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慧燕
在美加各大城市,指甲店遍地開花,近年不少百貨公司和超級市場也都設立修甲店專柜,指甲店以接近雙倍的速度增長。美國的指甲行業(yè)掀起減價戰(zhàn),以前手腳修甲全套服務平均25元(美元,下同)現(xiàn)在低至約15元,單做手7元,差不多是美國法定最低工資的時薪。
由于從事指甲業(yè)不需要很好的英語程度和很多資金,投入少、回報快、風險低。只需短期培訓便可取考執(zhí)照,修甲工是華人新移民在北美的主要行業(yè)之一。過去從業(yè)員以女性為主,近年逐漸有華人男子投身其中,尤其隨著中美藝術交流日益頻繁,以修指美甲維生的京劇演員不乏其人。多位業(yè)內人士指出。京劇演員在美甲行業(yè)比較吃香的原因,是因他們從小受嚴格訓練,在戲曲學校就讀時,大多上過化妝和京劇臉譜課程,有一定的繪畫美術基礎。學過描畫京劇臉譜的人,再做彩繪指甲得心應手。
房玉麟賺錢圓戲夢
原山東京劇院文武小生、國家一級演員房玉麟,先后兩次在中國全國京劇演員電視大賽中掄元,并16次獲中央、省、市級京劇比賽大獎。2000年3月來美,2003年7月與妻子王淑芬在長島史密斯鎮(zhèn)(Smith Town)開設美甲店,面積2000多平方英尺,夏天旺季時有10多名員工。夫妻倆7年奮斗有成,即使在美國金融海嘯沖擊下,生意仍穩(wěn)步發(fā)展。
房玉麟與兒子初抵紐約時,身上只有50美元,連英文字母ABCD都不懂。他決心從零開始,首先學習放下身段和架子,如同絕大多數(shù)新移民一樣,房玉麟的美國夢從打餐館工開始。第一份工作是在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的餐廳打雜,雖然沒有經驗,本著勤快與不怕困難的精神,28天后老板就讓他負責油鍋抓碼,什么雞炒飯、蛋炒飯、蝦炒飯……一天下來,腰酸腿痛,站都站不穩(wěn)。
從事修甲之前,他做過多種工作,除了餐館,還做過裝修、面包店、家具批發(fā)公司等。
他回憶,有次裝修,用繩索把自己吊在曼哈坦的摩天大樓墻壁上,用電鋸鋸鐵架子,鐵屑片飛濺到眼球,流了一臉的血,老板只讓他稍微包扎一下傷口,又繼續(xù)干活。還有一次,工作的大廈火警,別人往下跑逃生,房玉麟卻“傻呼呼”地奮不顧身往上沖去滅火,猶太裔老板很感動,給紅包酬謝他,他卻不肯要。他曾在猶太人經營的Sleepy's打工,300磅的大床墊沉甸甸的,他一個人用頭頂著硬扛上樓。
房玉麟夫婦當初選擇美甲店地點時,開車不小心走錯路,誤打誤撞開到史密斯鎮(zhèn),一眼看上現(xiàn)在的店面位置。史密斯鎮(zhèn)是個中產階級的小區(qū),有1.8萬戶人家,當?shù)鼐用裆罡辉?,女性鮮少外出工作,對修甲美容服務需求甚殷。
夫婦倆頂下2000多平方英尺的店面后,房玉麟與拿了中醫(yī)師執(zhí)照的兒子自己動手重新裝修,天花板、墻壁等,全是父子倆自個兒弄的,省下1萬多元。
新張的美甲店需要宣傳,比較經濟的做法是制作印刷精美的小冊子,在附近住宅區(qū)投放,只要有了第一批客人,口碑相傳,就會帶來更多客戶。當時史密斯鎮(zhèn)有7家指甲店,競爭激烈,創(chuàng)業(yè)維艱。為了節(jié)省郵寄廣告宣傳單的費用,夫婦倆干脆兩條腿走路。房太太臉皮薄,上門發(fā)傳單怕看別人臉色,她就把車開到街口,讓房玉麟下車挨家挨戶將傳單塞在郵箱里,前前后后派了1萬多戶人家。
他們的指甲店裝修5天后開張,不到3星期,就將成本打平,很快開始賺錢。
房玉麟認為,管理指甲店就像他從前管理劇團,道理與方法都是一樣的,就是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特有的技能。他解釋,比如哪個人美甲做得特別好,就讓他負責。他擅長腳部按摩,研究了很多中醫(yī)穴位的書籍。許多客人都出手大方,經常給他50元小費。
房玉麟擅畫京劇臉譜,在做花甲時大派用場,一會兒工夫就給小女孩畫個活靈神氣的猴子,小女孩興奮得尖叫。這對房玉麟來說是小菜一碟。至于圣誕新年期間,在指甲上畫個雪人、麋鹿什么的,更是拿手好戲。
宋小君初期很排斥
在紐約皇后區(qū)奧松公園Jessica美甲店的操作臺上,一位白人女生伸著纖纖玉指,26歲長著一副娃娃臉的宋小君,全神貫注、一絲不茍地在她的指甲上涂涂抹抹,很快就為她做出一副漂亮的花甲,女孩兒付錢后滿意離去。
宋小君原為山西省京劇院武生、武丑演員,去年4月應邀來美演出,目前以當修甲工維生。
雖然此間華文報章刊登甲店招請大、中、小工的廣告連篇累牘,但大多注明“生手免問”,像宋小君這樣來美時間不長、毫無工作經驗的“生手”,一般很難找到修甲工作。但幸運的是,他的老板是原來同為京劇演員出身的張英,張英與宋小君的雇傭關系是由在紐約的中國皮影戲偶劇團——“中國戲劇工作坊”創(chuàng)始人馮光宇一力促成。馮光宇欣賞宋小君的演技,知道他需要一份工作維持生活,而已有十多年修甲經驗的張英正在籌劃開設美甲店,所以希望張英為宋小君提供工作機會。
宋小君說,最初朋友建議他做修甲工時,他非常排斥,心想,一個男人去給女人修甲,算哪門子事!后經了解,才知不少京劇演員都從事此行業(yè),這才勉強接受。
郝磊比做餐館好
郝磊過去在山東老家,是一家國企工廠的車間干部,吃大鍋飯的好處是整天逛街打麻將,日子過得優(yōu)哉悠哉。
郝磊2004年從山東來美國,最初在維吉尼亞州一個福州人的中餐館打工,做了一年多餐館后,體力吃不消,覺得簡直過的是非人生活。一位朋友勸說他改行做指甲工,最初他根本聽不進去,心想一個大男人家,干嘛去為女人做指甲。
一個機會,他跳槽到康州一個上海人開的指甲店工作,老板對他很好,叫他學做大工做假指甲,因小工底薪一天只有五六十元,客人給的小費也少,與大工差別較大。他目前在康州的指甲店已做了3年多,由于老板對他非常好,他不打算隨便轉工。
郝磊認為,修甲工比做餐館好,相對不那么辛苦。雖然有時碰到客人刁難,有的客人存心挑毛病,然后借詞不付錢離去;也有的客人不付小費。碰到這種情況,心里挺難受的。
就像紐約不少華人修甲工一樣,郝磊與其他員工都住在法拉盛,每天由老板接送上下班。往返3多小時車程,每周工作6天
他說現(xiàn)在想通了,盡管修甲工作有許多不如人意之處,還是覺得這是一份好工作,因為“收入和付出成正比”,雖然辛苦,但拿到錢的時候真的很開心。
(摘自美國《世界日報》)
(編輯唐馨)
海外星云 2010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