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雪,卞玉霞,曹 陽
(哈爾濱軸承集團公司 航空航天軸承制造分廠,哈爾濱 150036)
我公司1987年開發(fā)和研制的非標準類軸承如圖1所示,其特點是需在凸緣的圓周方向鉆兩組夾角為30°的孔,并以孔定位銑出兩組夾角為156°的斜邊。如何保證凸緣的鉆孔和銑削加工的質量和生產(chǎn)效率一直是困擾技術人員和操作者的一大難題。
圖1非標準軸承第二外套結構圖
首先,按要求在臺式鉆床上鉆出相對應的6個孔,在鉆孔前要配備相應的工裝。由于孔與孔之間有夾角要求,因此每鉆一孔都要手工調整分度盤。然后在銑床上銑出夾角為156°的斜邊,并需要設計一個以孔定位的銑邊模具來保證兩斜邊位置。再用數(shù)學方法計算出相對兩邊的直線距離,確定出兩鋸片銑刀的間距,加工完一面后將分度盤旋轉24°再加工另外一面,具體加工方法見圖2。
圖2 銑斜邊示意圖
這種加工方法的缺點是:在鉆孔時每鉆一孔都需要手工調整分度盤,目測分度盤刻度會產(chǎn)生一定的誤差,因此孔的位置度誤差和孔徑自身的誤差還有鉆模的間隙誤差形成了累積誤差,很難保證工藝要求。銑邊部分過程繁瑣,二次裝夾的定位精度差以及孔位置不好將直接影響銑邊模具的安裝,加工精度不夠且生產(chǎn)效率很低。
采用程控加工中心鉆銑,一次裝夾全部完成,并將原來的鋸片銑刀改為立銑刀。首先按圖3所示給出孔1中心的x,y坐標值,然后用旋轉坐標系G68給出y軸旋轉角度加工出2,3,4,5,6孔。用CAD按1∶1比例描出A,B點的x,y坐標值,再用直線插補G01銑出一斜邊,其余斜邊只需調用旋轉坐標系即可完成。
圖3 加工中心銑邊示意圖
具體程序如下:
(1)用加工中心加工產(chǎn)品,減少了工件的安裝定位次數(shù)。當加工的工件有較高的位置精度時,加工中心鉆、銑一次成形解決了普通鉆床和銑床二次裝夾所帶來的定位誤差,提高了加工精度和質量穩(wěn)定性,很容易達到技術要求。
(2)在普通機床上加工需配備鉆模和銑模,在銑邊時還需根據(jù)兩銑刀的間距配備擋柱。在加工中心上加工只需要配備一套結構簡單的襯套,可以減少定位夾具,節(jié)省了制造工裝的費用,降低了加工工裝的難度。
(3)加工中心經(jīng)數(shù)控編程后即可自動循環(huán)操作,在鉆銑加工時不需手工調整分度盤,節(jié)省了時間和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