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武漢科技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湖北武漢430065)
手勢語在非語言交際中的文化比較
楊麗
(武漢科技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湖北武漢430065)
手勢語是一種身體語言,雖說無聲,但表達的情感卻是極其豐富的,其作用有時是口頭語言所替代不了的。手勢語是非語言交際中的重要手段。不同的國家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不同文化背景導(dǎo)致了不同國家的人民對手勢語的形式和理解也不盡相同,在跨文化交際中會因文化差異而引起誤解。本文從手勢語的三個方面分析了中西方(主要是說英語的國家)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差異,以期提高人們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
非語言交際;手勢語;文化比較
弗洛伊德曾經(jīng)說過:“所有凡人掩蓋不了自己,如果他口唇靜止,手指在輕輕擊節(jié),則秘密會從他的每個毛孔中流溢出來。”手勢語(Sign Language)是人類交際中常用的一種非語言交際手段,是跨文化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手勢語是通過手和手指的動作和形態(tài)來代替語言交流和表達思想。它主要包括手指、手掌和雙臂體態(tài)語。和有聲語言一樣,手勢語同樣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在跨文化交際中會引起誤會。如握手,中美兩國人都用握手互敬問候,中國人認(rèn)為握手的力度應(yīng)適中,體現(xiàn)的是中庸的原則;而美國人強調(diào)手的姿勢和力度,認(rèn)為目視對方,有力地握手體現(xiàn)一個人自信、真誠、熱情的心理狀態(tài)。中國人握手的力度常使他們感覺好象缺乏信心和熱情。又比如,鼓掌(clapping one’hands):觀眾和聽眾鼓掌,表演或講話人也鼓掌,在中國人看來,表示表演者或演講者的謝意,雙方一齊鼓掌來相互表示友好感情;而在英語國家中,表演者或演講者鼓掌則表示自己為自己鼓掌,自己為自己的表演感到驕傲,自己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感到自豪。本文分別從手指、手掌、手臂三個部位的中西方手勢語進行跨文化對比,以期提高人們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
中西方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文化背景,導(dǎo)致人們對手勢語的表現(xiàn)形式和理解也極為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賦予手勢不同的交際功能,各種手勢在各國所表達的意義也不相同。相同的手勢在不同的文化中常表示不同的意義。
1.手指語言的文化差異
在英語國家,拇指所表示的手勢有三種基本含義:搭便車(thumb a ride)、表示好、贊同或行(Thumbs up);拇指向下(Thumbs down),則表示劍向下猛刺,指我不同意或我不喜歡,將拇指用力挺直則有罵人的意思。
翹大拇指:中國人最常用的表示“好”,“妙”的手勢,在美國表示很好干得不錯,在尼日利亞,這個手勢很粗魯?shù)窃谌毡竞偷聡?,它意味著第一。在日本還表示“男人”、“您的父親”,而在美國表示“進展順利”;在新西蘭和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里,用大拇指表示‘5’;在希臘,人將大拇指急劇翹起就表示侮辱人的信息:讓對方趕快“滾蛋”。
食指:伸出食指,在美國表示讓對方稍等;在法國表示請求對方回答問題;在緬甸表示請求,拜托;在新加坡表示最重要的;在澳大利亞則表示“請再來一杯啤酒”。
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希望事情辦得成功(keep one's fingers crossed)。食指靠近嘴唇并與嘴唇交叉成十字型,表示“請安靜”、”不要出聲”。將中指和食指分開或?qū)㈦p臂叉開成v型,表示爭取勝利的決心或表達勝利的喜悅(Make the V sign with yourmiddle and index finger)。
中國人用食指指著自己的鼻子表示“我自己”,英語國家的人表示自己時,用食指或拇指指著自己的胸口。當(dāng)中國人用食指指自己的太陽穴時,表示“機靈一點兒”或“動動腦子”,美國人和巴西人則表示神經(jīng)有問題。英語國家的人表達這一意思是用手指點自己的太陽穴。在指引道路方向時,中國人習(xí)慣用食指,這一手勢語在英語文化中被認(rèn)為既不雅觀又尊重別人。在中國的一些南方城市,甚至有將右手放在餐桌上,輕叩食指,表示尊敬,請客人用餐的意思。
在日本,將食指彎曲做出要鉤東西的樣子,用以表示小偷和偷竊行為,用大拇指和食指做成一個不封口的圓圈,動一動手腕,表示飲酒。在交談中,伸出食指向?qū)Ψ街钢更c點是很不禮貌的舉動。這個手勢,表示出對對方的輕蔑與指責(zé)。更不可將手舉高,用食指指向別人的臉。西方人比東方人要更忌諱別人的這種指中國人開玩笑時伸出食指在臉上刮幾下用的,表示丟人,沒羞。而美國人則是伸出兩只手的食指,手心向下,用一個食指擦另一個食指的背面。伸出兩個豎起的食指在身前慢慢接近(two index fingers coming nearer slowly in front ofoneself)表示:男女相愛;匹配良緣。
手勢語的不同還表現(xiàn)在數(shù)字表示方式上,英語國家的人是將一個個手指掰開來表示,而中國人是將一個個手指彎曲??吹街袊擞靡恢皇挚梢詳?shù)十個數(shù)字,美國人往往驚嘆不已,因為他們需要用兩只手才能數(shù)完十個數(shù)。比如:中國人計數(shù)時可以這樣來表示,一是舉食指,屈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三是舉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用拇指按住小指;六是將一手五指伸開,加另一手食指,七、八、九、十是一手伸開,依次將另一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和拇指加上。中國人用拇指和食指表示的八的概念,在美國人的眼中無論如何只有二。
中指:豎中指在中國并不被重視,但在西方國家用中指表示手勢語時,最忌諱的就是用中指指向人或指著東西,公共場合一般都禁止使用這種手勢語。因為這是一種極其嚴(yán)重的侮辱別人的方式,其功效堪比“Fuck You”。但在一些不方便用有聲語言來表達侮辱對方意思時候,選擇把中指豎起來是最流行的方式,這種現(xiàn)象尤其是在外國球場上屢次發(fā)生。在一些地中海和亞洲地區(qū),這個手勢是可以用來指向某些東西,但在歐美地區(qū)使用食指被認(rèn)為是更合理的。美國人常常把食指和中指交叉疊起來(cross one's fingers)乞求上帝保佑,并表示“祝你成功”,“祝你好運”的意思。
翹小拇指:在中國表示“小”、“差勁”,“倒數(shù)第一”;在日本,表示“女人”、“女孩”、“戀人”;在美國,表示“懦弱的男人”或“打賭”,英美人在表示輕蔑時,習(xí)慣把兩個手指頭捏在一起啪地一彈(snap one's fingers)。
但在泰國和沙特阿拉伯,向?qū)Ψ缴斐鲂∈种福硎颈舜耸恰芭笥选?,而在緬甸和印度,這一手勢表示“想去廁所”。
1.2 手掌語言的文化差異
在招呼人過來時,中國人可以用任何向內(nèi)揮手的方式表示讓別人過來,也可以用較夸張的方式拍手把別人叫過來,甚至可以用嘴發(fā)出“辟、辟”聲叫別人過來,但中國人卻是手掌向下朝自己方向招示。通常英語國家的人是食指朝上向里勾動表示。將手掌(palm)向上伸開,不停地伸出手指(finger)。這個動作在英美國家是用來招呼人的,意即“Come here.”。
擊掌:表示祝賀某事順利完成。Give me five---To celebrate something.英美人向人示意向其走進時.通常是掌心朝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擺動,中國人則是掌心向下,手指同時彎曲。
吃完飯后,中國人用手掌拍拍自己的肚子表示吃飽。而美國人用一只手放在自己喉頭手指伸開,手心向下,也表示吃飽了。
在日本,人們的右手五指并攏,向前伸出,同時上下振動,彎著腰向前行進。這是為了給自己開路。在擁擠的地方,一說“對不起”,一邊做這樣的姿勢往前走。
1.3 手臂語言的文化差異
做兩臂交叉的動作在中西兩種文化中都存在,可含義不盡相同。在兩臂水平交叉都表示輕蔑、拒絕或反抗,同時通常將臉扭向一側(cè)時,在挺起胸脯,面帶微笑,雙目直視時就是顯示自己的‘力量’。在雙臂下垂交叉時英語國家中顯示的是一種悠閑自在、態(tài)度隨便、精神放松的姿態(tài),在中國人看來卻視其為拒絕交往或居高臨下。雙臂平伸時,當(dāng)上下拍打時,這是用來表示‘飛’的姿態(tài),而在英語國家它還喻指‘男子同性戀者’或‘標(biāo)致女郎’。我們中國人常常在身前或背后袖著手休息,卻被看成是中國特有的模式化的動作。在英語國家有一種為中國人所沒有的手勢:人兩只小臂在胸前交叉開來,手掌心向外伸展,后再張開至相距一米左右,則表示‘絕對不行’或‘完全不是這么回事’。通常英語國家要雙臂伸直,并向下交叉狀。而兩掌反握臉轉(zhuǎn)向一側(cè)時就表示害羞不好意思。我們中國人表示害羞時通常能夠喜歡用手臂捂住臉或頭向一側(cè)低下。
接受名片或禮物時:中國人用雙手以示尊敬,美英等國家的人并不注意這一點。
宣誓:無論是結(jié)婚教堂,還是法庭,英語國家的人是右手掌張開,右臂高高舉起,有時還要將左手放在《圣經(jīng)》上,也可以只是右手高舉《圣經(jīng)》。而中國人宣誓時,拳頭宣誓。則是右手手心向前舉起拳頭。中國人團拜會或向歡迎群眾表示感謝時會拱手。
需要指出的是,中西方手勢語也存在部分借用的現(xiàn)象,如表示“勝利”的V型手勢。又如表示再見:英漢手勢語都是用揮手來告別;中英雙方都用掩口來表示“枯燥無味”、“發(fā)困”或“該走了”;向?qū)Ψ讲煌5奶滞罂磿r間,表示自己接下來另有重要的事情安排,希望盡快結(jié)束談話。
此外中英雙方都禁忌在大庭廣眾面前用手指在自己或別人身上亂摸亂捅。因而當(dāng)眾掏掏耳朵、摳摳眼睛、掏掏嘴或挖挖鼻孔等動作都是不禮貌的表現(xiàn)。
結(jié)語
非語言交際是整個交際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只注意語言交際,忽視非語言交際,只能是一種不完全的交際。近年來,學(xué)者們非常重視人類無聲交際問題的研究。學(xué)會“閱讀”手勢語可以更好地理解各民族的性格、文化傳統(tǒng)、神話和民俗。在外語學(xué)習(xí)和教學(xué)中,掌握手勢語的特性也是非常必要的。
[1]Samovar.L.A Porter,R.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Reader,1985.
[2]畢繼萬,跨文化非語言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99.
[3]Broshan.Leger.中國和英語國家非言語交際對比[M].畢繼萬譯.北京:語言學(xué)院出版社,1991.
[4]耿工嶺.體態(tài)語概說[M].北京:北京語言學(xué)院出版社,1988.
[5]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xué)[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6]耿工嶺.體態(tài)語概說[M].北京:北京語言學(xué)院出版社,1988.
[7]]楊真洪.非言語行為對跨文化交流的影響[J].西安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3,(4):45~47.
[8]陳同春.非語言交際與身勢語[J].外語學(xué)刊,2005,(2):35~38.
[9]張宗久.體態(tài)語.在非言語交際中的文化差異[J].鄭州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5,38(6).
[10]黃廣芳.透析手勢語的文化內(nèi)涵[J].現(xiàn)代語文,2007,(5).
G31
A
1006-5342(2010)11-0224-02
201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