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立本
盡管殺手的槍聲一夕驚變,盡管槍擊案的回響眾聲喧嘩,但這次臺灣“五都選舉”卻是默默地改變了臺灣選舉的體質(zhì),也當然改變了很多候選人的氣質(zhì)。
脫胎換骨之處,在于選舉不再有人挑撥族群的仇恨,不再糾纏于統(tǒng)獨的糾紛,也不拿兩岸話題來點燃民粹情緒。和過去的幾屆選舉比較起來,這一次選舉是一場氣質(zhì)的比賽。那些當年動輒罵人的候選人,這次都用溫馨的、粉色的、快樂的感覺來訴求,讓年輕的、理性的、充滿希望的氛圍,彌漫在選舉的場子,也流進很多人的心中。
而關(guān)鍵是中間選民。他們不認同天下“非藍即綠”的二分法,更厭惡那些口出污言、上綱上線、將一切都泛政治化的政客。這也折射臺灣政治光譜中,深藍和深綠都漸漸地減少、淡出,往淺藍和淺綠的方向移動,甚至是進入了無色的狀態(tài),似綠非綠,似藍非藍,而一切要看候選人的個人表現(xiàn)。
這也因為長期以來的政治美學疲勞,使不少選民受不了簡單的顏色斗爭,不能再用色彩的標簽來判斷是非對錯,尤其在都會區(qū),選民教育程度高,重視理性、生活品味,他們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發(fā)現(xiàn)再用顏色來劃分一切的荒謬,必須要揮別臺灣政治的盲點。
但沒有人可以揮別和祖國大陸的關(guān)系,更不能斷掉和大陸的經(jīng)濟關(guān)系。這次選戰(zhàn)綠營完全不提半年前它所激烈反對的ECFA,因為它知道很多老百姓都受益。如果民進黨的臺獨黨綱將來有機會廢除或虛化,就會吸引更多的中間選民,扭轉(zhuǎn)乾坤。
然而不能回避的問題是,民進黨這次“意識形態(tài)大撤退”,到底是一時的策略,還是代表基本路線的改變?是否在明年底的“立委”選舉和后年初的臺灣地區(qū)領(lǐng)導人大選,民進黨再會將統(tǒng)獨、族群的問題拿來炒作?馬英九對大陸的開放政策,又會被攻擊為陰謀?那些溫馨的粉紅色,又會風云突變,像川劇的變臉一樣,變回劍拔弩張的深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