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蕁鮮,唐萬兵
(1.湖北省利川市民族中醫(yī)院檢驗科,湖北利川 445400;2.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人民醫(yī)院輸血科,廣東深圳 518172)
單采血小板輸注用于治療血小板減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患者在多次輸血、妊娠、器官移植后,易產(chǎn)生同種免疫抗體,導(dǎo)致血小板輸注無效(refractoriness to platelet transfusion,RPT)。RPT是指患者在輸注血小板后未產(chǎn)生適當?shù)姆磻?yīng),即輸入的血小板在體內(nèi)存活期很短,血小板糾正計數(shù)指數(shù)(correected count increment,CCI)或血小板恢復(fù)百分率(percent platelet recovery,PPR)很低。筆者對我院95例患者223例次單采血小板輸注情況及效果進行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2004年1月~2009年4月,我院95例患者223例次輸注單采血小板,其中,男59例,女36例;年齡8~85歲,平均46歲。
用Sysmex XT-1800i五分類血細胞計數(shù)儀測定血小板。
單采血小板由恩施自治州血站提供,1個治療量單采血小板≥2.5×1011/袋,約(200±50)ml。
以患者最大耐受盡快輸注,輸注指征為血小板計數(shù)<20×109/L。
1.5.1 直接觀察 輸注足量單采血小板后,出血癥狀未改善或出血趨勢加重,以及輸注血小板1 h和24 h后血小板計數(shù)未增加,則判斷血小板輸注無效。
1.5.2 血小板糾正計數(shù)指數(shù)(CCI)CCI=血小板增加數(shù)(109/L)×體表面積(m2)/輸入血小板數(shù)(×1011),體表面積=0.0061×患者身高(cm)+0.0128×患者體重(kg)-0.01529。 輸注血小板 1 h后 CCI<7.5,24 h后 CCI<4.5,如果連續(xù) 2次輸注血小板即是如此,則判斷血小板輸注無效。
1.5.3 血小板恢復(fù)百分率(PPR)PPR=(輸注后血小板計數(shù)-輸注前血小板計數(shù))×全血容量/(輸注血小板總數(shù)×P)×100%,其中,血容量=體表面積×2.5,P=2/3。 若輸注 1 h后,PPR<30%,24 h后PPR<20%,則判斷血小板輸注無效。
采用χ2檢驗。
見表 1。
3.1.1 非免疫性因素 大多數(shù)血小板輸注無效是由非免疫性因素引起[1],如輸注時間過長、發(fā)熱感染、抗生素應(yīng)用、血小板成分制品的質(zhì)量、脾亢、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等。①單采血小板輸注應(yīng)以患者最大耐受盡快輸注,如輸注時間過長則效果較差。②感染期的血小板暴露于隱抗原,發(fā)熱時人體產(chǎn)生致熱源,如IL-1、IL-6、TNF、PGE2等激活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并通過此系統(tǒng)清除這些被抗體包裹的血小板。G-敗血癥更為明顯,有關(guān)證據(jù)是感染期血小板相關(guān)IgG(PAIgG)的水平升高。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VHD)和巨細胞病毒感染也能增加PAIgG水平,增加從循環(huán)中清除的血小板數(shù)量。③常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藥物(如青霉素、鏈霉素、兩性霉素B、)可致骨髓毒性、非免疫或抗體介導(dǎo)的血小板破壞。④輸注冷凍單采血小板,保存期溫度不合適,血小板在輸注前破壞較多,導(dǎo)致血小板數(shù)量不足。⑤脾亢時骨髓生成及輸注后的血小板被過度滯留。⑥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患者凝血系統(tǒng)激活后,消耗大量血小板,并超過了血小板補充數(shù)量。
表1 18例RPT結(jié)果分析(例)
3.1.2 免疫性因素 引起免疫性單采血小板無效輸注最常見的原因是HLA抗原?;颊叨啻屋斪尾裳“搴?,產(chǎn)生的抗體主要是針對HLA-Ⅰ類抗原產(chǎn)生的同種抗體。因此在患者與供者之間進行HLA-A和B抗原匹配是同種免疫患者的主要選擇。Rebulla等[2]發(fā)現(xiàn)交叉匹配陰性的比隨機的效果好,其次是HPA同種抗體。高建國等[3]報道RPT患者血小板抗體陽性率僅為16%,說明RPT大多數(shù)由非免疫性因素所致;在引起RPT的血小板抗體中,又以HLA抗體為主(93.75%),HPA抗體僅占6.25%,說明免疫性因素所致的RPT主要為HLA抗體,與Lawrence等[4]報道基本一致。表1結(jié)果顯示血液系統(tǒng)輸注單采血小板無效率明顯高于其他疾病患者,說明在血液病的治療過程中會不斷產(chǎn)生同種免疫性抗體,使單采血小板輸注有效率降低。
3.2.1 單采血小板的選擇 一般盡量選擇輸注新鮮、高質(zhì)量、足量的單采血小板,以患者最大耐受盡快輸注,輸注前要控制感染,并避免使用對血小板有影響的抗生素,充分考慮脾亢、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等消耗血小板的因素。
3.2.2 無效輸注時的選擇 如果考慮是同種免疫因素造成無效輸注,則輸注前要進行HLA配型,必要時HPA也要相配。血小板輸注前濾除白細胞能明顯減少輸入的白細胞數(shù)量,而紫外線照射可以破壞殘存白細胞活性,免疫抑制藥物也能減輕同種免疫所致血小板無效輸注的程度[5-6]。
綜上所述,臨床盡量避免濫用單采血小板,根據(jù)患者一般狀況、出血情況及血小板計數(shù),充分考慮非免疫因素和免疫因素,才能提高單采血小板輸注的有效率。
[1]Davis KB,Slichter SJ,Corash L.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andpercent platelet recovery as measures of posttransfusion platelet response:problems and a solution[J].Transfusion,1999,39(6):586-592.
[2]Rebulla P,Morelati F,Revelli N,et al.Outcome of an automated procedure for the selection of effective plaelets for patients refractory to random donors based on cross-matching locally available platelets products[J].Br J Haematol,2004,125(1):83.
[3]高建國,閻先山,董永新.血小板輸注無效患者血小板抗體的檢測[J].青海醫(yī)藥雜志,2007,37(6):62-63.
[4]Lawrence D,Garratty G,Calhoun L,et al.Selecting donors of platelets for refractory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HLA antibody specificity[J].Transfusion,2000,40(12):1446-1455.
[5]孫斌,石安平.9例機采濃縮血小板輸注無效原因分析[J].內(nèi)蒙古醫(yī)學(xué)雜志,2005,37(1):123-124.
[6]方檀,王初.20例機采濃縮血小板輸注無效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綜合版,2006,8(20):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