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比賽打了快兩個小時,東京江戶川球場的氣氛在夏日的攪拌中愈加焦灼。
球場遠端的記分牌顯示:中國對中國臺北6:3,延長局7局下半,中國隊防守,中國臺北隊進攻。
11歲的投手姜子超深吸一口氣,看了看場上局勢:滿壘,兩人出局。輪到中國臺北隊第5棒球手的最后一次打擊機會。如果揮棒落空,則比賽結(jié)束,中國隊獲勝。如果被打成安打,則臺北隊有可能繼續(xù)追趕比分。
球投了出去,被對方擊出了2壘方向的快速彈球,二壘手強巴仁曾奮力一撲將球穩(wěn)穩(wěn)地接住,拋向了早已進位的游擊手鮑振北。對方被封殺,比賽結(jié)束。
這些來自北京大成學?!滦驱埲税羟蚓銟凡康暮⒆觽?在一般的老師和家長看來無法管教,有的孩子是被父母扔在街上的棄兒,有的是因為養(yǎng)不起而被家人送到福利院的苦孩子,好一點的,是被困在大山里喝咸菜粥、祖祖輩輩難熬出頭的鄉(xiāng)下娃子。就是他們,在今年7月,為中國棒球奪回了闊別11年之久的世界少年軟式棒球錦標賽的冠軍。
1
奪冠的獎杯順次排列在教練李偉辦公室兼臥室的窗臺上,足有十多個。
李偉泡上一壺茶,剝著山里帶回來的一大編織袋花生——花生殼上沾著土,生吃還帶著土腥味,可也甜絲絲的。
“吃吧,不吃對不起山里的孩子?!崩顐グ腴_玩笑地說。
今年十一前,他去了趟河北省曲陽縣下岸村,此行不僅扛回了一袋花生,而且?guī)Щ匾粋€孩子。在下岸村,村里唯一一名老師郜艷敏是河北省十大感動人物之一,她盼著李偉帶走更多的孩子。自從她送到北京光愛學校石清華校長(就是某藥品廣告里“103個孩子的爹”)那里的張向陽(父親70多歲沒有撫養(yǎng)能力,母親離家后便杳無音信)被李偉挑走之后,郜艷敏仿佛看到了解救這些孩子的又一途徑。
“多了我也帶不走,我養(yǎng)活不了那么多?!崩顐ヒ粩偸?。郜老師只得說,歡迎你經(jīng)常來吧。
10月1日這天下午,北京豐臺一個老居民區(qū)的角落,大成學校的棒球隊在一棟舊樓的三層,樓梯還是古老的外置鐵梯,有些銹。新來的孩子不停地哭鬧:“我要回家!”
這個第一次走出大山的孩子剛一來到北京,就哭得嗓子疼。
晚飯吃了牛肉、卷心菜、雞蛋、饃饃還有大米飯。再問那孩子:還回家不?孩子堅定地搖搖頭:不回了。第二天,他開始手纏毛巾,對著訓練場的圍欄抽打——姿勢看起來像是投球。學著一個大孩子教他的樣子:左手平舉,右手纏著毛巾揮掄過去,毛巾拍打在掉了漆的欄桿上,乒乓作響。
國家隊隊員賈昱冰時而在旁邊做下指導,他很喜歡孩子,有空就來李偉隊里幫忙帶著孩子們訓練。他記得年初張向陽來的時候,吃飯吃得嚇人?!奥c吃……你吃得了嗎?”賈昱冰問?!俺缘昧??!睆埾蜿柣卮??!昂贸詥?”“好吃。我倆星期沒吃飯了?!?李偉說,在一些福利機構(gòu),星期“一二三四挨餓,六日來的人多,才給你吃”。)“這兒(棒球隊)好嗎?”“好!”“哪好?”“什么都好!”
9歲的孩子,差不多兩大碗冒尖的米飯,全吃光了。
吃飽了的張向陽,訓練也很拼命,有時跑得運動褲屁股兜的里子都翻出來了也全然不知。這個時候,平日兇巴巴的大胡子教練李偉會像個溫柔的媽,把里子給孩子掖回去。
2
2004年有一陣子,32歲的生意人李偉常常做夢,夢見小的時候,跟一幫孩子一起打球,打棒球,那開心,那純真,那榮譽感,那種簡單而幸福的生活,在今天他所面對的生意場上,被剝離得一絲兒都沒留下。
他想要回去。
從小入選國家少棒隊,16歲打過世界少棒錦標賽,在首都體育師范學院競技體校念書。球打得不錯的李偉確實極不安分,因打架被學校開除,考首體師的大學部分數(shù)也不夠,北京棒球隊要他入隊,他卻覺得跟一群陌生人打球沒意思。就這樣,上世紀80年代末,文化水平只有小學4年級的李偉退出了棒球隊,退出了學校教育體系,蹬上三輪車,開始冬天賣菜、夏天練西瓜攤,后來收廢品、經(jīng)營個體出租車等等。不到20歲,成了富翁。
但他不快樂。從小沒有生長在父母身邊的李偉永遠記得,寄住在舅舅家時,一家子背著他偷偷燉雞吃,還是孩子的他在心里產(chǎn)生了“原來我就不是這家里的人”的震動,他意識到自己得長大?!?歲時我就想自己10歲,10歲時就想我20歲”,舅舅一家不給他吃,他就去偷別人家的雞,“做什么事情我都得做到成功為止”。
唯有棒球,不管怎么都與成功相差甚遠。
2004年6月的一天,李偉開著車去了呼和浩特,他認識那邊教委的一個人。以俱樂部的名義,他招了14個孩子——其實所謂“俱樂部”,只有他一個光桿司令。
“我跟家長見面談話,家長說我們不知道棒球。我說你們可以到這邊來看看,就當?shù)奖本﹣硗?覺得行就讓孩子留下來?!崩顐グ诉@14個孩子和家長來回的火車票,以及在北京吃住一個月的費用(加起來大概4萬塊錢)。
一個月后,觀光完畢的家長領著孩子們都回老家了,只留下來仨——兩個孩子是親戚關系,頑劣到家長頭痛,只有李偉兇得住他們;還有一個孩子,叫楊燕勇。
3
從小沒有人教育楊燕勇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直到2004年6月,他11歲的某一天,出現(xiàn)了一個大胡子男人。
大胡子讓他和一群孩子一起在操場上跑,他跑了第一名。大胡子問他:“你爸媽多高?”他不言語。旁邊的小孩們?nèi)氯?“他是孤兒!”
接著,他就被大胡子領走了,留在了北京。
大胡子對楊燕勇也很兇。他抓起楊燕勇胸前掛著的十字架,問:“你信嗎?”
“信?!睏钛嘤禄卮?。并未對他的DNA做出任何貢獻的“奶奶”信天主教,把自己的信仰給了他。
“誰也不要信,就信你自己?!贝蠛影阉氖旨茏聛?扔了。
楊燕勇在草叢里撿回十字架,又戴上。
那一天,楊燕勇知道了,大胡子要教他和其他孩子一起打棒球。
楊燕勇一出生,繼父看日子不對,就把他扔了。一老太太好心帶到家里,取名“飛飛”,“飛得越遠越好”,楊燕勇叫她奶奶,養(yǎng)到兩三歲,奶奶養(yǎng)不起了,送給別人;在別人家很是不聽話,又被轉(zhuǎn)送很多人家,之后又七百塊錢賣到距離呼和浩特100多公里外的山里。一天去山上放羊,睡著了,羊跑了,被養(yǎng)父母揍了一頓。他趁養(yǎng)父母趕集,偷了自行車往呼和浩特跑,騎了80多公里,太陽曬得中了暑,摔在馬路上。警察巡邏車過來,問怎么回事。“找我奶奶去?!彼f?!澳隳棠淘谀?”“不知道,我走丟了?!本旖o了他15塊錢坐車。后來找著了,奶奶給他戴上個十字架,但養(yǎng)不了他。于是開始流落街頭,冬天睡在立交橋下,討飯為生。有一次在街上撿到兩萬塊錢,還給失主,失主認他做干兒子,時常給點飯吃。再后來就被孤兒院收養(yǎng),直到李偉去挑選球員。
入隊半年后,小球員楊燕勇自己悄悄把十字架摘了。
五年后,楊燕勇成了這支棒球隊里所有孩子的榜樣,他是這里第一個把“玩”球真正轉(zhuǎn)化成“工作”的人——2009年,他進入上海金鷹隊,以主力投手和外場手的身份,站在了職業(yè)棒球的球場上。
4
辦公室里,李偉給郝佳琦剝了一顆花生:“你吃完這個花生,趕快長大。我只能幫助你,幫助不了你爺爺。你得長本事才能幫助你爺爺奶奶?!?/p>
這個10歲的孩子咕嚕嚕地轉(zhuǎn)著眼睛,但仍顯得靦腆,說話小聲,雙手背在后面,有點扭捏。
“他媽媽16歲生完他就跑了,不知道去哪了;爹犯罪了,抓在監(jiān)獄里,什么時候判死刑了都不知道;爺爺是瘸子,奶奶是傻子……”大大咧咧的李偉操著京腔敘述著郝佳琦的身世。
那個孩子不言語。但比賽的時候,郝佳琦是隊中加油的領喊員,“安打安打本壘打嘞!”“強棒強棒來一棒!”但除此之外,他很少說話,眼睛直勾勾盯著球場,板著小臉,很嚴肅。
李偉去他們村的時候,看到郝家的“院子”不過就是幾塊磚象征性地壘了道“墻”;家里唯一的電器是手電筒;因為沒電,天黑家里也就黑了。郝佳琦就成天在街上跑,也不上學。
第一次見面,李偉問他:你能干什么?
孩子說:翻墻頭。
李偉讓他翻一個。
“那家伙,他噌地就竄過去了?!焙录业泥従踊貞浾f。
李偉一看,這孩子靈光,就領走了。
楊燕勇的經(jīng)歷啟發(fā)了李偉,他時不時地去福利機構(gòu)或者貧困地區(qū),看看有沒有適合打棒球的孩子,把他們帶回來,用棒球改變命運。
去年,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來采訪時,問郝佳琦:“你的夢想是什么?”郝佳琦說:“打成明星。”“然后呢?”“然后賺錢?!薄叭缓竽?”“沒什么了。”“為什么要賺錢?”“養(yǎng)活自己?!?/p>
郝佳琦覺得自己打棒最好。李偉說:“他以后肯定能進國家隊,只要能堅持下來。”“郝佳琦,進得了國家隊不?”“進得了。”“大聲點!”“進得了!”“再大聲點!!”“進!得!了!”
在他心里,最大的目標是“出名”,而出名就是“人人都知道”,但進了國家隊是不是就“人人都知道”了?他也不知道。他只知道只要訓練稍有不認真,場邊的大胡子教練就會大聲呵斥:“郝佳琦,有本事把你媽追回來!”
這種刺激,是這些孩子最迫近的目標了。
目標也可能很遠大。他們棒球隊的口號是“我們需要棒球。新星龍人幫我實現(xiàn)理想?!彼奚岬淖呃壬?貼滿了美國職業(yè)棒球大聯(lián)盟球員的海報。身穿白衣、黑色細豎條紋的紐約揚基隊球員,壯壯的,奮力做出漂亮的投球。
5
李偉的理想,就是打造棒球界的“姚明”,不僅因為那是作為教練的最大榮光,更是因為自己心底的美國夢。
“1988年去美國比賽,在回來的飛機上就覺得自己一定要回來,在這里徹底生活一下?!?/p>
在90年代初,變成了富翁的李偉覺得自己可以考慮實現(xiàn)美國夢了。他托了很多關系,也花了很多冤枉錢,就為能夠踏上美利堅的土地。到踏上去的那一刻,他覺得值了——盡管他在美國干的是“下三濫”的活計:開車送貨、幫人粉刷房屋、清掃牛草棚、修剪草坪,同時打幾份工,沒有休息日,好歹一個月賺的錢能趕上一個博士畢業(yè)生。在美國的日子,他偶爾在電視上看看美國職業(yè)棒球大聯(lián)盟(MLB)的比賽,但更多的精力用在在這個社會里扎根,但又感到“太遙遠”。
國內(nèi)的母親想念小兒子,打電話叫李偉回家。她說自己做了個夢,夢見李偉在一片沙漠上拼命地跑,想要去扒一輛疾馳的火車,卻怎么也抓不住……這個電話讓李偉回到了母親身邊。
美國的經(jīng)歷讓李偉真正相信了,“一個人不奮斗,不努力,你永遠也生存不好。在美國這種社會,你會受排斥的。但是只要你每天都努力工作,是足吃足喝的。”
他力圖把這個理念灌輸給球隊里的每個孩子。從最初的3人到8人的缺員球隊,到今天的40多個孩子,李偉的棒球姚明夢就在他們身上。今年夏天,在日本奪得世錦賽冠軍之后,他們出名了,也朝這個夢想稍微靠近了一小步。
9月22日,中秋節(jié)這一天,李偉帶著6個孩子踏上了紐約揚基隊的場地,為這支MLB強隊開球。李偉親眼看到了他在美國電視上看過的球員,他們身材壯實但也非三頭六臂,個頭不過也就1米75到1米85的樣子,和中國運動員沒有太大區(qū)別。而孩子們終于看到了他們宿舍樓道海報上的球員,活生生地出現(xiàn)在自己面前,那么近——孩子們拋球,明星們接球,場面溫馨勵志。
母親夢里的那列疾馳在沙漠上的火車,似乎能摸到一點邊了。這是李偉一天一天撕破嗓子高喊“學不會不許吃飯”后,孩子們給他的回報。
李偉明白,雖然終于踏上了揚基隊100多年的古老球場,但不是來過這里的人都能娶到瑪麗蓮·夢露(揚基隊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球員之一迪馬喬,在1954年成為電影明星瑪莉蓮·夢露的丈夫),之前并不乏中國球員來到這支獲得過27次MLB冠軍(截止到2009年,大聯(lián)盟一共舉行過40屆)的球隊,但中國棒球的“姚明”尚未出現(xiàn)。他想象中的路徑應該這樣:這些孩子要先去日韓等高水平聯(lián)賽去鍛煉,打出成績以后才可能到美國的大聯(lián)盟效力。
不過,大聯(lián)盟不是終極夢想。李偉覺得,對他的孩子們來說,夢想之所以重要,還在于對這些社會底層家庭的孩子來說,出國讓他們“看到美好的東西,看到了自己應該去追求的東西,就絕對不會去犯罪”。
6
生存和犯罪,這是李偉最操心的事情。
“我小時候是一個特別玩鬧的孩子,當時不是因為棒球,可能會給一些家庭帶來災難?!羟蚓攘宋?我用所有的精力打棒球,它幫助我度過了青少年時代?!崩顐プ允?在這些孩子身上,他能夠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楊燕勇,這個流浪的孩子聰明且狠,表現(xiàn)在打球上,就是一往無前地勇敢和機智:他投的球,是中國隊參加2007年少棒世錦賽時唯一可以牽制日本強隊的,為此他可以打滿全場而不更換救援投手,幾乎把手臂投傷;他的打擊,在2006年參加少棒世錦賽爭奪四強席位的比賽中,給了對手日本隊一支黃金全壘打(滿壘情況下的本壘打)和一支再見本壘打(加時賽的本壘打,得分后則比賽徹底結(jié)束)。
“從他們身上體會到的,這些孩子就是狠。”李偉說。這種狠能夠成就他們,也可能毀了他們。
棒球給了他們一個機會,去發(fā)泄精力和怨氣,還幫他們勾畫了一幅美麗的生活圖景。去過日本的孩子說:“那里的人素質(zhì)很高,走在街上,不認識的人都會主動打招呼,街道也很干凈……”像20年前的李偉一樣,他們希望去那里生活;跟李偉不同的是,他們想帶著手套和球棒,在幾萬人的場子里接受英雄般的歡呼。
李偉是給他們勾畫這個夢的人。為此,他“不擇手段”地賺錢,供養(yǎng)孩子們生活和訓練。他有積蓄,但已經(jīng)搭得差不多了;他炒股賺一些,給職業(yè)隊輸送球員(跟楊燕勇一批輸送給上海隊的一共8人)拿到35萬,十幾個小球員家長有撫養(yǎng)能力,李偉也“不客氣”地收取一年2萬的費用——他稱之為“劫富濟貧”,“孩子與孩子之間,父母與父母之間都知道這事情,我都公開的?!议L要是覺得虧,可以把孩子帶走。很多家長也理解,說咱們把孩子送到哪一年不花個四五萬啊……”
李偉基本不怎么回家住,辦公室里一張床,生活工作不分家:“回家睡一宿,都不踏實。”“這些孩子,說他們心理沒毛病吧,肯定是有的。他們一直在最底層,一直受壓抑。但有時就是你把心掏出來,他也理解不了。那真是痛苦?!?/p>
楊燕勇是李偉最引以為傲的球員,同時也曾是最讓他操心的?!八粚W習學不好就放棄;練球練不好也想放棄;比賽比不好,他就不想比了。他在其他方面都很強大,但一觸及到自己心靈的時候就特別軟弱。他從小沒有父母,沒有人教育他,沒有人給予他這種勇氣,得需要人不斷給他填補這些東西?!?/p>
楊燕勇記得,在李教練那里時,每天除了上課訓練,就是晚上坐在統(tǒng)一的晚自習室里,看著李偉抱著一本本的勵志書籍,給他們講各種振奮人心的故事。李嘉誠、朱元璋、郭德綱、李云龍——通過《亮劍》里新一團的故事,告訴孩子,“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條狼”。
為了給孩子們講故事,李偉不得不比自己上學的時候還用心,讀了很多書,看了很多《百家講壇》。
跟日本隊比賽前,他會給孩子們看武打片、戰(zhàn)爭片,看中日對抗中,我方酣暢淋漓的勝利。
“其實我覺得有些東西挺不對的,但是這些孩子家窮,壓抑感能在這方面爆發(fā)出來……”李偉說。
楊燕勇到隊之后,心還是很難管住,五年間從球隊跑了三五次,“扒上火車就跑”。他跟李偉說:教練你別找我了,我自己會回來的。后來李偉真的不找他了,直到他在外面碰壁自己回來。有次回來,李偉氣急了,吼著讓他“從學校門口跪著進來”。結(jié)果楊燕勇在門口站了一天,其他隊員給求情才進了屋,此后終于安定下來。去年年底楊燕勇進入上海隊,開始把棒球作為一項“工作”,一項沒有退路、必須拼命的工作,“拼還不見得(會成功)”。
小時候在孤兒院里跟楊燕勇長大的那些孩子們也都開始工作了,“孤兒院給分配的”,“女孩有在麥當勞當服務員的,有在百貨商店賣東西的;男的有學廚師的,還有當醫(yī)生的”。楊燕勇覺得跟他們相比,自己的出路算是好的。如果沒有遇見李偉,他的生活就完全不同——盡管在楊燕勇心里,李偉還是代替不了父母,“不是萬能的”?,F(xiàn)在的他依然覺得自己沒有家,只有北京李教練那里,“有一點點家的感覺”。
7
半個月前,從來不怎么做夢的楊燕勇夢見了李偉。
“我夢到李教練去大聯(lián)盟執(zhí)教,用英語,人家大聯(lián)盟隊員也都很認可,我當時就很吃驚,還心想這是真的嗎?……我本來不怎么做夢的,也從來沒夢見自己去大聯(lián)盟……這是我第一次做關于棒球的夢。”楊燕勇至今沒想明白為什么會做這么沒頭腦的夢,他想講給李偉聽,但見到李偉時又太匆忙,忘記了。
雖然在美國生活過,但李偉還是不怎么會英語。今年國慶前,有一個在中國生活的美國人,叫羅伯特的,看到有關李偉和球隊的報道后,毛遂自薦來當教練。雖然依仗美國人的體育傳統(tǒng),羅伯特打棒球打到高中,但李偉覺得他訓練水平一般,想聘請他來,是因為“他可以教我這些孩子英語”。
羅伯特開出的薪水是每月一萬二,李偉直搖頭;降到8000,李偉還是不同意。最后還了個5000元的價格,讓羅伯特回去考慮?;厝ズ?羅伯特給美國的家里打了電話——他是被一對猶太夫婦領養(yǎng)長大的。電話里,羅伯特的爸爸說:我們從來沒要過什么要你報答,你來這能幫助這些孩子,少要點薪水,也是你應該做的。他聽了父母的話,答應了李偉開出的薪水。
從國慶節(jié)那天開始,羅伯特上崗,帶著年齡小的那組隊員訓練。因為完全不會說漢語,所以免不了跟孩子們比比劃劃,借助肢體語言來表達。訓練結(jié)束后,羅伯特拿出李偉事先給他準備好的棒球名詞單,挨個念出英文,孩子們就在球場一角放聲跟讀,李偉也會在一旁學,并依仗他的權(quán)威敦促孩子們弄懂單詞的意思——盡管有的時候,李偉的發(fā)音明顯沒有孩子們標準,但無疑,他是最認真的一個學生。
其他教練開玩笑都愛說,羅伯特是李哥高薪聘請的英語老師。李偉希望這個有善心也能對孩子們的遭遇感同身受的國際友人,在孩子們通往美國的路上助一把力。
“說句實話,我也挺感謝這些孩子的。為什么感謝呢?一條,他們非常努力。我講一句話,‘母以子貴。我作為教練,我以我的隊員為貴?!?/p>
李偉希望能有孩子堅持打球,以后當教練,成為自己的延續(xù)。
“如果你做教練,你就會在我的模式(基礎上)再更新。這就叫做長生不老?!?/p>
長生不老了,就會有更多的孩子得到救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