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向東
收藏很容易使人癡迷,正如俗話說,不癡不迷難以收藏。馬未都曾說過,天下寶物買不盡,過我眼者即我有。
馬未都20歲的時(shí)候,每天要騎自行車從西郊到東城上班,每天路過一個(gè)賣面茶的攤子。攤主是位老頭兒,攤子上有一排青花大碗,非常漂亮。馬先生認(rèn)為那些碗非常值錢,就向老頭討買。老人說,那是傳家寶,不會(huì)賣,但可以看。無論馬先生如何祈求,老人始終不肯賣他漂亮的青瓷傳家寶。在從此以后漫長的收藏道路中,馬先生將不可到手的寶貝嘲解為“過我眼,即我有”。這個(gè)東西我看過了,就擁有過了。
很欣賞馬未都的“過我眼,即我有”的境界,這個(gè)東西我看過了,就擁有過了。擁有了什么呢?知識(shí),還有賞心悅目。
《菜根譚》中語:山林是勝地,一營戀便成市朝;書畫是雅事,一貪癡便成商賈。這話雖有些偏頗,但不無道理。想想吧,物必傳世,錢享后人。我們當(dāng)下能夠真正收藏的,不過是“物質(zhì)”背后的歷史和文化。
過我眼,即我有,不過是寧靜中的一種狀態(tài),忘我時(shí)的一種心態(tài),人徜徉在藍(lán)天白云之下,靜坐于無異響之處,物我相忘,心無雜念,定會(huì)生出世上美好之物即我有的禪意。這世間的好東西那么多,你憑什么“拿”呢?僅是一個(gè)“愛”嗎?在我眼里,很多人實(shí)踐的是另外一個(gè)字———“欲”。
眼中的擁有比手中的擁有更廣闊,這也是最廣袤隆重的收藏,心中的擁有比手中的擁有更持久。放下短暫的自私,過我眼,即我有,“假的丑的,如過眼煙云;真的美的,留在了我的心中”,才是最完美、最徹底、最永久、最不可失去的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