 李益農(nóng),陸星華.消化內(nèi)鏡學 [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149-151.
3 董麗麗,柯美云,楊愛明.4例霉菌性食管炎的臨床分析 [J].中華消化內(nèi)鏡雜志,2003,20:27-274.
4 王德榮,張淑紅,顏淑紅,等.食珠菌性食管炎 30例臨床及內(nèi)鏡特點分析 [J].中國內(nèi)鏡雜志,2006,12:1101-112.
5 夏求潔,趙瑛.食管組織內(nèi)霉菌侵犯及其食管癌的可能關系 [J].中華醫(yī)學雜志,1978,58:392-393.
6 秦詠梅,張超賢,劉竹娥.念珠菌性食管炎 76例臨床分析 [J].中華消化內(nèi)鏡雜志,2008,8:437-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