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科西南政法大學世界與中國議程研究院,重慶 400031
近年來,如何建立科技界與新聞界的無障礙溝通成為了一項重要課題。由于大眾傳媒擁有巨大的輿論影響力,好記者能把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發(fā)現轉化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新聞作品,提供全民的科學素養(yǎng)和認知水平,有利于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但不良的科技新聞報道卻會產生巨大的負面效果,誤導公眾,甚至破壞社會的互信與和諧,給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健康帶來負面的影響。
2009年2月13日,網民“人民需要_真相”在天涯論壇發(fā)表題為《應當禁止鎳鉻重金屬烤瓷牙的使用(希望不是第二個毒奶粉事件)》的帖文,認為使用鎳鉻烤瓷牙有可能危害腎臟健康,在網絡上掀起一陣討論熱潮。在隨后的一個月里,烤瓷牙的安全性問題成為輿論熱點。
2009年3月23日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發(fā)布《烤瓷修復體用鎳鉻合金的生物安全性》一文,對有關情況進行說明。然而文章引起更大范圍的公眾質疑——有人認為如此短的時間內醫(yī)學會就出了報告,這個結果可能不準確;還有人認為醫(yī)學會的報告并沒有解釋關鍵問題。
口腔科頻繁接待要求取出烤瓷牙的患者,能夠進行重金屬檢測的醫(yī)院咨詢電話被打爆,裝了鎳鉻烤瓷牙的網友們相約去醫(yī)院檢查腎臟。事件造成了社會恐慌,導致許多使用了鎳鉻合金烤瓷牙的人紛紛去醫(yī)院要求拔掉烤瓷牙①。
2009年3月28日“人民需要_真相”又在天涯社區(qū)發(fā)表了另一篇題為《寫給正在“全面客觀調查”鎳鉻烤瓷牙生物安全性的藥監(jiān)局同志提幾點建議》的帖文。4月2日,一則長達3萬字的“民間版”《鎳鉻烤瓷牙不良反應者健康狀況報告》 出爐,針鋒相對地對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的調查報告提出質疑,并被媒體廣泛報道,出現了媒體報道的又一個高峰。隨后,網民的質疑聲進一步加大,甚至有網民聯合聲明要求重新評估烤瓷牙的安全性,并聲稱愿做志愿者。
2009年5月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新聞發(fā)言人顏江瑛做出正式回應:經初步調查評估,鎳鉻烤瓷合金是國際通用的口腔修復材料之一,目前尚未發(fā)現安全性問題,但極個別患者使用鎳鉻合金烤瓷牙可能會出現一些過敏表現,一般到醫(yī)療機構檢查、處置后不會導致傷害。
至此,烤瓷牙事件告一段落。從2009年3月到5月,烤瓷牙的安全問題不僅成為輿論熱點,事件還導致一定范圍的社會恐慌,市民扎堆驗尿檢測重金屬含量,甚至有人盲目拔去自己的烤瓷牙。
在事后的訪談中,中華口腔醫(yī)學會會長王興說,烤瓷牙并非導致腎病的證據是:網民“人民需要_真相”摘掉鎳鉻烤瓷牙的一個月后再去檢查體內重金屬含量,結果鎳鉻重金屬含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上升。可見并非烤瓷牙導致體內重金屬含量超標。實際上,人有很多途徑接觸鎳鉻合金重金屬,比如,不銹鋼表鏈、眼鏡框等日常用品中都可能含有鎳鉻合金。
王興說,全國每10人中就有一個患有腎病,而鑲鎳鉻烤瓷牙的人也很多,碰巧某個人既鑲過牙又患有腎病,這是存在一定的概率的;但這并不代表鎳鉻烤瓷牙與腎病有必然聯系。
烤瓷牙事件折射出中國面臨一定的信任問題,具體表現為公眾和媒體對政府衛(wèi)生部門和醫(yī)學權威部門的某些政策見解提出質疑。謠言事件的始作俑者“人民需要_真相”之所以采取在論壇發(fā)帖的形式,就是出于對醫(yī)療機構和衛(wèi)生主管部門的不信任;醫(yī)學權威機構——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發(fā)布《烤瓷修復體用鎳鉻合金的生物安全性》后,不僅沒有平息輿論,反而引來更多的質疑聲音,甚至出現了與之針風險對的“民間版”《鎳鉻烤瓷牙不良反應者健康狀況報告》。謠言事件造成許多患者到醫(yī)院扎堆檢驗重金屬含量,要求拔掉烤瓷牙,給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社會互信與穩(wěn)定帶來負面影響。
信任是現代社會存在的基礎:很難想象一個失去了信任的現代社會將變成什么樣——所有的貨幣交易將被迫停止,由于缺乏對其功能的信任,人們只能當面進行物物交易;飛機、火車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也由于人們缺乏對其安全性的信任而被停用——整個社會將倒退回原始狀態(tài)。
社會學家盧曼把信任定義為社會復雜性的一種簡化機制。他認為,“不管組織與理性計劃怎樣努力,人們不可能根據對行動后果的可靠預測來指導所有的行動。仍有剩余的不確定性有待處理,也必須有一些角色,其任務就是妥善安排這些不確定因素。信任,就是妥善安排這些不確定因素的角色,它把其余的可能性用括弧括起來,就像些可能性不存在一樣采取行動[1]?!?/p>
中國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信任問題的困擾。福山把中國劃分為低信任社會,許多中國的學者對于中國自身的社會信任問題也提出自己的見解。鄭也夫在《信任論》中把社會信任度的高低兩端做了以下的界定:“最高端是不僅在熟人中建立了信任,而且靠著系統(tǒng)信任在陌生的環(huán)境里建立了信任;最低端是不僅在陌生人之間缺乏信任,而且熟人中的信任也日益喪失。殺熟標志著后一極端,標志著社會信任降到了最低點[2]”。
廣大烤瓷牙使用者之所以能被一篇網絡帖子所影響,對政府衛(wèi)生部門、醫(yī)療機構表現出不信任,固然有許多外部原因,如:官方的烤瓷牙安全性報告的樣本量、語言等方面都存在疑點,不過,是否采取信任的態(tài)度和行動,最終是由人做出的決定,人的因素才是決定性的。最終決定是否給予信任的因素是來自社會的不信任情緒。
首先,信任歸根結底不是從外部控制,而是從內部得到控制。因為信任的主體是人而不是物,所以信任是一種態(tài)度和行為,無論形成信任的社會條件如何復雜多樣,它們最終都是通過人起作用。
其次,世界的復雜性決定了信任的內在基礎不可能建立于充分的認知能力基礎上。復雜性不僅需要交往媒介等要素在外在的結構和過程中被簡化,也被內在的結構和過程簡化。信任的內在過程需要大量的習得、符號化、控制等輔助機制,使復雜性得以簡化。
本文提出一種媒體對社會情緒影響的分析模式,可用以描述和評估媒體對社會情緒的影響。如圖1所示:的社會信任 模式
本文提出一種媒體對社會情緒影響的分析模式,可用以描述和評估媒體對社會情緒的影響。如圖1所示:
圖1圖:媒1:體媒體--社社會會信信任任影響影模響式模式
第一步,媒體的議程設置作用能夠在公眾中突出某些議題,使得這些議題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和思考的話題,這是形成公眾輿論的第一步,也是媒體影響社會情緒的基礎。
盡管有很多議題想引起公眾的注意,但只有很少的議題能成功地進入公眾議程。在人們判斷什么是當天最重要的議題時,新聞媒體有強大的影響力,即:新聞媒體在使人們“怎樣想”方面很難奏效,但在使人們“想什么”方面卻很成功。
麥庫姆斯和肖[3]圍繞著1968年的總統(tǒng)競選展開的研究,支持了李普曼對于“新聞媒體提供的信息在構建有關現實世界的圖景時顯得至關重要[4]”的觀點,并且提出議程設置的理論。
媒體在烤瓷牙事件中的議程設置效果的證據是明顯的,如圖2所示:
圖2:烤瓷牙的媒體議程設置圖示
盡管網民“人民需要_真相”早在2月23日就發(fā)出了第一篇帖子,但在3月13日《東南快報》刊載了《網友質疑鎳鉻烤瓷牙致腎病引發(fā)醫(yī)學界爭論》之前,網民關注度均低于平均線,在13日傳統(tǒng)媒體報道之后,網民關注度驟增,3月20日,藥監(jiān)局發(fā)言人接受記者采訪,表示有關部門正在評估之中,網民的關注度在20日當天達到頂峰,這一現象表明:傳統(tǒng)媒體的介入、官方的回應,都將大大提高網民的關注度。
議程設置理論認為,議程設置作用的發(fā)揮,與事件的兩種屬性相關,即:相關程度和不確定程度,它們是順次發(fā)生作用的,其中相關程度是首要的前提條件。
首先,鎳鉻合金烤瓷牙在中國廣泛使用,與中國受眾的相關程度高。由于無法準確獲得全國共有多少患者正在使用鎳鉻合金烤瓷牙,中華口腔醫(yī)學會修復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口腔醫(yī)學院修復科主任馮海蘭調查了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yī)院等8家在國內影響較大的口腔醫(yī)院修復科使用鎳鉻烤瓷牙的情況,初步統(tǒng)計顯示,自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引入鎳鉻烤瓷牙,上述8家單位共做了約90萬單位的鎳鉻合金烤瓷冠,僅8家醫(yī)院所涉及的數量就高達90萬單位,可見鎳鉻合金烤瓷牙的使用的廣泛性。
其次,事件的不確定性也是媒體的議程設置作用比較明顯的原因之一。
烤瓷牙所用材料鎳鉻合金是否是引發(fā)腎病以及過敏癥狀的原因,目前國內外醫(yī)學界還沒有定論,這給質疑、爭論留下空間。衛(wèi)生部發(fā)言人毛群安說,“衛(wèi)生部和藥監(jiān)局等部門從該網民發(fā)帖就開始關注這個事件,但由于沒有定論,所以官方不便表態(tài)?!钡襟w卻批評政府部門應當及時進行權威信息發(fā)布,而不是集體失聲。如河南商報的《“烤瓷牙”應有官方回應》、大河網的《衛(wèi)生部豈能對“鎳鉻烤瓷牙”風波保持沉默》、時代商報的《“鎳鉻牙致病調查”緣何懸疑重重》、信息時報的《“一般不危害人體”到底有何不一般?》等。
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的鑒定結果也遭到質疑,認為其“調查程序不合理、調查過程不充分、結論比較草率,難以令人相信”,其不能代表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管局的意見。媒體還對鑒定專家團的組成提出質疑,如南方都市報的《我們應該信任怎樣的調查組? 》認為,中華口腔醫(yī)學會作為口腔醫(yī)學工作者的行業(yè)性學術團體,其成員均為牙醫(yī)從業(yè)者和利益相關者,“他們是否能作出有公信力的、中立的調查,值得懷疑”。
媒體輿論還認為相關鑒定結果語焉不詳,中華口腔醫(yī)學會口腔材料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趙信義“一般不危害人體”的表述令人迷惑。如楚天都市報的《對鎳鉻烤瓷牙到底在忌諱什么》、當代生活報的《到底“相對”到什么程度?》等。
各醫(yī)院口腔科、專業(yè)牙科診所的醫(yī)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法、立場差異較大,造成了信源觀點的混亂。
有些醫(yī)學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發(fā)布信息并不準確,甚至有悖于科學,會對讀者造成誤導。
例如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口腔醫(yī)院一名醫(yī)生在接受采訪時說:“美國要求牙科醫(yī)生在用鎳基合金為病人制作修復體之前,必須向病人介紹:鎳基合金強度高、便宜,在部分病人體內,鎳能致敏,鎳可造成實驗動物發(fā)生癌癥,還可能與部分人的肺癌形成有關。如果醫(yī)生不作上述說明,病人出現問題后可依法指控醫(yī)生?!?/p>
“致敏、癌癥、肺癌”等敏感詞匯不僅印證了“烤瓷牙致腎病”的傳言,還給公眾傳達了更恐怖的信息。
第二步,媒介的預示作用通過形成歷史記憶,媒介會影響人們日后的判斷和行為。
所謂媒介的預示作用,是指媒介內容對人們日后與此相關的行為或判斷所造成的影響。具體而言,媒介可以影響我們選擇哪些信息、采納何種標準去評價某一個政府或某一個公眾人物,媒介所預示的各種刻板印象影響著我們對相關群體的判斷
[5]。
近年來,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頻頻遭媒體曝光,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被曝光的“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事件,一再使得公眾對中國食品衛(wèi)生行業(yè)的安全性產生質疑。
網民“人民需要_真相”的網名含有諷刺的意味——人民得不到真相,他的第一篇帖子標題為《應當禁止鎳鉻重金屬烤瓷牙的使用(希望不是第二個毒奶粉事件)》,把烤瓷牙與毒奶粉聯系在了一起。
媒體的報道和評論中也一再把鎳鉻合金烤瓷牙與奶粉事件類比,以下是引自《每日新報》3月21日的評論:
真不想說“窮”,可是不說真不行。想想吧,十幾塊錢一袋、飽含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是專供農村窮孩子的;窮人打掉牙齒往肚里咽,好不容易鑲個鎳鉻牙,沒準還會把金屬毒素咽下肚……當然,三鹿現在是完了,窮孩子們都獲得了賠償;可是,如今鎳鉻牙事件還沒有著落,大家的牙根還都涼著呢。
以下是引自《東南快報》3月19日的評論:
三鹿奶粉是通過國家認可的綠色食品,并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名譽響徹國內外,但是三鹿奶粉還是出現了嚴重問題。生產廠家在產品中使用添加劑——三聚氫胺,使很多嬰兒喪失了生命。如果早一點對食品進行嚴格的抽查,也許就會挽回很多嬰兒失去生命的可能。
即然眾多患者都提出了“鎳鉻烤瓷牙可致腎病”的可能,一個簡單的問題都不解決,簡單的也會在人們的恐慌和謠言中變得復雜。希望有權威的部門在問題沒有很嚴重的時候對此能作出一個明確的回答,給患者一個定心丸,消除人們心里的恐慌。
以上僅舉兩例,但表明媒體不僅有預示作用,而且在報道時往往會采用類比的修辭方式,把尚未得出科學定論的事件(鎳鉻合金烤瓷牙是否有毒)與過去發(fā)生的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事件相類比,早于科學判斷之前作出判斷。
第三步,人們往往高估媒體對社會其他人的影響,即“第三人效果”效應。
社會學家W. 菲利普斯·戴維森在發(fā)表于《公共輿論季刊》的一篇關于直覺與輿論的文章中提出了“第三人效果”的概念。第三人效果是指人們的一種認知,即認為某一訊息對他人產生的影響將大于對自己的影響?!暗谌恕痹从谝环N預期,即某一訊息不是對“我”或“你”,而是對“他們”(第三人)產生最大的影響,人們往往高估大眾媒介對他人的影響,而低估其對自己的影響[6]。
例如,1998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進行一項民調,調查人們是否認為其他人對克林頓總統(tǒng)的性丑聞感興趣。僅有7%的受訪者說自己對有關克林頓的性丑聞的新聞報道非常感興趣,37%的受訪者承認自己略感好奇;50%的受訪者稱自己對此毫無興趣。而當被問及大多數人對此類新聞報道感興趣程度時,在同樣的受訪者中,有25%的人認為大多數人都非常感興趣,49%的受訪者認為大多數人都會略感好奇,只有18%的受訪者認為大多數人對此毫無興趣。
根據“第三人效果”理論,當媒體紛紛報道鎳鉻合金烤瓷牙導致腎病時,人們會高估媒體對他人的影響,造成一種“媒介強大效果”的假象。
第四步,當“沉默的螺旋”效果與“第三人效果”相結合時,會使整個社會輿論和社會情緒的更容易被媒體所左右。
沉默的螺旋這個概念發(fā)源于諾爾紐曼多年發(fā)展與驗證的民意理論體系。這項理論關注四種要素——大眾媒介、人際傳播與社會關系、個別的意見表達以及個人對于自身社會環(huán)境中“意見氣候”的感知——之間的交互作用[7]。
諾爾紐曼對沉默的螺旋理論的主要假定如下[8]:
社會以孤立來威脅個體的偏差;個人的經驗害怕被持續(xù)地孤立;對孤立的恐懼使個體時時努力去評價意見氣候②;這種評估的結果會影響個人在公眾中的行為,特別是他們是否愿意公開表達意見。
根據這個理論,如果人們感覺到自身是居于少數派時,他們由于害怕被孤立而容易隱藏自己的觀點,如果人們感覺自己處于主流意見時,就會比較愿意表達。結果,越是被認為是“主流”的意見就越強勢,而自認為屬于少數派的意見會更加衰退,這就是螺旋的效果。
由于大眾媒體是評估主流意見的主要來源,如果某一觀點在媒體上盛行,在接下來個人的意見形成和表達過程中,這種觀點的主流型容易被夸大。
在烤瓷牙事件的媒體評論中,媒體眾口一詞地質疑鎳鉻合金烤瓷牙的安全性,并對政府部門和官方調查表示懷疑,“第三人效果”與“沉默的螺旋”效果相結合,就成為了主流的社會情緒。
3月16日至3月31日是媒體報道的高峰,也是媒體評論比較集中的一段時期,尤其是3月23日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發(fā)布《烤瓷修復體用鎳鉻合金的生物安全性》一文,在隨后的兩天內遭到媒體大量的質疑,媒體評論如表1所示。
表5.1 媒體評論
3月23日 我們應該信任怎樣的調查組? 南方都市報3月21日 我們需要假牙的真相 每日新報3月21日 “鎳牙”會否致病,專家不該沉默 新京報3月19日 鎳鉻烤瓷牙,究竟惹了什么禍 文匯報3月19日 鎳鉻烤瓷牙可能致腎病權威部門豈能無視 大河報3月19日 衛(wèi)生部豈能對“鎳鉻烤瓷牙”風波保持沉默 大河報3月18日 鎳鉻烤瓷牙會誘發(fā)腎臟疾?。?法制日報3月18日 面對“毒物”質疑質監(jiān)豈能惜言如金 信息時報3月18日 鎳鉻烤瓷牙致腎???衛(wèi)生部門該有個說法! 華聲在線3月16日 莫讓鎳鉻烤瓷牙成為第二個三鹿 東方早報
鎳鉻合金烤瓷牙謠言事件說明,應重視中國社會中面臨的信任問題,媒體推波助瀾的不信任的情緒既來自于社會的不信任文化,同時也在塑造社會不信任文化。媒體具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和輿論引導力,會造成社會公眾的不信任和恐慌,甚至造成更大的公共健康危機。
媒體報道對于尚無定論的科學問題的報道如果不謹慎,在科學解釋之前作出媒體審判,誤導公眾,最終將損害媒體自身的公信力,帶來媒體自身的信任危機。
注:
①參見《不少市民想拔掉烤瓷牙》(《山西經濟日報》,2009年3月26日)、《廣州市民已爭相“拔瓷鑲金”》(《北京晨報,2009年3月23日》等報道。
②注:這里的意見氣候類似于社會情緒。
[1]Luhmann,V.N.信任.瞿鐵鵬,李強,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33.
[2]鄭也夫.信任論.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222.
[3]McCombs,M.E.& Shaw,D.L. 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the Press.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972. 36:176-87.
[4]Lippmann,W.公眾輿論.閻克文, 江紅,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
[5]Domke,D.Shah,D.V.and Wackman,D.B.Media Priming Effects:Accessibility,Association,and Activ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1998.(10):51-74.
[6]Davison,W.P.The Third-Person Effect in Communication.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983.47:1-15.
[7] McQuail,D.麥奎爾大眾傳播理論.崔保國,李琨,譯.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390.
[8]Noelle-Neumann,E.The theory of public opinion: the concept of the spiral of silence,J.Anderson (ed.),Communication Yearbook 14,Newbury Park,CA:Sage. 1991:2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