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育雜志社社長、總編輯 隋艷春
1950年5月,伴隨著新中國的春風春雨,《天津教育》猶如一顆嫩芽破土而出。60年來,她在風雨中成長壯大,經歷并見證著新中國和天津教育事業(yè)改革與發(fā)展的進程,也在時代的腳步中留下了自己閃光的足跡。60年來,《天津教育》以宣傳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服務教育為崇高使命,在天津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中,發(fā)揮著教育主流媒體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流光飛舞,記憶永駐。經過一代代同人薪火相傳的奮斗,今天,我們聚首《天津教育》創(chuàng)刊60周年。喜悅之外,更是體味到一種歸屬感和價值感。
60年,“你,我,他”會聚成“我們”?!拔覀儭笔枪餐氖鹈?,鐫刻在天津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史冊上?!拔覀儭笔且粋€龐大的整體:上級各有關部門、各級各類學校和兄弟單位是我們的強大后盾,他們的引領、指導和支持,保證辦刊行為“深刻而正確”;多元化的作者群體,是我們深深倚重的戰(zhàn)友,依靠他們,刊物有了果敢創(chuàng)新、自信競爭的基礎;我們視讀者如知音,他們的信任和支持是我們不斷超越的動力,“用心辦刊,辦讀者滿意的期刊”早已鐫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這是我們始終如一的追求……《天津教育》創(chuàng)刊60年來,無數(shù)的“他們”推動著“我們”、豐富著“我們”,成為“我們”中的一員。
咬文嚼字是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必須深沉,因為要思考;我們必須廣博,因為要了解;我們必須敏銳,因為要辨析;我們必須超前,因為要引領……在“非典”肆虐的關頭,堅持在一線采訪報道、選題組稿的,是堅強樂觀的“我們”;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的時刻,于燈下字斟句酌、精雕細刻的,是不知倦怠的“我們”;在烈日當頭、寒風刺骨的日子,深入課堂、活躍在實踐基地的,是牢記職責的“我們”……困難面前,逆境之中,我們要求自己,精神像雜志中的宋體字——“橫平豎直”,永不畏縮!
我們的路,是尋覓和定位自身價值之路。價值是責任,見證祖國的強大和時代的進步,擔當和履行媒體的職責;價值是使命,記錄教育的發(fā)展,傳播教育的先進理念和經驗;價值是創(chuàng)新,思索和實踐傳統(tǒng)媒體的新發(fā)展,實現(xiàn)“兩個效益”雙豐收。
這是一條忠誠使命的勤勉之路,這是一條攜手奮進的堅實之路,這是一條且行且歌的開拓創(chuàng)新之路!
聚首60年慶典,我們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在教育事業(yè)、新聞出版事業(yè)改革與發(fā)展的新時期,我們決心牢記責任,忠誠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開拓進取,不斷創(chuàng)新,努力提高期刊的權威性、吸引力和引導水平,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期待未來,“我們”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