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霞 馬正華
住院老年患者心理護理及其創(chuàng)新性研究
李秀霞 馬正華
住院老年患者;心理問題;心理護理
介紹了住院老年患者心理問題,并給出了老年患者心理護理新的創(chuàng)新-有效溝通。
1.1 焦慮不安 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每個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為明顯。他們對自己所患何病,嚴重程度,何時才能治好等還不清楚,因此焦慮不安,表現為煩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護理原則:解釋-放松疏導。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予以認真的解釋,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況除外如癌癥患者等),指出焦慮不安產生的原因及不利影響,并進行放松訓練?;颊咭话愣寄芙蛹{護士的意見,在較短的時間里消除或減輕這種心理,睡眠及飲食狀況會有明顯改善。
1.2 孤獨寂寞 主要出現在住院時間較長缺少親人陪護的患者。這類患者多性格內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語,其他患者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來探視,患者感到非常孤獨,十分寂寞,表現為無所事是,情緒低沉,常常臥床等。
護理原則:建立與病友進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獨寂寞的最好方法。這類患者雖表面沉寂,但內心情感豐富。在護理上要主動與患者接觸,交流思想,首先成為患者交往的對象,然后幫助患者與其他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還可引導患者參加一些切實可行的活動,如讀書、下棋、打太極拳等。
例1,女68歲,臨床診斷“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家里人來的時間比較少,患者很少講話,不愿意活動,在床上長時間靜臥。作為我們護理人員和患者接觸比較密切,所以我們就主動同她交談,有針對性地將同病室的患者集中起來坐在一起,嘮嘮家常,舒緩患者的不良心態(tài),并向患者講解交往的好處和方法,鼓勵她多和別人接觸。經過一段時間,患者已和病友們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獨寂寞了。
1.3 悲觀消極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種日落黃昏的感覺,這種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負性增強,產生悲觀失望的心理,認為自己沒用了,還要給別人增加負擔,所以求治的主動性不高,往往被動配合治療。主要見于平素自尊心和獨立性較強且病情較重的患者。
護理原則:關心-支持-鼓勵。患者這一心理產生的基礎是不敢面對現實,其實是一種逃避行為。針對這種情況要取得家屬的配合,主動關心患者,使患者認識到親人們愛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復,講解主動配合治療的意義,在精神上要首先戰(zhàn)勝自己。對患者每一點認識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應該指出的是,家屬的關心與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1.4 恐懼緊張 主要見于病情加重或癌癥患者,認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與求生的本能形成強烈沖突,因此產生恐懼緊張。
對這類患者要給以更多的同情,護理要更加細心,服務周到,言行要謹慎,不要讓患者感覺到病情危重,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同時向患者講明病情波動是常見的,可以減輕恐懼心理。
例如有的肺癌患者,病情加重,咳嗽加劇伴咳血,胸痛明顯加重,患者異??謶?。我們在加強醫(yī)療護理措施減輕患者痛苦的同時,告訴患者這是肺結核所致,隨著上述癥狀的緩解,患者也減輕了心理負性壓力,后雖死亡,但在這期間患者恐懼緊張心理明顯減輕,減少了臨終前期的心理壓力。
1.5 疑心重 在老年患者中較為多見,此類患者多具有固執(zhí)、吝嗇、謹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的性格特點。表現為過分關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點不適,就懷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種疾病。
護理原則:有充分依據的適度保證-疏導-解釋。
1.6 情緒不穩(wěn) 多見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愛挑剔等特點的患者,對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適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發(fā)泄出來,對象常常是護士或陪護人員。
對此類患者要理解,寬容和忍讓,同時進行開導,給以周到的服務去感動患者,使其改變態(tài)度。有的冠心病患者,總是嫌別人講話聲音大,護士打針太疼,動作不輕柔等而大聲斥責。對此,我們不計較,反而更加關心他幫助他,在護理操作上動作更加柔和細致,患者很受感動,后來向我們再三道歉。
1.7 過分依賴 老年住院患者不同程度存在這一心理,但以依賴性較強和長期有人陪護的患者為明顯。他們事事想讓別人幫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適應了在別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賴性,對康復十分有害。
護理原則:向患者講解活動的重要性,鼓勵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減少不必要的幫助,根據病情制定每日活動計劃。
2.1 語言性溝通
2.1.1 勸說開導 歷代名醫(yī)一再提倡“善醫(yī)者,必先醫(yī)其心,而后醫(yī)其身”。故護理人員應“視人猶己”,滿腔熱情對待患者,要主動找患者交談,對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關心同情和體諒患者,把患者的痛苦視為親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見彼苦惱,若己有之”?;颊弑^失望時,護理人員要主動、熱情地鼓勵患者,使之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語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故護理人員與患者應“兩神相照,兩心相注”,耐心說理開導,達到有效溝通,通過護理人員的語言威力,誘導鼓勵患者,使其提高機體對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臟腑功能的協調,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復。
2.1.2 交心談心 可以通過交心談心的方式,接近患者,閑談,聊天,拉家常,“問者不覺煩,病者不覺厭”,這樣可以詳細了解患者得病的根本原因,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演變過程,患者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尤其是疾病發(fā)生以后的思想情緒的急劇變化,可以進一步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知識基礎,以及對疾病的認識,也可以進一步了解對疾病的態(tài)度,是緊張害怕、恐懼還是樂觀,有沒有戰(zhàn)勝疾病的堅強意志,同時還可以了解患者家屬的思想狀況,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實際困難。這樣,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極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為治療疾病做好心理上的準備。[3]
2.2 非語言性溝通
2.2.1 移情相制
2.2.1.1 移情 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轉移。通過語言、行動等方式,調動患者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內守狀態(tài),移易精氣,變利氣血,調動人體自身的祛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將注意力經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變重,怕不易治愈,怕因病影響工作、勞動、學習和生活,整天圍繞著疾病胡思亂想,陷入苦悶,煩惱和憂愁之中,甚至緊張、惶惶不可終日。對于這類患者,護理中可采取誘導的方法轉移注意力,轉內病為外病,轉心病為腿病,以不治為乃治,每每收到不藥而愈的療效。還可以在病區(qū)加強有效衛(wèi)生宣教,組織衛(wèi)生知識小講課,講些預后好的病例給患者聽,以解除顧慮。也可以在病區(qū)建立病房閱覽室,購些書報雜志給患者看,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組織一些體育活動,如做健身操、氣功、太極拳等,以增強體質。還可以組織患者搞些娛樂活動。
2.2.1.2 相制 相制,即是以一種情志抑制另一種情志,達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的一種精神療法。如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對憂傷的患者給予更多的照顧,關心他們的生活,以真誠的態(tài)度聆聽他們的煩惱的訴說,并且有意識地多說些令人愉快的事或笑話,讓其聽聽相聲,看看喜劇,保持一種愉快的情緒,以制約憂傷之情,這正是中醫(yī)學中獨特的情志治療方法-“喜勝憂”的思想體現。
在新的護理模式中,護理工作已不是簡單的打針、發(fā)藥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護理在內的更為復雜的,具有獨立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這些創(chuàng)造性活動需要通過有效的護患溝通來完成,有效溝通則是實施心身整體護理的關鍵,通過有效溝通來提高護理質量,使患者從身心兩方面得到最滿意的康復。
[1]賈紅芳,鄧原琴.老年病人的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家庭護士,2006,4(10c):3031.
[2]尤黎明.內科護理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359.
[3]沈傳華.奧瑞父母自護模式在老年病人護理中運用.護理研究,200,22(6c);1618-1619.
132001 吉林市第二中心醫(yī)院門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