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啟權(quán),呂昌濤
(1.貴州省思南縣氣象局,貴州 思南 554300;2.貴州省銅仁地區(qū)氣象局,貴州 銅仁 554300)
如何分辨夜間近地面的雨珠和露珠
冉啟權(quán)1,呂昌濤2
(1.貴州省思南縣氣象局,貴州 思南 554300;2.貴州省銅仁地區(qū)氣象局,貴州 銅仁 554300)
夜間降水停止后的露和雨點極容易混淆,以致于發(fā)生漏記露或多記露的現(xiàn)象存在。該文從露的氣象定義以及露的生成條件著手,討論夜間降水停止后露的辨別方法。認為:①雨止后,地面植物尖端發(fā)現(xiàn)有形狀規(guī)則的圓形水珠生成,即使植物軀干上存在降水濕斑,都必須記錄露;②雨止,只有殘留在地面植物上的邊緣不規(guī)則的扁平濕斑,不能記成露;③切記連續(xù)降水過程中記錄露。
分辨;露珠;雨珠
夜間降水停止后,往往在近地面小草葉片上吸附著一些圓圓的小水珠,這些小水珠到底屬于什么?是雨滴還是露珠?雨后會不會有露生成?天氣現(xiàn)象欄在雨后能不能記載露的現(xiàn)象?有人認為這些小水珠是雨滴殘留,不必記錄。有人認為是降水停止后生成的露,應(yīng)記錄露。有的人甚至不知道雨后到底會不會有露生成而干脆不予理睬,使天氣現(xiàn)象的記錄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漏記,造成天氣現(xiàn)象的記錄不能客觀全面的反映出當(dāng)時的天氣狀況。為了使天氣現(xiàn)象記錄盡量反映大氣的真實狀況,本人認為有必要將這個問題提出來進行討論。
從露的氣象學(xué)定義和露形成條件以及形成過程來看,露是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在地表或地物上凝結(jié)而成的水滴。傍晚或夜間,地面或地物由于支出輻射大于收入輻射而逐漸冷卻,從而使貼近地面的空氣降溫,當(dāng)其溫度降到露點溫度以下,即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含量過飽和時,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會有水汽凝結(jié)而生成露珠。由于露是液態(tài)水滴,因而在露生成時,貼地或貼近地物表面的氣溫應(yīng) >0℃。
根據(jù)前面的敘述可知,露是由近地面層的空氣中的過飽和水汽在地表或地物上直接凝結(jié)而成的。形成露的關(guān)鍵條件有兩條[1]:一是近地面空氣中要有充足的水汽含量;二是近地面溫度降到露點以下,使空氣中的水汽含量達到過飽和狀態(tài)。夜間降雨停止后,近地面空氣中水汽含量增高,空氣濕度增大,溫度降低,很有可能達到形成露的關(guān)鍵條件,即在降雨后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含量達到過飽和狀態(tài),因此夜間降雨停止后極有可能生成露。
在日常生活中會發(fā)現(xiàn),夏季,生長在水田里的水稻的葉片上每天都有露水生成,而生長在旱地里的小草的葉片上則不一定每天都有露水生成。即使它們都有露水生成,其生成的早遲和生成的量以及消失的快慢也有區(qū)別,水稻葉片上生成的露水生成的早且相對較多,消失得也相對較快。之所以有這個區(qū)別,原因就在于:夜間水田的近地面層的空氣中水汽含量高,濕度大,在同樣的溫度條件下水汽含量很容易形成過飽和狀態(tài),而生成露。相對來講,夜間旱地的近地面層的空氣中水汽含量低,濕度小,在同樣溫度條件下水汽含量不容易形成過飽和狀態(tài),因此也就不容易生成露。如果把夜間雨后的濕地比作水田,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夜間雨后可能有露生成。
再從雨與地面物體接觸后的狀況以及露在地表或地物上生成后的形態(tài)來分析一下夜間雨后露珠與雨斑的區(qū)別。
雨從空中落下具有一定的動能,它對地面物體具有一定的沖擊力。雨又是液態(tài)的,形狀易變。在沖擊力的作用下,當(dāng)雨從空中降落下來與地面物體接觸后只會形成濕斑,有的沖擊地面后直墜地面,浸入土層,不會形成圓珠,更不可能以小圓珠的形狀附著在小草的葉邊或葉尖上。而露是由地面層的過飽和空氣在近地面物體上慢慢由水汽逐漸凝結(jié)而成的,它不存在對地面物體的沖擊力這個因素,因此它形成后能夠以小圓珠的形狀附著在小草的葉邊甚至葉尖上。
在實際觀測工作中曾經(jīng)做過這樣一個小實驗,在值夜班的過程中降雨停止后,專門選了一小塊草地將小草上的雨水用干毛巾擦干,過了一段時間再去觀察,草面上有晶瑩的小水珠,而在這段時間內(nèi)沒有降雨,毫無疑問這些小水珠就是露,而不是雨。
通過前面的分析,有理由相信,在夜間降水停止后是有可能生成露的。在實際觀測工作中如果判斷在降雨停止后確實有露生成時就應(yīng)該在天氣現(xiàn)象欄記上露。但是,也并不是說雨后一定會有露生成。如:冬季夜間,地面溫度的變化與天空狀況密切相關(guān),云層密布時,地溫可能上升,雨止后,不會生成露。所以夜間雨止后,是否記錄露,必須要求值班員根據(jù)當(dāng)時的天氣實況和地面物上水珠的狀態(tài)進行認真仔細的判斷。①雨止后,地面植物尖端發(fā)現(xiàn)有形狀規(guī)則的圓形水珠生成,即使植物軀干上存在降水濕斑,都必須記錄露;②雨止,只有殘留在地面植物上的邊緣不規(guī)則的扁平濕斑,不能記成露;③切記連續(xù)降水過程中記錄露??傊?不要因為前面下了雨就不敢斷定露的存在,也不要因為有可能生成露而將雨誤記成露。是雨的特征就是雨,是露的特征就記露。
[1] 周寶榮,等 .談露的觀測 [J].貴州氣象,2006,30 (3):43.
P412
B
2010-09-10
冉啟權(quán) (1960-),女,工程師,主要從事地面測報工作。
1003-6598(2010)增刊 -02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