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虞友娜
游覽梅家塢的時光,真是有意外的驚喜。梅家塢與西湖隔山毗鄰,沿著梅靈路,穿過梅靈隧道,車子一路輕松前行。天氣晴好,不過20分鐘,梅家塢入村口牌坊赫然入目。我和6歲稚子立刻不安生起來,搖下車窗,使勁伸長脖子朝四外看,只見四周青山環(huán)繞、茶樹疊嶂,連空氣中仿佛也流淌著綠。我貪婪地深呼吸。
車減了速,沿著南北方向綿延伸展的公路緩緩前行。公路兩旁,一幢幢農(nóng)家小院錯落有致,粉墻黛瓦、飛檐翹角、花窗木廊、清新秀麗的江南古民居令人賞心悅目。一面面寫著“村外村”、“百年茶樓”、“梅桂苑”的招牌和彩旗把小院點綴得生機盎然。院落陽臺上都擺放著茶桌和大陽傘,三三兩兩的茶客隨意坐著,品著茶,聽不清他們的言談,但見笑容洋溢,那股悠閑自在勁兒誘惑著還裝載在車里的我直想跳離車子,融入其中。
車駛?cè)肓霜M長的山谷地帶。兩邊呈梯形走向的山上、田里茶樹連著茶樹,綠浪無邊。穿著各色的采茶女頭戴斗笠、草帽,腰挎竹簍、茶筐,穿行于茶蓬之間,巧手上下翻飛,“秀翠名湖,游目頻來過溪處。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時?!眲e有一番茶鄉(xiāng)風情。
“梅家塢是與龍井、獅峰齊名的龍井茶鄉(xiāng)。一般龍井的出芽期是在3月初,到清明前采摘制作出來的茶葉就叫做明前茶。明前茶可是綠茶中的貴族哦?!迸笥押軐I(yè)地介紹著。
路漸呈上坡之勢,兩邊泊滿了大小車輛。我們也泊了車,往獅峰山上走去。
邊聊邊走,就來到了著名的老龍井“十八棵御茶”樹前。傳說乾隆當年下江南時,曾游龍井,并在這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茶園親自采摘過龍井茶,這被采摘過的18棵茶樹,就被封作“十八棵御茶”,從此名聲大振。此刻,它們伴隨著美麗的傳說,沐浴著清明的陽光,靜靜地生長在幽谷中。靜立在它們面前,我恍惚回到了古代,感到時間流逝緩慢了,動作和心跳也不由自主地放松了。
我們來到老龍井前的茶苑里。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茶園鋪滿山間,空氣是如此清新,令人心曠神怡!手捧明凈的玻璃茶杯,觀望綠茶在清水里舒展輕舞,體驗清代錢塘人陸次云在《湖儒雜記》中所論:“龍井茶,真者甘香不洌,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后覺有一種太和之氣,留于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p>
“山飲西湖,霧生龍井”,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龍井的原產(chǎn)地梅家塢,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這里的山雖然海拔只有兩三百米,但山頂上常年云煙繚繞,霧氣靄靄,空氣濕度大,特別適合茶樹的生長。這里擁有全球唯一的白沙土壤,也是讓龍井茶位居名茶榜首的原因之一。一代又一代的梅家塢茶農(nóng)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打理著茶園。歷代國家領導人對龍井茶熱切關注,19 57年至19 63年間,周總理曾先后5次來到梅家塢視察、指導工作,并將梅家塢作為指導全國農(nóng)村工作的聯(lián)系點,促進龍井這一品牌更快、更好的發(fā)展。李鵬揮毫題下的“山好、水好、茶好、人好、風光好,這里是個好地方”,讓梅家塢人民一直都引以為傲。
“瓦屋紙窗,清泉綠茶,得半日之閑,抵十年塵夢?!痹谶@紛繁的城市生活的邊緣,走進梅家塢,守候心靈寧靜的一隅,“暖風吹來挑花開,斜坐休閑喝龍井。忘卻何處有功名,只知生活快樂事?!?/p>
當我們滿攜著梅家塢的明前茶,重又經(jīng)過入村口牌坊時,我驀然想起了一位杭州的作家曾說過的一句很有詩意的話:“茶本身就是最好的散文”。多么希望明天的梅家塢,依然如“一滴好水,任它來去,不要用我們的眼光,誤了它的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