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靜
(河南農(nóng)業(yè)職業(yè)學(xué)院,河南 鄭州 451450)
動物詞在東西方文化中的差異和內(nèi)涵
趙 靜
(河南農(nóng)業(yè)職業(yè)學(xué)院,河南 鄭州 451450)
動物和人類有著很親密的關(guān)系,他們能為我們提供許多有用的東西。而另一方面這些動物詞在人類的交流中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模式,在東西方文化中動物詞也有不同的含義。
動物詞;差異;文化內(nèi)涵;跨文化交流
眾所周知,每個詞在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背景下,有其各自的意義和文化內(nèi)涵。同樣一種動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就會有不同的象征意義。本文將從五個方面分析動物詞的文化差異。
盡管我們同西方的文化背景存在差異,但是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還是有一些相似之處的。因此英語和漢語在理解同一種動物的基本屬性上,可能就會有相同或者類似的文化內(nèi)涵。例如,在英語中我們會聽到“This man is a fox.”(意為這個人非常狡猾)的說法。中國人理解這句話也是同樣的意思。從此點上我們可以看出在中英文里,狐貍都意味著狡猾、詭詐。不同的文化賦予狐貍相同的文化內(nèi)涵。
另外,在英語中我們也能找到下面這些說法∶ Make a monkey out of somebody. (把某人當(dāng)猴耍). A rat crossing the street is chased by all.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等等。這些例子都說明同一個動物詞在東西方文化中有相同或類似的文化內(nèi)涵。
2.1 傳統(tǒng)的文化差異賦予了一些動物詞鮮明的民族特點
在英語和漢語的神話中都能找到龍的身影,但在兩種文化中它所代表的含義卻是不同的。在中國,龍是幸運、權(quán)勢和繁榮的象征,我們總稱自己為龍的傳人。在封建時代,龍代表著帝王,他們都稱自己是“真龍?zhí)熳印?。即使是現(xiàn)在,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也是至高無上的。我們也喜歡稱我們國家為“東方巨龍”。龍可以說是我們國家的圖騰象征。我們的語言中也有好多和龍相關(guān)的成語,表達了很好的含義,如龍騰虎躍和龍馬精神等。所有這些都顯示了龍在中國文化中的內(nèi)涵。而在西方文化中,龍的含義卻是另一番景象。他們認為龍是邪惡和魔鬼的象征,是一種兇殘的怪獸。在圣經(jīng)中撒旦也被稱為龍。龍也被用來形容兇暴的女人,在英語中就有“dragonish”這樣的表達,意為兇殘暴戾。鑒于這種文化內(nèi)涵的差異,中文里一些用龍來表達的詞語我們翻譯成英文時就要換成另外的說法,例如我們把韓國、新加坡和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稱之為“亞洲四小龍”??墒欠g成英文時我們只能說“Four Tigers of Asia”,這種表達才能確切的表達出“四小龍”的真正含義。
但是,隨著國際交往和中國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的滲透力越來越深,所以許多外國人都明白中國龍的含義,他們甚至開始在他們的電影中采用中國龍的形象。這樣我們對外國人表達龍時他們能很清楚我們表達的含義。
2.2 價值觀和社會心理的差異導(dǎo)致動物詞的不同內(nèi)涵
首先我們談?wù)劰?。在東西方文化中狗的基本含義是一致的,都表忠誠??稍诰唧w的使用過程中意義卻不同。例如在英語中我們說“a luck dog”(意為幸運的人)、“l(fā)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an old dog”(有技巧的人)等。從這些表達中我們可以看出狗在西方文化中所傳達出的是積極的含義。在我們國家盡管狗現(xiàn)在作為人們喜歡的寵物備受推崇,可是長久以來我們還是會用“狗腿子”、“落水狗”、“狗仗人勢”等來傳達出一種貶義。即使我們也認同狗具有忠誠這一特點,被稱作“像狗一樣忠誠”時,聽話人也還是會十分的不快。這與我們的價值觀和長期以來形成的社會心理不無關(guān)聯(lián)。
另外熊在中英文里的含義也相去甚遠。英文中熊被用來形容有特殊技能的人。但在中國熊總是和笨拙愚蠢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常說某人是個“大笨熊”。
最后我們來說喜鵲。在中國喜鵲是一種吉祥鳥,是報喜的。在英文中喜鵲卻被用來形容喋喋不休的人。
3.1 同一動物詞在英文中有豐富的含義在中文里沒有相應(yīng)的內(nèi)涵
公牛在中文里并沒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義,所以當(dāng)我們看到英文中“a bull in a china shop”(瓷器店里的一頭公牛)的表達時可能就不理解。英文中這句話就指魯莽笨拙的人闖進一個需要特別小心和謹慎的地方。
3.2 同一動物詞在中文中有豐富的含義可在英文中沒有相對應(yīng)的內(nèi)涵
漢語里我們用“春蠶到死絲方盡” 來形容一個人鞠躬盡瘁,盡心竭慮。蠶被我們用來形容無私奉獻的人。而在西方人眼中,蠶只是一種會吐絲的普通動物。
我們形容一個人膽小時,常用“膽小如鼠”。英文中卻常用兔子、雞和鴿子。漢語里說一個人急躁沒有耐性或者非常著急多用“熱鍋上的螞蟻”,英語卻說“l(fā)ike a hen on a hot girdle”。另外我們說“吹牛”,而英文中說“talk horse or fish story”。
除此之外還有“cat and dog life”(雞犬不寧),“drinking like a fish” (牛飲), “to cast pearls before a swine”(對牛彈琴)等表達同一含義時在中英文所用的動物詞都是不一樣的。
隨著中國奧運會而被大家所熟知的“福娃”是五個可愛的動物形象。最初時它們被翻譯成“Friendlies”。然而許多人認為這個表達不確切,所以后來組委會就用中國的拼音把它們直譯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Fuwa”。
從以上的分析中不難看出動物詞不僅是這些動物的象征還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并且在東西方中具有很大的差異和關(guān)聯(lián),了解了這些對我們東西方的交流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1] 廖光榮. 英漢文化動物詞對比[J]. 外國語文,2000,5.
[2] 伍卓. 英漢動物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J]. 邵陽師范高等專科學(xué)報,2001,1.
[3] 包惠南,包昂.中國文化與漢英翻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H03
A
1008-7427(2010)07-0107-01
201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