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社會是追求效率的,可是我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長期以來都有個不好的習慣,什么事情都喜歡拖到最后才做。
大道理誰都知道,可是執(zhí)行起來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客觀因素,始終無法做到及時處理。
我的性格偏內向,不擅長與人溝通,不過與我接觸的人都公認我的腦子是不錯的。我對很多事情和人都不太關心,不過也不會得罪什么人,可能是大學在學校落下的毛病。
現(xiàn)在我工作兩年了,第一份工作做了一年零兩個月,拖拉的毛病也沒有什么變化。半年前辭職找到了一份自己非常喜歡的工作。來到新環(huán)境自然會很努力,加上自己對這方面的東西都很了解。僅僅1個月的時間。我就對工作涉及的知識都熟悉了。領導們對我也都比較認同。
公司的規(guī)模發(fā)展得很快,春節(jié)之后將要大規(guī)模上線一個新的業(yè)務,而我成為負責人的最佳人選——這是主管和同事們公認的。不過前段時間公司領導層開會研究這件事,后來我的主管跟我說,老總說我責任心不夠,叫我加強一下。
當然老總說這些話自然是有緣由的,也不可能憑空來說。
我自己也好好反省了一下,感覺自己身上最大的毛病就是習慣什么事情都喜歡到最后才做,當然不是所有的。這些事情很少有涉及自己的,大多數(shù)都是別人的,很多人和事情我都無法重視起來,可能的確是責任心的問題。
能不能請您幫我分析一下這個毛病。我希望能盡快改掉。
謝謝。
絲竹
絲竹:
首先感謝你的來信。
做事拖拉是否關乎責任心,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就像你在來信中說的,大道理誰都懂也誰都會說,但是不是要因為做事拖拉給自己扣上“責任心不夠”的帽子。我覺得沒有必要。因為責任心是涉及我們人格品質的部分,而做事拖拉是行為方式的部分。人格品質是在長期成長經歷中形成的,而且有些已經內化到潛意識部分,所以是比較難于改變的;而行為方式則僅僅是一個習慣,雖然改起來也不是那么容易,但只要有決心有恒心有毅力,是完全可以調整的。
如果你只是因為自己有辦事拖拉的習慣,就上綱上線地推斷自己責任心有問題,那無異于給自己調整改正制造了不必要的障礙。所以大可不必背負那些顧慮和心理包袱。
在來信中你也說到,自己曾經試圖去改正,但似乎總有很多的客觀原因阻撓,讓自己又把事情拖拉到最后。其實,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行為慣性所致。形成一個習慣對一個個體的生存和生活都是有意義的,因此,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套完善的自我防御和保護系統(tǒng),幫助我們維護個人的行為習慣不被打破。
付諸行動的時候,我們會下意識地幫助自己搜尋足夠的理由不去改變,比如你說到的“不重視”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服自己不去及時行動的借口。從這一點上來說,改變對于每一個人來說,的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任務。有位哲人曾說過:“如果不想行動,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找出成百上千的借口;但如果真的想行動,一個理由就足夠了?!?/p>
但你也不用畏難失望。有研究表明,一個習慣的形成只需要堅持21天就可以固化下來。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消息,如果真的想改掉一個毛病,兩個步驟就足夠:第一,勇敢面對,決心改變;第二,義無反顧地行動。
當然,這個說起來簡單,但想到和做到還是有很長一段距離的,而且是不太容易跨越的,也需要你給自己一點時間和耐心,慢慢來。第一步你已經走得很好很棒了,有了這個良好的開始,用輕松的心態(tài)和必勝的信念去行動,相信你會用自己的勇氣和努力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