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守信
(一重集團公司重核電加工分廠助理工程師,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齒輪軸為復合主減速機的高速軸,每臺減速機上總計有兩根。齒輪軸為斜齒輪傳動,速度高,承載能力強,齒面硬度要求高,而且硬度必須均勻。這在埋油淬火機床拆除后,用傳統(tǒng)的手工火焰淬火將無法滿足對齒面的高質量要求。在尋找對外廠家后,不但成本昂貴,每根至少10萬元以上,而且淬火周期也滿足不了生產(chǎn)要求。在此情況下,考慮能否利用現(xiàn)有的淬火機床,通過結構改進,把只能進行外圓淬火機床實現(xiàn)對斜齒齒面的淬火。
因為齒輪軸為斜齒輪軸,進行淬火時需要同時具備兩個運動,一是感應器沿齒溝的直線運動;二是感應器在沿齒溝直線運動的同時,因為感應器的高度保持不變,齒輪軸為斜齒,因此齒輪軸必須按螺旋角的大小進行回轉運動??紤]到在感應器的一百八十度對面加一套導向機構,利用溜板箱帶動感應器運動的同時,導向機構帶動齒輪軸同步旋轉,這樣兩個運動同步進行,就可以達到淬火要求。導向原理如圖1所示。
圖1
淬火時有幾點需要注意。導向棒的長度一定要足夠長,保證在感應器進入齒溝之前導向棒已經(jīng)開始導向,而且在感應器離開工件之前導向棒還要繼續(xù)導向一定距離;導向棒在高度上、前后、左右在一定范圍內能夠進行調整,使之導向順暢;導向棒材料選用尼龍棒,這樣既不會研傷齒輪軸齒面,又能夠確保導向安全可靠;在導向棒的兩端加工出錐度,便于導向棒順利進入齒溝進行導向。
感應器是將中頻電流轉化成中頻磁場對工件實行加熱的能量轉換器。它直接影響工件加熱的質量及設備效率。感應器在設計制造適應保證使工件表面有符合要求的均勻化層分布,高的電效率,足夠的機械強度,便于安裝調整,操作方便等條件。沿齒溝中頻淬火感應器是齒輪表面淬火的重要工具,其質量與精度的好壞將直接影響齒面淬火的質量與效率。在設計制作感應器時要嚴格控制各部位的尺寸及精度,才能滿足淬火要求,提高淬火質量。
沿齒溝中頻淬火感應器主要由接緣板、連接板、齒形部分和導磁體組成。接緣板用150mm×50mm×10mm的紫銅板制作。鉆3個Φ12mm的孔與淬火變壓器接緣板用銅螺栓把合連接。齒形部分用方形紫銅管制作。根據(jù)齒形用方形紫銅管制作兩匝感應器頭部,使感應器頭部外表面與齒面的間隙為2mm。將兩匝感應器頭部焊接在一起,將其中一匝在齒形部鉆一排Φ1.2mm的孔作為齒面冷卻的噴水孔。用5mm厚的紫銅板作連接板將感應器頭部與接緣板焊接在一起。導磁體用0.3mm的硅鋼片制作。把硅鋼片剪切成型后經(jīng)磷化處理后就可使用。普通感應器長度一般為300mm。齒輪軸在C650淬火機床上裝卡后,變壓器接緣板離齒面的距離只有150mm,因此,感應器長度必須小于150mm。這就給感應器制作增加了難度。只有把連接板與感應器頭部縮短,還要保證齒形部分和裝卡導磁體方便。經(jīng)多方努力從新制作了一個合適的感應器。
齒輪軸的材質為42CrMo、模數(shù)28、螺旋角11°,要求齒面硬度 HRC45~52.根據(jù)技術要求,采用沿齒溝中頻淬火,調試后確定淬火參數(shù)如表1.表淬后實測齒面硬度為HRC47~52完全符合圖紙要求。
表1
實踐證明淬火后的齒輪軸硬度均勻完全符合圖紙各項要求,而且變形量小,給后序磨齒加工節(jié)約了時間。復合主減速機齒輪軸在C650淬火機床上替代埋油淬火對齒面進行表面淬火的順利進行,彌補了埋油淬火機床拆除后對大模數(shù)齒輪軸淬火的不足,不但保證了齒輪軸的淬火質量要求,保證了生產(chǎn)進度,而且還為公司節(jié)約了成本,為大模數(shù)齒輪軸的表面淬火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