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wèi)星
金陵部隊本部
1 939年,日軍在中國各地作戰(zhàn),戰(zhàn)線過長,導致兵力嚴重不足,部隊中各類下級軍官及下士官普遍缺乏的問題也日顯突出。為了解決在華日軍各部隊普遍存在的軍官缺乏問題,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先后在南京等地開辦了各類下級軍官、下士官短期訓練班或軍官學校,選拔培養(yǎng)下士官和下級軍官,以緩解下士官和各類下級軍官短缺的矛盾?!敖鹆瓴筷牎本褪窃谶@樣的背景下建立的。
一
1939年下半年,日軍在南京成立了“中國派遣軍南京下士官候補者隊”,該隊的內部番號為“榮第一六四五部隊”。為了對外保密,該部隊利用南京地名的舊稱,對外通稱“金陵部隊”。1941年2月10日,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下達“軍令陸甲第一號”令,將“中國派遣軍南京下士官候補者隊”改稱為“華中下士官候補者隊”。
“金陵部隊”建立后,首先面臨的就是選址問題。經過實地考察,結合“金陵部隊”野戰(zhàn)訓練的特點,該部隊選定南京中山門外兩公里處的一片開闊地(今南京理工大學所在地)作為軍營。這里地勢平坦開闊,北面是南京最高峰紫金山,東面與青龍山遙遙相望,西南面為南京南郊的雨花臺,西面是雄偉的南京中山門。這里不僅風景秀麗,而且周邊地形險要,非常適合野戰(zhàn)訓練,是一處理想的天然練兵場。
“金陵部隊”本部內設教務室、副官室、兵器室。教務室設教務主任一人,副官室設副官一人,兵器室設兵器委員若干人。本部還設有經理室、獸醫(yī)室、軍屬隊等?!敖鹆瓴筷牎庇序T兵隊、炮兵隊、工兵隊、輜重兵隊,各隊主要從事各兵種的教學與訓練,以培養(yǎng)學員的作戰(zhàn)能力。
步兵隊設步兵隊長一人,下設四個步兵中隊以及機關槍、步兵炮、步兵通信各一個中隊,共七個中隊。由于個別年份入隊學員人數較多,步兵隊還臨時擴編一個中隊,達到八個中隊。
騎兵隊在“金陵部隊”建立之初設騎馬和戰(zhàn)車兩個區(qū)隊,從1943年起騎兵隊擴編為五個區(qū)隊。
炮兵隊初設野炮、山炮各一個中隊,從1941年起野炮、山炮各增設一個中隊,達到四個中隊。1942年5月,炮兵隊裁撤了一個山炮中隊,1943年11月,又裁撤了一個野炮中隊。到1945年戰(zhàn)爭結束時,炮兵隊設有野炮、山炮各一個中隊。
工兵隊一般下設三個區(qū)隊,但隨著各年入隊學員人數的不同,其區(qū)隊數也時有增減,最少時有兩個區(qū)隊,最多時則為四個區(qū)隊。1943年3月,根據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的命令,工兵隊配屬給日軍“中國派遣軍工兵教育隊”。同年4月,該教育隊遷往安徽蚌埠。
輜重兵隊在“金陵部隊”建立之初設有一個中隊,中隊下設汽車兩個區(qū)隊和馱馬一個區(qū)隊。1943年7月,由于入隊學員人數的增加,輜重兵隊原有一個中隊增加為馱馬一個中隊、汽車兩個中隊。由于學員人數增加,該隊兵舍不敷使用,便占用原國民政府遺族學校的校舍(今南京軍區(qū)前線歌舞團所在地),直至戰(zhàn)爭結束。
“金陵部隊”從1939年11月建立到1946年2月解散為止,先后有六任部隊長。其中第一任到第三任部隊長由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副總參謀長兼任,其他三任部隊長也為日軍高官。具體如下:
首任部隊長 鈴木宗作少將,任期自1939年11月25日至1940年3月9日。
第二任部隊長 本多政材中將,任期自1940年3月9日至1940年10月28日。
第三任部隊長 土橋勇逸少將,任期自1940年10月28日至1940年12月1日。
第四任部隊長 橫田豐一郎少將,任期自1940年12月1日至1942年8月1日。
第五任部隊長 加藤勝藏本大佐,任期自1942年8月1日至1945年4月1日。
第六任部隊長 大坪進大佐,任期自1945年4月1日至1946年2月。①
鈴木宗作,1912年畢業(yè)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19年畢業(yè)于日本陸軍大學。1935年任日軍步兵第四聯隊長,1938年晉升為少將,并于同年7月擔任日軍華中派遣軍副參謀長,1939年9月任日軍中國派遣軍副參謀長。此后,其先后擔任日軍參謀本部第三部部長、第二十五軍參謀長、第三十五軍司令官等職,1945年6月晉升為陸軍大將軍銜。
第二任部隊長本多政材,1910年畢業(yè)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17年畢業(yè)于日本陸軍大學。后擔任日本駐法國大使館武官、日軍步兵第二十二聯隊長,1937年晉升為少將軍銜,并任日軍步兵第二旅團長,1939年晉升為陸軍中將軍銜,并于同年10月擔任日軍中國派遣軍副參謀長。此后,其先后擔任日軍第二十軍司令官、第三十三軍司令官等職。
第三任部隊長土橋勇逸,1912年5月畢業(yè)于日本士官學校,1920年11月畢業(yè)于日本陸軍大學。之后進入日軍參謀本部,1937年8月出任日本駐法國大使館武官,1940年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副參謀長,后晉升為陸軍中將軍銜。
由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副參謀長兼任“金陵部隊”的部隊長,足見日軍高層對該部隊十分重視。
二
“金陵部隊”以培養(yǎng)日軍下士官及下級軍官為主,其培訓對象主要為下士官候補者、干部候補生,以及第一線野戰(zhàn)部隊的下級軍官,學員主要來自關內的日軍第一線作戰(zhàn)部隊。
1939年12月10日,“金陵部隊”成立不久,即招收了第一批下士官候補者學員,包括步兵、騎兵、炮兵、輜重兵等,計2233人。至1945年8月,在五年多的時間里,該部隊共招收下士官候補者學員19700余人。
從1942年4月起,根據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的命令,“金陵部隊”于當年5月開始招收甲種干部候補生,第一批招收了1678人。至戰(zhàn)爭結束時,“金陵部隊”共招收了四期甲種干部候補生,共計約6200人。
從1940年起,“金陵部隊”開始在日軍駐華中、華南各野戰(zhàn)部隊的下級軍官中招收學員,其培養(yǎng)、訓練的對象主要為小隊長一級的軍官。
除了培養(yǎng)、訓練以上人員外,為了扶植偽軍,彌補日軍兵力的不足,“金陵部隊”還專門對汪偽政權的偽軍中畢業(yè)于日本陸軍大學的將校級高級軍官進行培訓。
“金陵部隊”各批學員的訓練期限一般為半年,也有短期三個月或長達一年者。其訓練科目主要是結合各兵種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其中步兵隊的訓練科目主要有根據“步兵操典”進行隊列訓練、刺殺術、單兵作戰(zhàn)、匍匐前進、圖上作業(yè)、分隊戰(zhàn)術、各種武器的射擊訓練、手榴彈投擲、爆破作業(yè)、奇襲戰(zhàn)術、陣地構筑等等,還根據中國軍隊的游擊戰(zhàn)術,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戰(zhàn)訓練。騎兵隊的訓練內容除了步兵隊的基本科目外,還設有騎馬射擊、基本馬術、騎兵突擊、軍馬行進、偵察要領、軍馬提要、軍馬戰(zhàn)力之保持、敢死隊訓練、爆破戰(zhàn)術、鐵掌的重要性與檢查等科目。炮兵隊的訓練科目主要有炮兵觀測、火炮分解搬運、夜間射擊、陣地構筑、馱馬養(yǎng)護等等。工兵隊的訓練科目主要有架橋作業(yè)、爆破作業(yè)、地形測量、圖上作業(yè)、鐵橋爆破、火力點攻擊、掩體陣地構筑等等。輜重兵隊的訓練科目除了基本的隊列、射擊等訓練外,還有馬術、馬匹的飼養(yǎng)、兵力的運用、行李②的捆扎、馱馬運輸、汽車運輸、汽車駕駛等等。
“金陵部隊”的訓練十分嚴格。學員早上起床后即開始點名,接著進行體能鍛煉。上午和下午均進行訓練,其訓練的強度幾乎達到人體所能承受的極限。即使晚上學員也要學習,除了夜間訓練外,平時晚飯后要在自習室進行兩個小時以上的自習,并有教官監(jiān)督,以防止學員偷懶、打瞌睡等。當遇到學員打瞌睡時,教官即用訓練刺殺的木槍敲打學員,進行體罰。
“金陵部隊”經常組織學員進行野外訓練和演習,并成為學員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其野外訓練的場所主要有紫金山、麒麟門、湯水鎮(zhèn)③、雨花臺、菊花臺、中山門、光華門、中華門、玄武湖等地,其中步兵隊和炮兵隊的射擊演習主要在湯水鎮(zhèn)進行?!敖鹆瓴筷牎崩脺?zhèn)附近原中國軍隊炮兵學校射擊場進行實彈射擊演習。在紫金山則主要進行各種戰(zhàn)術演習,如攻防演習、碉堡攻擊、分隊戰(zhàn)術、攻占主峰等等。
“金陵部隊”在訓練中將教學和實戰(zhàn)結合起來,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汪偽政權成立后,新四軍及國民黨軍游擊部隊在蘇南展開游擊戰(zhàn),對日偽的統(tǒng)治構成了極大威脅。為了加強蘇南及上海的警備,“金陵部隊”派遣學員赴蘇州及上海加強警備,一方面為了應對抗日武裝的襲擊,另一方面也是在實戰(zhàn)中鍛煉學員。駐扎在上海東亞同文書院大學(今上海展覽館)的學員,還在法租界附近進行了巷戰(zhàn)訓練,并在市區(qū)武裝行軍,以顯示實力;駐扎在蘇州的學員主要在市郊的道路、橋梁要地實施警戒。
由于學員的訓練強度極大,為了改善學員的伙食,“金陵部隊”在軍營周邊的空地種植蔬菜,還辦起了養(yǎng)豬場、養(yǎng)雞場、糕點房等,并驅使約300名中國戰(zhàn)俘從事勞動。
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軍的B-29遠程轟炸機從中國內地機場起飛,不時轟炸南京,或飛越南京轟炸日本本土。為了加強南京的防空,“金陵部隊”在紫金山上構筑了高射炮陣地,將平時的訓練與實戰(zhàn)相結合,一方面訓練學員,另一方面也加強南京的防空力量。為了在太平洋戰(zhàn)場與英美軍隊作戰(zhàn),“金陵部隊”還結合太平洋戰(zhàn)場的實戰(zhàn)戰(zhàn)例,向學員講授與英美軍隊作戰(zhàn)的戰(zhàn)術與經驗。
精神教育是“金陵部隊”訓練學員的主要內容之一,“金陵部隊”編擬的《下士官候補者教育之目的》明確要求學員:“一、要銘記國力和軍隊建設的本意,堅定盡忠報國的信念。二、錘煉軍人的剛強意志和精神,嚴肅軍紀,陶冶高尚的品格。三、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堅強的意志,培養(yǎng)身先士卒,知難而進,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完成任務的品格,并鍛煉持久的體能和耐力。四、初級下士官要掌握必要的技能,并時刻銘記此次圣戰(zhàn)的真意。”④為了培養(yǎng)學員所謂的“堅強意志”,“金陵部隊”要求學員在寒冬臘月的清晨赤裸上身,進行體能訓練,或在夏日的酷暑中進行匍匐前進訓練,即使下雨也不中斷。“金陵部隊”的教官們認為,通過這種超越人體極限的體能訓練與戰(zhàn)術訓練,既能增強體能、強化戰(zhàn)術技能,又能鍛煉學員的精神意志。為了在精神層面對學員進行熏陶,“金陵部隊”還在軍營中設立了“金陵神社”,經常組織學員參拜,以培養(yǎng)學員所謂“盡忠報國”的信念。
日軍高層對“金陵部隊”十分重視,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畑俊六大將曾親自到“金陵部隊”視察、檢閱部隊,并觀摩學員的訓練。每當學員進行畢業(yè)演習并舉行畢業(yè)典禮時,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均派高官出席典禮,并進行“訓話”。這些學員畢業(yè)后大多被分配到日軍駐華中、華南各野戰(zhàn)部隊,也有些人被派遣到太平洋戰(zhàn)場與盟軍作戰(zhàn),或回國進行“本土決戰(zhàn)”。
三
1945年,戰(zhàn)局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一方面,盟軍在太平洋戰(zhàn)場采取越島進攻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迅速逼近日本本土,另一方面,在中國戰(zhàn)場上,中國軍隊也展開了局部反攻。在此形勢下,日軍不得不收縮防線,進行最后的掙扎。1945年6月,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為了在中國戰(zhàn)場與包括中國軍隊在內的盟軍作戰(zhàn),加強了南京的防御力量,并命令“金陵部隊”在紫金山麓構筑防御陣地?!敖鹆瓴筷牎苯拥矫詈?,立即以主力在紫金山構筑了防御陣地。8月初,日軍南京防衛(wèi)司令部又命令“金陵部隊”在南京城周邊實施警備,“金陵部隊”派出了以步兵一個大隊(包括山炮兵一個小隊)為主力的警備部隊,在南京城周邊實施警戒。
1945年8月15日,是“金陵部隊”1945年度步兵通信兵和炮兵隊學員舉行畢業(yè)典禮的日子,然而就在這一天,日本天皇裕仁通過廣播發(fā)布了“終戰(zhàn)詔書”,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
日本投降后,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金陵部隊”下達了命令和訓示,要求部隊團結一致,妥善應對。根據這一訓示,“金陵部隊”立即將正在接受訓練的干部候補生和下士官候補者遣返回原部隊,同時在“金陵神社”將部隊軍旗燒毀。不久,中國戰(zhàn)區(qū)陸軍總司令何應欽飛抵南京,與岡村寧次商談中國政府受降事宜,同時要求日軍保持軍紀,維持秩序。
1945年9月7日,“金陵部隊”離開了駐扎了近六年的軍營,暫時遷往南京市內,接著又于10月1日遷往湯水鎮(zhèn)原國民政府兵工署彈道研究所舊址駐扎。實際上,這里已成為“金陵部隊”的臨時收容所,其所屬官兵也成了戰(zhàn)俘。中國政府對日軍戰(zhàn)俘寬大為懷,以德報怨,給日軍戰(zhàn)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數十年后,原日軍“金陵部隊”的老兵回憶當年在中國的戰(zhàn)俘生活時,仍對中國政府的寬大政策感激不已。
在湯水鎮(zhèn)收容所駐扎了三個半月后,1946年1月19日,“金陵部隊”離開湯水鎮(zhèn),在中國軍隊的押解下乘火車前往上海。此時,包括部隊長大坪進在內,“金陵部隊”有軍官124人,準士官、下士官249人,士兵1015人,此外還有隨軍家屬120人,共計1508人。
1946年2月1日,滿載著“金陵部隊”官兵的輪船從上海吳淞碼頭起航,向日本佐世保港駛去,踏上了遣返回國之路。
注釋:
①《金陵部隊的變遷》,《回憶金陵部隊——榮第一六四五部隊》,(東京)《回憶金陵部隊》出版委員會1980年版,第14—15頁。
②日軍運送戰(zhàn)斗、宿營所需的彈藥、糧草、機械等物資的部隊。為補給前線部隊非急需的糧食、衣物等,在師團后方行動的部隊叫“大行李”部隊,而搬運前線部隊急需的衛(wèi)生器材、彈藥等物資的部隊叫“小行李”部隊。所謂“行李”,指彈藥、糧秣等物資。
③今南京東郊的湯山鎮(zhèn)。
④《下士官候補者教育之目的》,《回憶金陵部隊——榮第一六四五部隊》,(東京)《回憶金陵部隊》出版委員會1980年版,第1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