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宗教意識對艾略特詩學的影響*

      2010-08-15 00:43:01
      外語與翻譯 2010年3期
      關鍵詞:艾略特荒原基督教

      萬 青

      (永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永州 425100)

      論宗教意識對艾略特詩學的影響*

      萬 青

      (永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永州 425100)

      艾略特是20世紀西方后期象征主義詩歌的杰出代表,他的詩歌熔種種現(xiàn)代觀念和技法于一爐,深刻地改變了英美詩歌的傳統(tǒng),成為西方現(xiàn)代派詩歌最精粹的部分。艾略特的宗教文學觀,實際上是西方傳統(tǒng)基督教信仰的延續(xù),也是西方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歷史積淀。

      艾略特;宗教;詩歌;基督教

      托馬斯·史登斯·艾略特(T·S·Eliot),是20世紀西方后期象征主義詩歌的杰出代表、重要的文學批評家和戲劇家。他通過自已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文學批評改變了一代人的文學趣味,創(chuàng)立了一整套新的鑒賞標準。他的詩歌熔種種現(xiàn)代觀念和技法于一爐,深刻地改變了英美詩歌的傳統(tǒng),成為西方現(xiàn)代派詩歌最精粹的部分;他的戲劇在繼承古希臘戲劇傳統(tǒng)的基礎上,同樣注重觀念和形式的創(chuàng)新,對西方詩劇的發(fā)展做出了新的貢獻;他的批評和理論是新批評文論重要的組成部分,對現(xiàn)代文論的產生和發(fā)展具有深遠意義。

      一、艾略特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

      艾略特1888年生于美國中部密蘇里州的圣路易城,艾略特在名牌學校讀中學,接受了系統(tǒng)、堅實的古典文化教育。1905年,他進入哈佛大學,學習西方現(xiàn)代語言和比較文學,畢業(yè)后到巴黎游學,受到伯格森直覺主義哲學的影響。1911年,他重返哈佛大學攻讀哲學博士學位,對印度哲學和但丁的《神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14年,他獲國外獎學金到德國馬爾堡大學學習,結識了已成名的龐德,并進入以他為核心的文學圈子。1948年,由于“對當代詩歌做出的卓越貢獻和所起的先鋒作用”,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和英王的“勞績勛章”。1952年他就任倫敦圖書館館長,1955年獲歌德獎。1965年在倫敦去世,葬于西斯敏教堂“詩人之角”。

      艾略特的創(chuàng)作從一開始就帶有某種試驗的性質,其詩歌創(chuàng)作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有較大的變化。第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包括1915年至1922年的作品,主要作品有《普魯弗洛克的情歌》、《詩集》等,這一時期通常被稱為“通往《荒原》的歷程”。在前一詩集中他模仿法國象征主義詩人拉夫格的文風,通過一個“過于敏感、過分內省、膽子太小”的中年男子,在求愛過程中的矛盾心理變化,反映了20世紀初歐洲資產階級青年對人生和西方文明的懷疑和幻滅感。在后一詩集中更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對西方現(xiàn)代社會卑鄙、下流、萎靡不振的厭惡。第二個時期包括從1922年至1925年的創(chuàng)作,主要有《荒原》和《空心人》,前者是其代表作,后者通常被認為是他描寫精神空虛的“現(xiàn)代人”的重要作品。詩人以“空心人”、“稻草人”來比喻現(xiàn)代人,生動形象,全詩也彌漫著濃郁的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氣氛。

      第三個時期的創(chuàng)作從《灰星期三》開始,一直到晚年的戲劇創(chuàng)作。1930年的《灰星期三》被認為是作者最終轉向天主教的標志,表明詩人已從早期那種精神無所依托的荒原狀態(tài)轉向了對宗教的信仰。

      長篇組詩《四個四重奏》(1935-1943)是他后期重要的作品,仿照四重奏音樂的結構,分為四個部分。詩作描寫了一個皈依宗教的人在尋找真理的過程中的精神歷程,哲理性最強。詩人在深沉地思考了個人經歷、歷史事跡和人類命運之后,試圖尋找到一種永恒的、普遍的真理,而這種尋找又始終圍繞著時間主題來展開。

      30年代以后,艾略特主要致力于詩體戲劇創(chuàng)作,代表作有《大教堂兇殺案》)、《闔家團圓》等,這些劇本的基本主題是基督教教義。另外,在文學批評方面,他是英美新批評的鼻祖,早在1917年撰寫的《傳統(tǒng)與個人才能》中基本上確定了自己的文學批評原則,認為個人不能超越傳統(tǒng),詩歌創(chuàng)作的“非個性化”等主張。在1919年的《哈姆雷特和他的問題》中提出著名的“客觀對應物”理論,認為詩人“表達感情的惟一途徑”,就是尋找一種“客觀對應物”。

      二、艾略特主要作品的思想發(fā)展

      《杰·阿爾弗列德·普魯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早期詩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創(chuàng)作這首詩時,他還是哈佛大學的學生。全詩于1911年完成,1915年首次發(fā)表在《詩歌》雜志上。這首詩采用意識流和內心獨白的手法表達了一位中年求愛者在激情和膽怯、渴求和畏縮之間的矛盾心理,表達出他對人生,對愛情的態(tài)度。全詩無故事情節(jié),沒有連貫性的結構也沒有時間的推移。詩中人物的思想在行與行之間,段與段之間來回跳躍,在遐想之際偶爾也回到現(xiàn)實中來。詩人有時也用幾行詩描寫現(xiàn)實的景象,以襯托人物當時的心情。

      意識流和內心獨白是這首詩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此外,作者還別出心裁地用了許多象征、比喻和暗指的手法。例如,詩人把寧靜的黃昏比作躺在手術臺上被麻醉了的病人,把長長的街道比喻成一場討厭的用意不良的爭論,把窗外黃色煙霧的繚繞比喻成一只歡蹦跳躍的貓。這樣新穎的比喻在書中比比皆是。這首詩手法上的另一個特點是拐彎抹角地借用其它文學作品的句子,在借用時又賦予新的含意,形成強烈的象征。這些引語都用來服務于詩的主題。全詩引用或借用其它作品的句子共十幾處之多。

      《普魯弗洛克的情歌》雖是艾略特的早期詩作,但就其內容和技巧而言,都體現(xiàn)了艾略特詩歌的特點?!痘脑肥前蕴氐拇碜鳌1驹娦路f的主題和奇特的創(chuàng)作方法引起了西方文學評論界濃厚的興趣。這首總共434行的長詩由五章組成:《死者葬儀》、《對弈》、《火誡》、《水里出死亡》、《雷霆的話》等。

      第一章《死者葬儀》,通過多種引喻、典故、暗示和象征手法,向讀者展現(xiàn)出一幅荒原的凄涼景象——荒蕪、干涸、死亡的土地,空虛孤獨、面臨死亡的人們。詩中各種典故,引語和詩行都在暗示全詩這件一個主題:死亡——再生。這正是大戰(zhàn)后歐洲一代人凄涼孤獨。失望、跡惘的心情的寫照。

      第二章《對弈》,描寫了貴婦人豪華奢侈的生活:“發(fā)亮的寶座”、“七枝光燭臺”,炫目輝煌的緞盒,閃光的珠寶、奇異的合成香料等等。但在這豪華奢侈的生活背后卻是死亡。本章把貴婦人與中下層婦女對比,揭示出在當時那個文明社會里。各階層人們生活沒有目的,沒有意義,雖生猶死,最終必然走向死亡,

      第三章《火誡》,暗示了“再生”的主題,為以“再生”為中心思想的后兩章埋下了伏筆。無論西方或東方的宗教都把火作為毀滅邪惡.拯救靈魂的力量。因而,火是在死亡中再生的象征。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描寫了在水里死亡的腓尼基人弗萊巴斯的形象。這里雖然塑造了一個死的形象,但“水”的意象卻昭示再生。根據(jù)西方宗教,人降生后取名字時需接受洗禮,以示這降生的靈魂在水中得到凈化。

      第五章《雷霆的話》,作者繼續(xù)描繪荒原那干涸、枯竭、瀕臨死亡的慘象?!八劳觥偕笔恰痘脑返闹黝}。《荒原》的主題是渴望新生,人們需要拯救。上帝是萬物的救世主。要拯救世界,要拯救人類,只有信奉宗教。艾略特的這種思想,在當時西方知識界中是普遍的。

      三、基督教對艾略特創(chuàng)作的影響

      艾略特在1927年接受基督教信仰之后,從基督徒的立場出發(fā)。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他的宗教文學觀。艾略特認為。具有偉大價值的文學作品應該是表現(xiàn)了基督教思想情感的作品。他自己的詩歌也正是這一理論的實踐成果。基督教拯救思想貫穿于他的宗教詩歌。

      艾略特的宗教文學觀,實際上是西方傳統(tǒng)基督教信仰的延續(xù),也是西方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歷史積淀。作為一個有著憂患意識的詩人,艾略特回到基督教傳統(tǒng)中。有其必然性。在艾略特看來,西方的藝術正是形成于和發(fā)展于基督教中,歐洲人可以懷疑基督教的真實性,然而他的言談舉止卻逃不出基督教文化的傳統(tǒng),并且必須依賴于那種文化才有其意義。

      在強調作品的基督教思想感情的同時。艾略特也沒有否定作品的文學性。在早期,艾略特非常注重文學的審美性。接受基督教信仰之后,他在表達文學觀時,依然強調作品的審美性。因此,艾略特倡導的宗教文學,并不是那種不講究文學趣味的宣教文學,在他看來,具有偉大價值的文學作品必須也是符合文學標準的。他反對那種純粹的、蓄意的并具有挑戰(zhàn)性的基督教護教文學。艾略特的宗教詩歌融合了文學的審美性和基督教的思想感情。是完美的藝術形式和深邃的基督教思想之結晶。

      [1]張劍.艾略特與英國浪漫主義傳統(tǒng)[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6.

      [2]丁子春.歐美現(xiàn)代主義文藝思潮新論[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2.

      [3]李琪.艾略特的詩歌理論及其創(chuàng)作實踐[J].文學教育,2008, (18).

      [4]李金紅.論T·S·艾略特哲學思想在其現(xiàn)代主義詩歌《荒原》中的運用[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2).

      2010-05-28

      萬青(1975-),女,湖南永州人,講師,碩士。

      猜你喜歡
      艾略特荒原基督教
      英語世界的托·斯·艾略特反猶主義研究
      民族學刊(2022年7期)2023-01-23 04:14:30
      “愛到永遠”
      ———攝影大師艾略特·厄維特拍的一組情侶照片
      北廣人物(2020年42期)2020-11-04 04:56:28
      基督教中國化的神學思考與實踐
      明確路向,踐行基督教中國化——以福建基督教為例
      讀《白狼荒原上的三天三夜》有感
      大城市里的小象
      種類型的“基督教哲學”
      基督教倫理與現(xiàn)代社會工作的發(fā)展
      剖析艾略特《米德爾馬契》中的悲劇性特征
      短篇小說(2014年12期)2014-02-27 08:33:01
      難忘雪漫荒原夜
      中國火炬(2013年9期)2013-07-24 14:19:47
      岐山县| 龙岩市| 宿迁市| 城市| 建昌县| 安康市| 乾安县| 怀来县| 保定市| 兴业县| 宁陵县| 咸阳市| 松滋市| 哈巴河县| 佛学| 开远市| 林西县| 五大连池市| 阿鲁科尔沁旗| 蚌埠市| 鹤庆县| 棋牌| 丰镇市| 惠来县| 景宁| 哈尔滨市| 宁南县| 武穴市| 河西区| 三门县| 玉屏| 乐东| 昌宁县| 富源县| 百色市| 景东| 吉安县| 博兴县| 清新县| 龙川县| 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