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敏
七月流火,廈門臨海的環(huán)島路上仍舊繁忙,許多人驅(qū)車來這里消夏避暑。環(huán)島路邊的巨大的紅色標語牌:一國兩制,統(tǒng)一中國,仿佛并不是給廈門人自己看的。的確,它面朝大海,遙向金門。在金門,同樣也有一個巨幅的標語牌:三民主義,統(tǒng)一中國。它對著廈門的方向。
這樣的對峙,曾經(jīng)持續(xù)了許多年。
在“一國兩制”標語牌背后的山上,有一座四方形的鋼筋水泥建筑,分成三十余間格子,每一格子隱約可見一個大喇叭。50多年前,這里曾是陳菲菲工作的地方——香山廣播組,負責對臺喊話和廣播?!霸谙闵降囊粋€突出部上,當時是說離對岸越近效果越好?!标惙品茖Α吨袊侣勚芸氛f。
最早對臺喊話和廣播的是角嶼廣播組,那是在1953年。角嶼廣播組離金門的距離最近,只有1800多米,“天氣晴好的時候,都能聽到對面汽車上坡的聲音、雞叫聲、狗叫聲,拿望遠鏡也能看得比較清楚”。
除了香山廣播組和角嶼廣播組外,還有石胃頭廣播組、白石炮臺廣播組。1958年八二三炮戰(zhàn)后,福建軍區(qū)聯(lián)絡(luò)部在胡里山成立了廈門對敵廣播總站,軍隊內(nèi)的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廈門對敵有線廣播站”。
兩岸上演對臺戲
1955年,19歲的演員陳菲菲從三十一軍文工團被調(diào)入香山廣播組任播音員。“因為對岸金門的很多駐守老兵都是從福建拉壯丁過去的,所以需要一個既會說普通話又會說閩南語的人。但我當時并不知道要去那么前線的地方?!?/p>
前線生活之艱辛遠非之前所能想象。當時的香山廣播組,只有山腰上一間六平米的鋼筋水泥房子。為了防炮,房子的墻約有一米來厚。房子有三分之一的地方隔出來做播音室,兼做陳菲菲的臥室,外面三分之二的地方擺了高架床和辦公桌,是其他四個男同事的臥室兼辦公室。輪到男同事播音時,陳菲菲只能換到他們的鋪位上合衣小憩。
與陳菲菲們隔海相望的金門,在蔣介石“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口號的激勵下,金門處處是“雪恥復(fù)國”“死里求生”“還我河山”等大標語。
作為最重要的“對敵”前線,金門一方面部署了國民黨陸軍三分之一的兵力,創(chuàng)造了駐軍密度的世界之最;另一方面,根據(jù)“攻心為上,攻城次之”的古訓(xùn)建立了心戰(zhàn)大隊。心戰(zhàn)大隊設(shè)有物質(zhì)空飄站和播音站。物質(zhì)空飄是用大氣球?qū)灨?、橘子粉、姜糖、衣服、鞋子、照片、反共傳單等帶入大?傳單背后注明:保存本件,可用以證明反共心跡,享受各種優(yōu)待。陳菲菲也曾經(jīng)成為傳單上國民黨軍拉攏的對象。
“傳單上有寫我的?!曹婈惙品婆?、張韻如(陳菲菲同事)女士,希望你們投誠起義,我們保證重獎重用。這個傳單在當時不會讓我看到,但保存在我們單位的資料庫里,我退休時,我們政委把它送給我留作紀念。這個傳單我還留著?!?/p>
播音站則是在大陸強大的政治攻勢之下建立起來。
“他們跟在我們后面。我們先在角嶼建一個組,他也馬上建一個組,我們在香山建,他們也在湖井頭建;我們在石胃頭建,他也在龜山頭建;我們在白石炮臺建,他就在大擔建。很多人形容我們的廣播就是‘唱對臺戲?!标惙品苹貞?。
當時在金門擔任播音的臺方人員,男性播音員自軍中選用,女性播音員自民間招考,待遇不菲。
出生在金門的許冰瑩,在1976年高中畢業(yè)之后被選為播音員,與軍隊簽三年合約。
“這三年內(nèi),不能結(jié)婚,出門逛街都由軍人隨行?!痹S冰瑩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許冰瑩每月工資高達5000臺幣,比金門一般公務(wù)人員多出一至兩千元,相當于大陸當時的二三百元人民幣,而當時陳菲菲們的月工資也不過六七十元人民幣。“當時每天都要到播音站的后山上去練丹田之氣,矯正發(fā)音,對廈門喊話才更具雄壯有力的氣勢?!痹S冰瑩笑道。
投誠起義
1950年代,陳菲菲播得最多的,是號召投誠起義的“五條保證、獎勵規(guī)定”:保證生命安全,不打不罵不侮辱,不沒收私人財物,愿意回家的發(fā)給路費,愿意工作的安排工作。如果帶一把手槍回來獎勵50元,帶一支沖鋒槍獎勵150元,如駕駛飛機過來則是獎勵黃金幾萬兩。
1963年6月1日,國民黨空軍第2聯(lián)隊第11大隊43中隊上尉飛行員徐廷澤駕駛1架美制F-86戰(zhàn)斗機起義,從臺灣新竹起飛,在福建龍?zhí)餀C場安全降落。之后徐廷澤被授予少校軍銜,并獲得2500兩黃金的獎金,受到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葉劍英等人的接見。
“通過我們的廣播回來的很多。除了駕機起義的,還有人抱籃球,抱鐵鍋——就是部隊做飯的大鐵鍋游過來,我都不知他們是怎么游過來的,有的人直接泅水過來?!标惙品普f,“到1965年,大概有六十多名投誠起義的國民黨官兵?!?/p>
除了“五條保證”“獎勵規(guī)定”,陳菲菲們還播一些反映祖國建設(shè)大好形勢的稿件、揭露蔣介石在臺灣黑暗統(tǒng)治的稿件。每年的2月28日,都是揭露蔣介石最好的機會(1947年臺灣發(fā)生了“二二八事件”),編輯也會專門去到群眾中組稿。
“廈門東山島被抓了很多漁民過去,里面有一個寡婦村,編輯就去讓她們給在臺的親人寫信,或者去給她們錄音了回來播放?!?/p>
針對來自廈門的強大的攻心術(shù),國民黨采取了許多防赤化的措施。一方面對對岸廣播實行干擾,比如敲鑼打鼓、內(nèi)部廣播、跑步等。
“但實際我們的廣播多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播,他們的海防線一百米、兩百米一個崗,那些站崗的哨兵能不聽嗎?不聽也得聽啊。”
另一方面,國民黨也加強了對整個金門地區(qū)的軍事化管理。
“當時在金門地區(qū),一般民眾是不允許有收音機的?!睆男∩钤诮痖T的許冰瑩回憶。為了防止民眾受對岸廣播的“污染”,只有少部分人因特殊的工作需要才能有收音機,但都附有一張“收音機使用許可證”,要隨時攜帶以便檢查。
在金門的軍民,雖然水性極好,但都不能下水游泳,以防逃到對岸。連金門的球類都受到嚴格管制,買球須由當局發(fā)合格證明才可以,也是防止抱球泅渡的事情發(fā)生。
但是盡管管制嚴厲,仍然有不少人借著水性好游到對岸。
“林毅夫是臺灣宜蘭縣人,從初中開始聽我們的無線廣播,對我們非常了解,覺得中國的希望在大陸。他到馬山播音站前哨擔任陸軍上尉連長后聽我們的廣播聽得更清楚。1979年5月15日晚上,他穿救生衣順著角嶼、小嶝廣播站的廣播聲音方向游過來。他怕我們誤會,用手電筒和口哨打信號讓我們別開槍?!?/p>
文革時的攻心術(shù)
1960年代初的三年大饑荒和隨后發(fā)生的文化大革命,讓大陸老百姓飽嘗肌體與精神的雙重創(chuàng)傷。
“我們當時對廈門喊話,就說大陸人都是‘穿破衣、破鞋、啃香蕉皮”,許冰瑩回憶?!皩Π豆粑覀儭嗣窈芨F,兩個人穿一條褲子,吃香蕉皮?!标惙品茖Υ艘灿邢嗤挠洃?“對岸經(jīng)常拿‘文革做文章。有一天早上,我去海邊練聲,聽到對岸喊話‘陳菲菲女士注意,你的愛人在文革中挨斗后面的沒有全部聽清楚,但當時根本沒有這么回事?!?/p>
1970年代,兩岸為了使喊話更有針對性,能戳中要害,都通過香港或其他地方訂了對方的報紙,通過報紙他們不僅了解到對方播音員的情況,也能了解對岸發(fā)生的重大事件。
“范園焱架機來臺的那天,正好是我值班?!痹S冰瑩說,“他‘起義來臺的消息第二天我們就播了,非常振奮人心?!?/p>
1977年7月7日下午1點48分,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2偵察機團(武漢軍區(qū))1大隊2 隊中隊長的范園焱,駕駛3171號殲偵-六從福建晉江沙堤機場起飛,經(jīng)低空飛行,降落于臺南空軍基地?!昂髞硎谟杷哲娭行9匐A和大概4000兩黃金?!?/p>
七八十年代,金門對廈門還有一種重武器——鄧麗君?!案枨加晌覀冏约哼x,當時主要就選鄧麗君的歌,還有李佩菁的《月亮》。”許冰瑩回憶,“后來聽說大陸有二鄧之說,白天聽鄧小平,晚上聽鄧麗君?!?/p>
八二三炮戰(zhàn)
1958年8月23日下午6時30分,數(shù)萬發(fā)炮彈直襲金門。金門立刻籠罩在一片炮火瓦礫之中。
“當時都很保密,只有我們在前線的人才知道?!?/p>
44天后,陳菲菲和同事們向金門播報了國防部長彭德懷的《告臺灣同胞書》,“金門戰(zhàn)斗,屬于懲罰性質(zhì)”,“以七天為期,停止炮擊,你們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輸送供應(yīng)品。但以沒有美國護航為條件?!睋?jù)臺灣國防部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在這44天內(nèi)金門落彈44萬4千4百23 發(fā)。
“等到我1976年在播音站工作時,周圍都是雷區(qū),密密麻麻,而且埋得很深,挖都挖不出來?!痹S冰瑩回憶。
陳菲菲所在的播音站也遭遇了來自金門的炮擊。
“我們有線廣播的電纜線有一次被打成十八段,整個組都出去搶修,接好了之后剛踩進工作室,一發(fā)炮彈就正好落在我們接好的那個地方,差點全組都報銷了?!?/p>
令陳菲菲印象深刻的,還有一次,是她正在廣播時,炮彈正好落在廣播站窗前,“窗戶就是鋼板,兩公分厚,剛好那天是放下來的。我只覺得座位一震,外面濃煙滾滾,但我還是把稿子播完了,跑出去一看,炮彈就打在這個地方。我記得當時播的是一封蔣軍家屬的信件?!?/p>
1958年10月彭德懷的《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之后,從廈門發(fā)射到金門的炮彈只在空地上爆炸,遇到實體時只會造成很小的危害。陳菲菲和同事每次在炮擊之前都會重復(fù)廣播:我們打炮是不打村莊,不打民房設(shè)備,只打空地,打海灘?!暗胶髞?就是單日打,雙日不打?!?/p>
每年的農(nóng)歷春節(jié)前夕,陳菲菲們都會向金門作重要播音:國民黨軍官兵們,金門同胞們,為了讓你們和祖國同胞一樣,歡度春節(jié),中國人民解放軍決定,從×月×日零時開始,停止炮擊,以示關(guān)懷。
這種奇特的戰(zhàn)爭方式一直延續(xù)到1970年代末。
解放軍上將葉飛曾說:“毛主席決定不拿下金門,現(xiàn)在看來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要留下一個對話的渠道。后來講的‘三通,其實前線和金門早就用各種特殊的形式‘通了?!?/p>
1979年元旦《告臺灣同胞書》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兩岸形勢有所緩和,前線廣播站的播音內(nèi)容和風格都要有所調(diào)整。
“播稿時,過去把對方當敵人,現(xiàn)在當同胞,怎么辦,用心來播。在稱呼上,前面都加上‘親愛的國民黨軍、金門同胞們,開頭語換成“中國人民解放軍廈門廣播站現(xiàn)在開始對金門軍民同胞廣播”,口氣上比較柔軟?!标惙品普f,“開頭曲后來也換成《歌唱祖國》,結(jié)尾的《騎兵進行曲》取消了?!?/p>
金門方面的播音也悄悄發(fā)生了一些變化,開始稱“親愛的大陸同胞、朱毛軍官兵弟兄們”。
1987年,陳菲菲從廈門對敵廣播總站播音組組長的位置上退休。也是在這一年,臺灣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兩岸關(guān)系向前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1991年4月24日,廈門前線廣播站停止播音,一共工作了38年。
隨后,金門廣播站也陸續(xù)減少播音,1992年11月7日,金門前線的戰(zhàn)地政務(wù)終止,碉堡、哨站等逐漸被拆除。
2005年,兩岸實行“小三通”之后的第四年,陳菲菲獲廈門旅行社邀請赴金門旅游,“最大的遺憾是由于路不通,沒能到當年的馬山喊話站去看看”。
2008年9月,許冰瑩通過考試進入廈門大學(xué)中醫(yī)系學(xué)習中醫(yī)。走在廈門大學(xué)美麗的校園里,想起三十年前在金門大擔播音站喊話時,曾從望遠鏡里向廈大眺望的情景,“這可能就是緣分吧”。
如今,當年陳菲菲們使用過的一個“世界最大軍事廣播喇叭”,被安置在大嶝島供人參觀紀念。而金門菜刀成為“金門三寶”之一,它所采用的材料是當年對岸打過來的炮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