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玲,張 穎,張玉清
迅速開放氣道建立人工氣道行機械通氣是心肺復蘇的首要步驟?,F(xiàn)在廣泛應用的是氣管內(nèi)插管,但這種方法常因操作者技術熟練程度而影響插管成功率,延長建立人工通氣道時間。目前,常規(guī)使用的氣管插管方法即使是熟練的醫(yī)生操作也仍有3%左右的失敗率,且至少需要1 min~3 min。應用食管氣管聯(lián)合氣管插管行盲探置管僅需要(30±10)s即可成功置管,且插管成功率100%,近年來在我院院前急救及院內(nèi)急診科已廣泛應用。
1.1 臨床資料 我科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應用盲探置管法氣管插管 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齡36歲~85歲。心源性猝死32例,腦血管意外5例,急性藥物中毒及一氧化碳(CO)中毒各4例,重度顱腦損傷3例,創(chuàng)傷性休克及低血糖昏迷各1例。插管均為護士一人獨立完成,置管時間(30±10)s。其中10例在喉鏡下置管一次成功。
1.2 置管方法及結(jié)果 病人平臥于搶救床或平板車上,去枕暴露咽喉部,用左手拉開舌和下頜,右手將插管插入20 cm~22 cm至插管的門齒線標記處,氣管管腔接呼吸氣囊吹氣后于劍突下聽到氣過水聲,證明在食管內(nèi),食管氣管聯(lián)合氣管插管有兩個氣囊。大氣囊位于近端,充氣量為100 mL,用于封閉口鼻通道,小氣囊位于遠端,充氣量為15 mL~20 mL,用于封閉食管或氣管。氣囊充氣后由氣管腔接氣囊處連接人工呼吸器或無創(chuàng)呼吸機行機械通氣。
這種食管氣管聯(lián)合導管無論在置入食管或氣管的情況下都可以進行人工通氣。一個腔與普通氣管插管一樣,在其通向氣管時管孔在其末端開放。當置入食管時因其末端食管腔堵塞,而在咽喉部位有許多側(cè)孔保證通氣。導管置入的部位不同,不同的氣囊可用于封閉食管或氣管。操作步驟及插管結(jié)構(gòu)見圖1。
圖1 食管氣管聯(lián)合氣管插管示意圖
采用盲探方法置管,多置入食管內(nèi),據(jù)臨床觀察約為90%。這時應用食管腔的側(cè)孔通氣,另一管腔可用于吸取胃液或向胃內(nèi)注入藥物、食物。本組4例藥物中毒病人中3例在胃氣兩用氣管插管行機械通氣,同時進行了洗胃搶救,其中2例成功救治,病人治愈出院,1例因就診時敵敵畏中毒嚴重而死亡。
胃氣兩用氣管插管同時進行洗胃的方法,因急性食入性藥物中毒嚴重時常危及生命,需要盡早進行洗胃搶救排除胃內(nèi)毒物,因病人呼吸衰竭、生命垂危需在機械通氣同時進行洗胃搶救。我科自1997年即開展在胃氣兩用氣管插管狀態(tài)下進行洗胃搶救,成功救治食入性藥物中毒病人。方法:導管選擇成人型、中號,適用于病人身高 150 cm~180 cm,28 mm/5ft、1 590 mm;大號適用于病人身高 180 cm以上,33 mm/6ft、1 590 mm;胃管選擇成人16號、18號,胃管前端20 cm用液狀石蠟潤滑,從食管腔內(nèi)插入胃管至45 cm~55 cm到達胃內(nèi),連接洗胃機,每次進出入液量為200 mL~300 mL,用全自動洗胃機液量平衡功能鍵控制洗胃的進出液量。
在病人呼吸循環(huán)衰竭、心臟停搏時,建立有效人工循環(huán)和機械通氣所需時間越短,復蘇成功率就越高。一般大腦組織對缺氧的耐受時間為 4 min~6 min、心臟30 min、交感神經(jīng)節(jié)約60 min,如復蘇超過上述時限,則可造成臟器不同程度的、不可逆的損傷,甚至失去搶救時機。而采用盲探置管可為進一步成功復蘇贏得寶貴時間,它的優(yōu)勢在于:①無論插入食管或氣管都能迅速建立有效的人工通道,插管成功率100%。②不用吸引器、喉鏡等任何附加設備,便于操作,適用于院前急救及急診科應用。③便于操作者學習培訓,節(jié)約培訓成本。④適用于普通氣管插管不易成功的肥胖者及頸部疾患如頸椎骨折固定病人。⑤有遠、近端兩個氣囊的保護,可有效地防止誤吸和胃液反流入氣管。⑥盲探置管插入食管時由于吸痰困難、氣道無濕化裝置,個別病例小氣量氣體逐漸進入胃內(nèi)等原因,保留導管時間一般在24 h內(nèi),我科臨床應用一般在4 h~6 h內(nèi),如病人需進一步機械通氣,一般在4 h~6 h內(nèi)更換普通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留置套管,進一步進行無創(chuàng)或有創(chuàng)人工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