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寧德師范高等??茖W校 岳玉閣
透析幼兒生命成長中的“1+1現(xiàn)象”
■ 福建省寧德師范高等??茖W校 岳玉閣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是上天賜予他們的禮物,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與父母深深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成為家長行動的指南。對孩子的教育成為父母最為關心和重視的話題。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家庭教育卻存在著很多問題,如父親和母親兩者在子女的教育中“爭權奪勢”;父親或母親一方淡出孩子的教育,只有一方來教育孩子等等,這些問題給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長帶來了不良的后果。父親和母親可謂兒童生命成長中的左膀右臂,兩者之間的角色、地位會對兒童的生命成長帶來重要的影響。因此,為了兒童生命的健康、快樂成長,為了讓兒童“詩意的棲居在大地上”,父親和母親必須認清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兩者之間要很好的協(xié)調起來,以使對孩子的教育達到“1+1>2”的效果。
1+1理論是經(jīng)濟學中常用的一個理論,是企業(yè)管理中團隊建設的有效方法之一,即把個人的奮斗目標和團隊的奮斗目標結合起來,如果這兩個目標完全一致,那最后的結果必定是1+1=11,必然會取得良好的結果,但如果兩種目標不一致,最后的結果便成了1+1=1,結果可想而知。所以建立共同的志向和目標,進行有機的結合是1+1理論的關鍵。在數(shù)學的四則運算中,1+1確實等于2,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1+1的結果卻是多種多樣的,是一個不確實的答案。比如人都長著兩只眼睛,這兩只眼睛的功能卻大大超過了一只眼睛加上另一只眼睛的功能。據(jù)有關科學家計算,兩只眼睛由于是相互配合組成了一個整體,因此一雙眼睛的功能是一只眼睛的6倍。這樣1加1就等于6而不是2。
1+1理論強調的是合作精神,為了達到1+1>2的效果,個人利益必須服從集體的利益。個人之間的有機結合是保證集體利益的關鍵。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之間的作用我們也可以采用這個理論來解析。父親和母親都是子女的重要他人,二者對子女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但是,要使二者的教育合力達到最大,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幼兒家庭教育中,經(jīng)常有 1+1<2、1+1=1等現(xiàn)象發(fā)生。這就使兒童生命的健康、自由、快樂的成長成為一個美麗的、遙不可及的夢想。
父親、母親都是孩子生命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家庭健全是幼兒生命健康、和諧成長的重要條件,也是幼兒完整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認為人的心理是一個整體,強調人格的統(tǒng)一性,并指出家庭教育是幼兒人格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強調父母自身的角色定位將對幼兒生活風格的形成及人格的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從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視野看家庭教育中的父母角色,對當下幼兒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通常這樣理解父母的角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常任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在孩子的個性成熟和身心健康成長的過程當中。那么,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是: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扮演好這個角色?“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成為做父母的心愿,為了孩子能夠成材,父親和母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爭相使出渾身解數(shù)。但是,“在生活中,夫妻之間由于經(jīng)歷、價值觀和知識水平不同,對孩子成長的理解也不同,產生教育方法和教育觀念的分歧?!本唧w表現(xiàn)為,在家庭里面,爸爸禁止的事情媽媽那里可以放行,媽媽提倡的事情爸爸卻不贊同;父親嚴厲地懲罰,母親心疼地彌補……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意見不一致,家庭教育成了“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父母之間的互相“拆臺”,使得教育效果互相“抵消”,這樣做的結果是1+1<2甚至=0。
父母教育觀念的不一致,給幼兒的生命成長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其一是不利于幼兒獲得成就感和價值感。其二是容易讓幼兒產生投機心理。
家長之間教育觀念的不一致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是制約教育效果的重大障礙。這種分歧和沖突,往往是導致家庭教育失敗的重要原因。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這首我們耳熟能詳?shù)母枋刮覀冋J識到媽媽是孩子生命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兒童生命成長中,如果沒有父親的參與,兒童的生命就是不完整的。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父親在幼兒生命成長中的作用是比較小的。在我國傳統(tǒng)的“男主外,女主內”思想和現(xiàn)代社會激烈競爭影響下,很多父親“淡出”家庭教育,母親成為孩子的主要撫養(yǎng)者,在親子關系中起著主要的作用。實際上父親在家庭教育中同樣起重要的作用,對孩子的性別角色發(fā)展和社會性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是母親不能替代的。德國哲學家E·弗洛姆也說:“父親雖不能代表自然界,卻代表著人類存在的另一極,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學技術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風范的世界、閱歷和冒險的世界,父親是孩子的導師之一,他指給孩子通向世界之路?!?/p>
“在一個家庭里,父親和母親就是一個天平,孩子處在父母的天平中間,哪頭多了,哪頭少了,孩子都會坐不穩(wěn)。”在日常生活中,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男子氣概,有“女性化”傾向,難道問題出在孩子身上嗎?在現(xiàn)代教育中,男孩往往被女性包圍著,從母親、外婆或奶奶、到女老師,家庭中又存在著父親教育的缺位,男孩自幼在缺乏男性的環(huán)境中成長,造成性別認同的混亂,人格構建中缺乏男性化元素也就不足為奇了。家庭是兒童學習角色觀念、模仿角色行為的首要場所。父親往往象征著一種力量,具有威嚴、勇敢、進取、獨立、拼搏等個性特征。只有父親加入到家庭教育中,與子女加強溝通和互動,男孩才能從父親那里學習、模仿男性的語言和行為,逐漸培養(yǎng)男子漢氣概,而女孩子也會受到父親獨立、進取、冒險等個性的影響。父親的參與,將有助于孩子性別角色的順利形成,并使孩子的個性更全面地發(fā)展。“有研究資料表明:一天與父親接觸不少于兩小時的男孩子,比起那些一星期接觸不到6小時者,人際關系更融洽,能從事的活動風格更開放,并具有進取精神甚至冒險性,更富于男子氣概。
父親在幼兒生命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不可替代的,父親淡出幼兒教育,只能使幼兒的生命出現(xiàn)缺憾,而這種缺憾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家長的教育觀念,是基于對兒童及其發(fā)展的認識而形成的對兒童教養(yǎng)的理解。它直接影響著家長對兒童進行教育的目標、方向、手段和家長的教育方式及行為,并對兒童的發(fā)展產生重大的影響,歷來為心理學家,特別是發(fā)展心理學家所重視。教育觀念決定著教育方式?,F(xiàn)實生活中,年輕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存在看法不一致、方法不一致、做法不一致的現(xiàn)象。這太多的不一致,對孩子最大的危害是造成了他們是非不清,甚至是非顛倒,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了任性、盛氣凌人、不懂禮貌、撒謊等不良行為和性格。因此,父母雙方在教育觀、教育措施、教育步調上應一致,不能眾說紛紜;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互相配合協(xié)調一致,有統(tǒng)一的認識和要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怎樣才能有效增進父母雙方教育的一致性呢?
首先,實現(xiàn)教育目的統(tǒng)一。父親和母親的教育目的是一樣的,就是使孩子在生命健康成長的基礎上德、智、體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健康的、完整的、各方面和諧發(fā)展的兒童。父母必須首先明確這一教育目的并要達成一致,實現(xiàn)統(tǒng)一,因為教育目的是實施教育計劃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父母只有在教育目的上達成統(tǒng)一,才能步調一致地對子女進行教育。
其次,實現(xiàn)教育觀念統(tǒng)一。教育觀念是支配教育行為的一種思想意識。父母必須實現(xiàn)教育觀念的統(tǒng)一,才能步調一致地教育孩子。那么,現(xiàn)代父母應樹立什么教育觀念呢?概括起來講就是要正確地對待兒童,用科學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兒童,即要認識到兒童是人,是一個完整的生命。要求家長與孩子平等,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和對話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父母要把兒童放到生命的高度來認識,這樣就避免了權威和專制。同時要認識到兒童是正在成長發(fā)育中的人。兒童的生命是弱小的,需要父母的支持和關心,同時兒童又是不斷發(fā)展的,兒童按照自己生命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步一步地走向完善。家長要遵循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不能拔苗助長,急于求成。還要認識到兒童是終將要獨立走向社會的人。兒童生命的發(fā)展和完善還要借助于社會這個大的環(huán)境,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的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要讓兒童學會生存,學會面對自己生命中的一切。
最后,實現(xiàn)教育方法統(tǒng)一。教育方法是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手段,我們提倡父母采用全新的教育方法,而不要沿用陳舊的、過時的教育方法,更不要一個采取全新的教育方法,另一個仍采用陳舊的教育方法。
總之,父母要不斷地更新家教觀念,掌握兒童教育學和心理學等科學知識。同時父母還應經(jīng)常交流自己新學的家教知識和方法,經(jīng)常溝通思想認識,并做到互相配合,優(yōu)勢互補。只有這樣,才能在兒童的成長中給他們施以積極的影響,兒童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才能不走彎路。
孩子需要愛,這種愛是父母給與的,是孩子生命成長的養(yǎng)料,就像一棵新生的樹苗需要陽光和水一樣。正如蒙臺梭利所說:“沒有愛,一切都是枉費?!焙⒆由形闯墒?,他們的體力、社會性和智力還不足夠進行獨立的生活,他們需要通過父母的幫助完成他們不可能完成的事;他們的心靈還過于脆弱,缺乏必要的勇氣、承受能力和恢復能力,需要父母的鼓勵、安慰和保護……因此,父母雙方都要參與到幼兒的生命成長中來。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母親一直都是兒童生命成長的陪伴者、指導者。相對來說,父親的作用略顯不足。因此,這里重點就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作探討。
為了促進孩子的成長,父親必須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更好地參與到教養(yǎng)孩子的工作中去,以贏得孩子的愛。第一,父親要擔當更重的教育責任。在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父親應掌好舵,協(xié)調好家庭的各種關系,重在教會孩子自立自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第二,父親要多與孩子接觸。“父親對社會的貢獻越顯著,兒子越應發(fā)出自己的光華。這種光華要由父親去引燃?!备赣H不論工作有多么繁忙,心情是否舒暢,每天都要擠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交談,每周都要利用一段時間和孩子游玩,以拆除架在父子之間的“那一道厚厚的玻璃墻”,親近孩子,了解孩子的心聲,捕捉教育的契機,以免使孩子患上“缺乏父愛綜合癥”。第三,父親要成為子女的榜樣。在日常生活中,父親要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影響孩子,使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父親的榜樣可以使孩子特別是男孩子感受到男人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氣質風度,體察到男性的陽剛之美,可避免出現(xiàn)男孩性格女性化的現(xiàn)象。另外,父親要多加表揚女孩。家庭教育專家布朗芬勃里勒的研究表明:孩子要健康成長,僅僅有母親的贊揚、賞識還是不夠的,父親對孩子的贊賞往往能起到巨大的作用,特別是父親對女兒的贊賞收效更大。在一個核心家庭中,對于獨生女孩來講,父親幾乎代表了她對整個異性的了解。
父親和母親好比是幼兒的左膀右臂,缺少了任何一方,幼兒的生命都是不健全的。因此,父母雙方都要參與到幼兒的生命成長中來,這是保證幼兒生命健康、順利、和諧成長的重要的條件,缺一不可。
生命是教育的基礎,教育使生命趨于完善和美好。為了使每一個幼兒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都能夠按照自己生命發(fā)展的規(guī)律自由自在地成長,為了使孩子能夠“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請父母雙方共同進入幼兒的生命中來,并且合理地、科學地發(fā)揮自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