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長期發(fā)展依靠發(fā)展方式轉變
吳慶
從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2010年一季度國民經濟數據中可以看到,在一季度中,我國經濟符合預期地實現了高增長、低通脹,良好的態(tài)勢似乎預示著短期內不用過分地憂慮。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中國經濟的良好表現是在貨幣政策趨于收縮的情況下出現的。雖然我認為中國經濟今年將保持較高增長速度,但是這樣的高增長高度依賴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再加上宏觀經濟政策還會受到通貨膨脹的挑戰(zhàn),實現調控目標將愈加困難。因此,當前的宏觀經濟政策應當從長計議,在推動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方面下更大決心,千萬不要坐失良機。
地產新政是經濟結構調整先兆
葉檀
4月份緊鑼密鼓出臺的房地產新政,絕不僅局限于旁地產市場本身,而是中國經濟退出刺激政策與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市場而言,房地產市場推出嚴厲的新政,證券市場上接創(chuàng)業(yè)板,下推融資融券與股指期貨,投資者做出明確的預期,房地產投資者恐慌性撤退,一線城市的異地炒房客失去了銀行的支撐。就宏觀經濟而言,通脹壓力進一步上升,資源價格上漲已成定勢。發(fā)改委近日發(fā)布報告,稱二季度水、電、油、天然氣等價格將一定幅度上漲。同時,今年征收資源稅如箭在弦上,這也將進一步推動資源價格上漲。
四因素加大物價上漲壓力
姚景源
今年物價上漲將面臨著四方面壓力,主要包括:一、今年輸入性通脹壓力很大。由于全球經濟復蘇,將導致需求擴大,同時加上流動性過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壓力很大;二、個別商品價格上漲可能導致全局性的價格上漲,今年以來,由于氣候異常,這導致蔬菜水果價格大幅上漲,目前看來,這方面的上漲壓力仍然很大;三、推動價格上漲的通脹預期很強;四、價格改革。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深化價格改革,但同時必須協(xié)調好價格改革和社會的承受能力。(攝影/曾金蘭)
中國要防止經濟走向偏熱
連平
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今年投資和消費將依然起到重要作用,而出口雖帶有不確定性,但與去年的負增長相比,今年出口將恢復正增長。此外,物價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上升的通道,而且這個上升的通道是比較迫切的。盡管一季度CPI是2.2%,但和去年全年的負增長情況相比,今年的增長還是非常快的。總的講,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增長勢頭都很強,但要防止增長過快。另外,要防止通貨膨脹。這一次物價的上漲特別需要關注的,是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對成本拉動的影響。從國際上許多發(fā)達國家的經驗看,勞動力價格的上漲一旦形成一個比較快的趨勢后,對經濟運行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