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寧
初到異國他鄉(xiāng),常會遇上美國人說的“文化震撼”。的確。不同文化的碰撞,常會讓人領(lǐng)悟到一些東西。去年夏天,第一次踏上東鄰日本的土地。就時常感受到這種所謂的“文化震撼”,其中有三次給我印象尤深。
早就聽說東京的夜景美麗壯觀,是世界著名夜景之一。到日本后不久的一天晚上,我請在日本工作的弟弟陪我上了住友三角街的頂層,這里是東京觀賞夜景的最佳地點。東京的夜景宛如星河瀉地,銀燦燦一望無際。看著無數(shù)燈火通明的辦公大樓,我問弟弟,為什么這么晚了,辦公樓還都亮著燈,弟弟回答說一般公司職員都工作到很晚。有一天晚上我去弟弟公司找他,推開辦公室的門卻嚇了我一跳,員工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大半屋子的人都還在忙碌著,而這時已經(jīng)下班一個小時了。弟弟說,日本人就這樣。其實他們也沒干什么,只是干活兒干得意猶未盡,還想再找點什么事干干。晚上乘輕軌火車(日本人這樣稱電車)返回東京遠郊的住所時,已是深夜了,而車廂里竟擠得滿滿的。望著這群滿臉倦意、默然站立的日本“上班族”,我內(nèi)心震動了——我們的近鄰竟然是這樣工作的!
日本的國民生產(chǎn)總值居世界第二,是個富裕的國家。這是人盡皆知的。去日本前聽人說日本人生活還是比較樸素的,“吃得少,干得多”,我到日本訪問時就留意觀察。日本人在館店里吃飯一般多采取“定食”的方式,與我們的“份飯”類似。即使是高檔餐廳的日餐一般也是這種形式。一份“定食”種類并不少,高檔的“定食”往往有十幾種菜,但每種數(shù)量卻少得可憐,有的菜竟是一顆青梅或一塊雞蛋大小的沒油沒鹽的生豆腐。東京的“吉野家”比北京“吉野家”一份“定食”的數(shù)量要少得多——比茶杯大一點的一小碗米飯,剛剛鋪滿盤底的一小碟涮牛肉片,一小碗醬湯,外加一小撮咸菜,這就是日本一個中年男子的午餐,真有些不可思議。問起一些在日本多年的中國留學生,他們回答:用咱們中國話說,這叫“常帶三分饑與寒”,它是日本文化的一種特色。從日本回來后,眼前常常浮現(xiàn)出細細地吃完一小份飯后默默離去的日本人的身影。一個富裕起來的民族,竟然還能保持如此的樸素,這種樸素難道不比日本經(jīng)濟的富裕和強大更有力量嗎?
節(jié)假期的最后一天,我與弟弟駕車去日本著名的旅游勝地伊豆半島游覽。由于是長假的最后一天。從伊豆半島西部通往東京方向100多公里長的公路上幾乎全線塞車。日本的道路十分狹窄,我們走的“國道”居然只有上下兩條車道,幾乎所有的車都是回東京的。這樣的塞車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簡直可以說是蔚為壯觀,順路望去,看不到頭的車流在一步一挪地緩慢行駛。100多公里的路,我們從下午四五點鐘一直開到深夜12點左右。然而就在這全線堵車的100多公里的路上,居然沒有出現(xiàn)一個維持秩序的交通警察。也沒有看到一輛車從空蕩蕩的下行車道向前超行,甚至沒有人鳴笛催促前面的車輛。日本人就那樣耐心地坐在車里,一步一停地向前挪動。100多公里長的公路大塞車,日本人竟然秩序不亂,七八個小時的等待。日本人竟然不急,靠著耐心,硬是把這綿延100多公里的車龍化解了!如此堅忍、守秩序、萬眾一心的民族,真是可敬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