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華
那天中午12時,記者在杭州施家花園門口見到了汪阿姨。她比記者想象中要“時髦”:穿了一件棕色皮夾克和藍(lán)色牛仔褲,斜挎一只小包,人顯得清爽精神。
順便提一下,汪阿姨此時剛從一戶人家做完工,打算享受她一星期中唯一的半天休閑時光。
“下午沒有活啊?”記者立即切入了正題。
“每天連軸轉(zhuǎn)太累了,我特意每星期留半天不開工,可以逛逛街,養(yǎng)好精神?!?/p>
懂得合理利用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果然與眾不同。
汪阿姨日常工作包括打掃、燒飯、照顧老人等,不過目前不受雇于任何一家家政公司。
從汪阿姨的敘述中,記者掌握了她一個星期的工作時間表。現(xiàn)在她一個人做了六份工,時間安排大致如下:星期一至星期天的每天早上7:40至11:40,在一戶人家搞衛(wèi)生兼做午飯,可以順便在這戶人家吃午飯;下午12:30至15:30時段每星期有三份工作,星期一三五、星期四和星期二六分別為三戶人家搞衛(wèi)生;下午16:00至19:30又是為另一戶人家搞衛(wèi)生和做晚飯,在這戶人家順便吃了晚飯以后,晚上還有一份工——照顧一位腿腳不便的老人,并為老人洗洗衣服、燒燒開水,晚上就睡在老人家里。
這些工作,少的一份工每個月報酬為200元,多的也只有500元,但是加起來數(shù)目就相當(dāng)可觀了:大約有2000元,還省去了日常生活開銷。
“多份兼職在我們這些人中挺多的,我有一個小姐妹就做了7份工。”但令她有點得意的是,做了7份工的那位小姐妹,每月還沒有她賺得多。
秘訣在哪里呢?看看這些工作的具體安排就知道了:比如兩戶燒飯的家庭,汪阿姨都是順便在東家吃了飯洗好碗再走的,這就省下了兩頓飯錢大約10元。而晚上照顧老人的那份工賺的錢雖然不多,每月只有200元,但是好處在于可以住宿,這就省下了在市區(qū)租房的高額成本。而汪阿姨的小姐妹在郊區(qū)租房,每月要花兩三百元的房租不說,光是每天騎車來回在路上就要花費近兩個小時的時間成本?!坝眠@兩個小時去打工。又可以多掙多少?”
為了讓這些工作能在盡量短的時間內(nèi)銜接上,汪阿姨給自己接活訂了個“規(guī)矩”:基本在艮山門至施家花園這塊區(qū)域周圍,向西過了中河高架、向南過了體育場路就基本不去了。
“我不識字,找路不方便?!?3歲的汪阿姨有點靦腆地說。最重要的是,劃定范圍以后,花在路上的時間成本就很少了。
這些工作是怎么找來的?“有一些是通過朝暉家政市場介紹的,大多是東家覺得我活做得好,再介紹給鄰居或朋友。”汪阿姨說,“做我們這一行最關(guān)鍵的是要有誠信,只要認(rèn)認(rèn)真真把活干好,讓東家滿意了,自然就會介紹新工作。所以我現(xiàn)在基本不愁沒有活干,每年還能帶回家兩萬多塊錢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