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平衡理論看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

      2010-08-15 00:45:53黃東明
      黨史文苑 2010年7期
      關鍵詞:教育法教育者態(tài)度

      黃東明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 100872)

      一、平衡理論簡介

      1958年美國心理學家弗里茨·海德提出了“平衡理論”,該理論又被稱為“P-O-X理論”。P代表認知者,即主體的人;O代表客體的人,即參考者;X代表認知對象,即客體事物。認知者(P)、參考者(O)和認知對象(X)構成一個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封閉系統(tǒng)。海德的平衡理論原則上與費斯汀格的認知失調理論是相同的,但海德強調一個人對某一認知對象的態(tài)度常常受他人對該對象態(tài)度的影響。海德認為,一個態(tài)度實際上受另外兩個態(tài)度的影響,即某人對事物的態(tài)度,受參考者對事物的態(tài)度和這個人對參考者的態(tài)度的影響。如果后兩種態(tài)度同第一種態(tài)度不協(xié)調,就可能出現(xiàn)心理上的緊張、不安和不愉快等不平衡狀態(tài);如果后兩種態(tài)度同第一種態(tài)度相一致,就可能出現(xiàn)平衡狀態(tài)。

      平衡理論認為,不平衡狀態(tài)帶來的緊張、不安和不愉快,使人有一種自然的轉變?yōu)槠胶鉅顟B(tài)的趨向和要求,而這正是態(tài)度轉變的內在根據(jù),因為人總是喜歡平衡的狀態(tài)。當人處在不平衡狀態(tài)時,必然要轉變一個態(tài)度才能達到平衡:或者主體轉變對對象的態(tài)度,或者參考者轉變對對象的態(tài)度,或者主體轉變對參考者的態(tài)度。一般而言,對主體來說只有兩種選擇,他要么改變自己對對象的態(tài)度,要么改變自己對參考者的態(tài)度。只有強者,不但不會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而且還會強烈要求別人改變態(tài)度以同他的態(tài)度保持一致。[1]

      二、平衡理論與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發(fā)展

      平衡理論強調一個人的態(tài)度受到其他人的態(tài)度的強烈影響,這是很有見地的。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由于思想解放運動的深入進行,社會環(huán)境變得更加開放和寬松,人們往往十分重視張揚自我的個性和特色,這就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較大差異。然而,人是群居的動物,人總是希望在同類中尋求一種歸屬感和安全感,這是由人的社會屬性決定的。人需要有自己的個性,他更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可和支持。因此,當個體在某一方面的態(tài)度與別人不同時,他就會思考到底誰對誰錯的問題。也許在僅僅有個別人與自己的觀點不一樣的情況下還不至于導致個體太大的心理不平衡,因為他可以認為是對方錯了。但如果將參考者的范圍擴大,把團體、群體、組織、社會等作為參考者時,這時參考者的影響力就相當大了,大到甚至讓人無法回避,不得不承認是自己的問題或者不得不服從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實際上,外在環(huán)境總是以它特有的方式向個體傳達信息,這些信息包含了環(huán)境對個體的要求、期望和鼓勵。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環(huán)境也是參考者,一個時刻存在的參考者,一個不容拒絕的參考者。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社會存在對應于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意識起決定作用的主要是社會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分為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環(huán)境。物質環(huán)境從總體上決定了絕大多數(sh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性質和方向。精神環(huán)境包括政治生活狀況、文化生活氛圍、政治規(guī)范、法律規(guī)范、道德規(guī)范和思想政治教育等等,它們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發(fā)展產(chǎn)生著重大影響,起著直接的推動和制約作用。[2]人際環(huán)境是由一定的人際關系形成的,人際環(huán)境是社會精神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也是社會存在的組成部分。人際環(huán)境是客觀的,對人產(chǎn)生著客觀的影響。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是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發(fā)展過程是外部制約與內在轉化的辯證統(tǒng)一。其中,作為客觀因素的社會環(huán)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決定了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發(fā)展。平衡理論突出了人際關系對人的態(tài)度的影響,而人際關系構成了人際環(huán)境從而成為社會環(huán)境的一部分,態(tài)度的改變在某種意義上又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發(fā)展的過程,因而該理論對于思想政治工作是頗有指導價值的。

      三、平衡理論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啟示

      1.提高教育者的威信。

      根據(jù)平衡理論,當主體與參考者對同一事物的意見相左時,主體體驗到一種不平衡的感覺,為了消除這種感覺,對主體來說主要有兩種選擇,要么改變對事物的態(tài)度,要么改變對參考者的態(tài)度。為了使主體改變對事物的態(tài)度而不是改變對參考者的態(tài)度,就必須使參考者具有足夠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主要通過參考者的威信體現(xiàn)出來。把這個理論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主體就變成教育對象,參考者就變成教育者,客體事物就變成社會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為了使教育對象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品德而不是對教育者的教育活動無動于衷甚至不屑一顧,就必須使教育者具有相當?shù)耐?。教育者的威信由兩個因素構成,即專業(yè)性和可信性。[3]

      專業(yè)性指專家身份,包括教育者的社會地位、文化水平、職業(yè)、資歷、年齡等。在筆者看來,建立一支職業(yè)化的政工隊伍是非常必要的。我國主張以專兼結合的方式來發(fā)展政工隊伍,試圖做到專業(yè)思想政治工作者與兼職思想政治工作者雙管齊下。然而,現(xiàn)實的情況是,整個社會的思想政治工作大部分依賴兼職思想政治工作者來承擔,專業(yè)的政工隊伍少之又少,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無組織、無計劃狀態(tài),嚴重影響了這項工作的效率和嚴肅性。只有建立和發(fā)展一支朝氣蓬勃的專職政工隊伍,讓他們接受專業(yè)的培養(yǎng)和訓練,使他們專門從事思想政治教育,這樣才能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才能提高教育者的專業(yè)性和效率,也才能最終樹立起他們的威信。

      可信性與教育者的人格特征、外表儀態(tài)以及講話時的信心、語氣等有關。筆者以為,教育者的榜樣作用是對其可信性的最好注解。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榜樣值得人們去模仿。榜樣之所以成為榜樣,是因為他們具有出眾的人格魅力。教育者最大的人格魅力在于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教育者是要向教育對象灌輸一定的觀點和理論的,要成為一個具有強烈人格魅力的教育者,他對自己所講的觀點和理論應該是持肯定態(tài)度的,他最好能夠把這些觀點和理論完全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并且在實際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只有這樣的教育者才是值得信賴的,教育對象會被他的執(zhí)著和熱情感染并自覺地接受他所傳授的內容。教育者的真正力量在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于以一種可信性來感動所有的人。

      2.合理利用反面典型教育法。

      平衡理論告訴我們,當主體與參考者不相容并且他們對事物持相同的態(tài)度時,主體內心就會失衡,為了避免這種令人不愉快的狀態(tài),主體就要避免像參考者一樣對待事物。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如果參考者是一個壞人壞事的代表,而教育對象又不想與之同流合污的話,那么他就應該反省自己是否犯了同樣的錯誤,是的話就積極改正,不是的話就提醒自己不能步參考者的后塵。這就是反面典型教育法的作用原理。

      榜樣是一種正面典型,他們的高大形象鼓舞和激勵著教育對象見賢思齊。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如果運用得當,反面典型同樣能起到教育人的效果。跟正面典型教育法的勸善不同,反面典型教育法在于戒惡,它告訴人們什么是壞人壞事。如果說正面典型教育法在于弘揚真、善、美,那么反面典型教育法就在于揭露假、惡、丑。我們不但要知道什么是好的,從而樹立一個思想境界上的奮斗目標;我們還應該知道什么是不好的,從而改正或者警戒一些壞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腐敗分子和違法犯罪現(xiàn)象就是很好的反面典型,通過對他們的揭批,全社會都將受到教育。

      正面典型教育法和反面典型教育法是相輔相成的,應該配合使用。不過,在利用反面典型教育法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與正面典型教育法相比,反面典型教育法只起輔助作用,對它的使用不應太過廣泛,因為社會最需要的始終是一股浩然正氣,社會的主流取向決定了這個社會的發(fā)展,壞人壞事宣傳得太多很可能會引起人們思想的混亂。其次,反面教材的選取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隨便把犯了過錯的人當作批判的對象,作為反面典型的只能是那些在法律或道德上存在重大罪過和錯誤并且無法挽回的壞分子。再次,在揭批這些壞分子時,既要指出他們犯了什么錯誤,又要指出他們錯誤的原因,還要指出如何避免犯類似的錯誤。

      3.要形成教育合力。

      通過對平衡理論的合理引申,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當參考者是社會時,主體與參考者意見的不一致只能通過改變主體的態(tài)度來協(xié)調。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與個體相比,社會是一個巨大而不可抗拒的存在。然而,這里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社會沒有形成較為強烈而一致的態(tài)度取向,這時雖然主體試圖去修正他的態(tài)度,但因為社會沒有給他明確的方向指引,他就會無所適從,不知所措,甚至誤入歧途。在這種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值得懷疑的。因此,必須整合社會各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使之形成教育合力,從而達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筆者認為,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是形成教育合力的治本之策。

      我們知道,事物的性質和發(fā)展方向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中國是一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要想保證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必須堅持指導思想的一元化。如果忽視甚至放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搞所謂指導思想多元化,那么隨著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改變,中國社會的性質將發(fā)生改變,這一定要引起我們的警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我國進入了多元化時代,從總體上來說,文化多元化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雖然社會生活多元化是當今中國的一大特征,但我國的指導思想不能搞多元化,必須弘揚主旋律,必須保證和加強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思想領域的主流性質和主心骨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弘揚主旋律的關鍵舉措,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來武裝廣大人民的思想。

      [1]張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25.

      [2]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6—97.

      [3]楊芷英,王希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32.

      猜你喜歡
      教育法教育者態(tài)度
      思考
      中國火炬(2024年4期)2024-05-18 06:50:49
      張慧萍:做有情懷、有溫度的教育者
      工會博覽(2023年1期)2023-02-11 11:57:46
      態(tài)度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8
      別人對你的態(tài)度,都是你允許的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32
      夏天好煩 懶也能穿出態(tài)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19:28
      態(tài)度決定一切
      與兩位美國音樂教育者的對話——記于“2015中國音樂教育大會”
      《職業(yè)教育法》重要問題修訂意見的調查
      道德教育者專長性的失落與重構
      探索(2013年4期)2013-07-24 08:56:42
      我國加緊修訂(職業(yè)教育法)健全完善相關制度
      虎林市| 虎林市| 江阴市| 泰宁县| 平塘县| 莫力| 阜新| 塔河县| 綦江县| 洪雅县| 常山县| 凭祥市| 芦溪县| 会昌县| 龙泉市| 乌审旗| 富川| 正宁县| 宝鸡市| 敦煌市| 来宾市| 安丘市| 土默特右旗| 开平市| 广德县| 苏尼特左旗| 布尔津县| 澄迈县| 阿巴嘎旗| 贞丰县| 仙居县| 汉川市| 霍州市| 自治县| 德昌县| 淄博市| 青龙| 乐清市| 江永县| 甘孜| 马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