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人們在土庫曼斯坦發(fā)現(xiàn)了一個長壽村,村民們長壽的秘密,竟然是“低語”。
在這個名叫尼科內伊夫的小村莊里,老人壽命過百者不少。人們發(fā)現(xiàn),“輕聲低語”是這個村人長壽的秘密,這個村子因此又被稱為“低語村”。在這里,所有村民說話全都是低聲細語的,從來沒有人大聲叫喊、喧嘩,更無人吵架謾罵。不僅如此,就連學校的鈴聲、教堂的鐘聲、汽車的喇叭聲,全都有分貝規(guī)定,不許超過某一分貝。即使是樂師演奏音樂,聲音也都很低。一年到頭除了偶爾在雨天能聽到雷聲之外,基本上聽不到噪音。
村里還頒布了村民公約,規(guī)定大聲喧嘩或制造巨響均屬于違法行為,輕則處以罰金,重則給予嚴厲懲處。事實上,至今為止還沒有一個村民違背過這個公約。
尼科內伊夫村形成低聲說話的習慣已有700多年的歷史。這個村莊的居民當年為躲避里海海盜的燒殺搶掠而不敢大聲說話,害怕驚動已經到達鄰近山林的海盜。他們用低聲低語逃過了無數(shù)次劫難,海盜最終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村莊。從此以后,人們始終保持低聲說話的習慣。老人也經常講述當年“低聲說話”保全村莊的這段歷史,教育年輕人繼續(xù)保持輕聲說話的傳統(tǒng)。鑒于此,700多年以來,該村一直把低聲紐語與消災遠禍及幸福安康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據(jù)當?shù)刎撠熤伟驳墓賳T介紹:“人們沒有理由大聲叫喊,這兒的生活非常寧靜,每一個人都很幸福。沒有誰會因為什么事而發(fā)脾氣。即使某人有怨氣,但當聽到對方有如春風般的細語時,也會立刻安靜下來。”這位官員的話,恰恰是對該村村民為什么能夠健康長壽所做的最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