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昕
法國作家讓·季奧諾寫過一篇著名的小說《植樹的人》,講的是一個離群索居的牧羊人,通過近半個世紀堅持不懈的植樹,終于證實了“孤獨者能夠找到幸福”。
這位牧羊人。不知道1941年的戰(zhàn)爭,也不知道1939年的戰(zhàn)爭。他天天和樹打交道,和樹相依為命。他用心靈的語言和樹談心,默默地交流,過的是“淡泊生活”。他通過親身經(jīng)歷“找到了過得美滿幸福的好辦法——愛讓生活多份陽光”。
這位牧羊人幾十年置身于荒蕪人煙的地域。他每種下一棵樹,就感到在人世間又多了一位親人。他在每棵樹上寄托他的情感和希望。他立志要改變荒涼的現(xiàn)實。他只是勞作,不求回報。他經(jīng)常和樹默默談心,因而得到了“心靈的寧靜”。在他看來,他的事業(yè)是“堪與上帝媲美的事業(yè)”。由于充滿了改造現(xiàn)實世界的強烈愿望和對樹的極度熱愛,這位牧羊人在實踐中逐漸發(fā)現(xiàn)人與土地、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系。他深深意識到人生的價值在于為他人、為后人造福。愛是人生之源,一個人的心中倘若沒有愛的泉水,那也就不會有人生的綠蔭。有了愛,縱然是滿眼陰云、遍地荊棘,你也會對這個世界充滿無限的迷戀和神往。愛造就人,使人成為獨一無二的動物。物質的貧乏只會導致人生的艱難。但若愛匱乏,則會使人生空虛、靈魂孤獨。
心不乏則身不累。有人說,像螞蟻一樣工作,像蝴蝶一樣生活。這樣的人,其生命一定會像陽光般燦爛。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曾說:“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卻可以造成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即積極的心態(tài)或消極的心態(tài),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或失敗。”
愛能使人懂得憂傷與痛苦,同時也能使人擺脫憂傷和痛苦。令平凡的生活充滿情趣和意義。人應該堅守自己的信念的操守,為追求心中的光明,耐得住孤獨、耐得住寂寞。
愛是一種德行。崇高的愛,不但能體驗美,還能創(chuàng)造美。
愛是種子,誰播種愛,誰就能收獲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