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昊
(賀州學院 人文與管理系,廣西 賀州 542800)
論廣東土地革命時期的赤色工會
劉 昊
(賀州學院 人文與管理系,廣西 賀州 542800)
廣東土地革命時期,中共廣東省委領導各級黨組織,在廣州等許多城市秘密組建赤色工會。赤色工會積極進行革命宣傳,發(fā)動工人從經濟斗爭入手掀起工人運動。赤色工會與中共的關系比較微妙,“左”傾錯誤路線窒息了赤色工會。
土地革命;廣東;赤色工會
赤色工會,即土地革命時期由中共建立的秘密工會,是中共發(fā)動工人運動最得力的工具。中共通過赤色工會領導工人爭取經濟利益,引導工人走上推翻國民黨統(tǒng)治的暴動道路。中共廣東省委領導各級黨組織大力組建赤色工會,通過赤色工會推動廣東省的工人運動。那么,廣東省的赤色工會是怎樣建立和開展活動呢?其與中共的關系如何呢?
一
廣州暴動失敗之后,廣東各地白色恐怖更嚴重,各種受中共領導或影響的工會均被勒令解散,只有受國民黨廣東當局利用的廣東機器總工會和廣東總工會得以存在。一切集會、罷工活動遭到嚴厲禁止,而鐵路運輸、兵工廠等重要部門的產業(yè)工人,一旦被發(fā)現(xiàn)有“共產活動”之類的“越軌”行為,就會被開除,甚至被拘禁。
1928年初,中共廣東省委及時糾正了工作方針上的偏差,制定了正確的策略,指導各地的中共組織秘密從事各項宣傳活動,借用種種合法名義或反日等愛國名義,在產業(yè)工人中建立赤色工會。1928年5月底,中共廣東省委在關于夏收暴動的通告中指出:“從反帝的組織與行動中,積極發(fā)展秘密工會,每一個反帝大同盟分會,都要成立一個秘密工會,同時努力發(fā)動工人之經濟斗爭,使相匯合”[1]P108。事實上,利用反帝組織的名義為掩護,以經濟利益相號召,中共通過建立赤色工會把工人組織起來,既能夠解決工人的實際困難,又能夠發(fā)動工人運動反抗國民黨的統(tǒng)治。當時,赤色工會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僅數(shù)量少,規(guī)模小,而且會員中的非黨員太少。例如,四會縣工人總數(shù)多達二、三千人,但迄于1928年6月初,赤色工會僅有約50個會員,其中黨員約占半數(shù)。又如,汕頭作為廣東重要的工業(yè)城市,各類工人逾萬,赤色工會會員卻不足百人,其中,鐵路工人20人,電話工人50人,在人力車之類純體力勞動行業(yè)沒有一個會員。其它各地情況都差不多。可見,赤色工會會員數(shù)在工人總人數(shù)中只占極小比例,赤色工會的規(guī)模太小,壯大赤色工會是當時廣東工運最迫切的工作之一。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入會標準太高,即,要求會員有明確同情或擁護中共的政治觀念,即使言論上同情國民黨當局都不行。
為了壯大赤色工會,中共廣東省委制定了五條對策,讓各縣市黨委按圖索驥。第一、盡量降低入會標準,暫時不論政治觀點。如,1928年6月11日,省委告誡四會縣委,“凡只要有能夠有勇氣為要解除自己被壓迫之痛苦之工人不問其政治主張宗教信仰,都應容許其加入”[1]P216。既然赤色工會是中共領導的秘密群眾組織,那么,理所當然,凡是愿意參加斗爭的人,都應允其入會。同一天,省委致信廣州市委,更加明確地指示:“赤色工會之會員條件必須很寬,工會必須表現(xiàn)是為工人為利益的機關,凡是有勇氣為謀自己利益的工人,都可吸收入會。不必問他政治觀念如何,更不必要他們懂得甚么是C.P.”[1]P223。數(shù)天后,省委在給陳村市委的指示信中也強調,為了普遍建立赤色工會,要用經濟利益進行宣傳。關于入會的條件、秘密工會的名稱和會費,省委明確指出:“只要知道為自己利益斗爭的工人,便可加入赤色工會,不必問其政治思想如何。必定如此赤色工會方能發(fā)展,對外可用俱樂部、外寓、宿舍等組織,接近群眾吸收群眾加入赤色工會。赤色工會須交會費,但不必多——二仙至五仙”[1]P240。省委在同一天給陳村市委和汕頭市委發(fā)出過主旨相同的指示信,就加入赤色工會的標準等告誡汕頭市委:“赤色工會不是政治的組織,是經濟的組織,無論什么黨派的工人,只要他們肯為自己利益奮斗的,便可以加入,不必有什么嚴格的限制”[1]P244。如此放寬加入赤色工會的標準,是否會違背中共利用工人進行暴動的目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工人的覺悟由經濟方面到政治方面的”[1]P244?!爸灰蠀⒓佣窢?他當然跟我們跑”[1]P245。第二,黨幕后指揮赤色工會,工會的宣傳、會議議題都應涉及工人日常的切身痛苦,從而使工人視工會為其自己的,避免誤將工會等同于黨。正如省委給陳村市委既定的方針:“赤色工會須受地方總的組織的指揮,黨不能指揮赤色工會”[1]P240。中共若直接指揮則容易弄巧成拙。第三,以經濟斗爭為切入點,通過或大或小的斗爭來增強赤色工會在群眾中的威信?!盀橐谷罕娬J識工會之作用與權力,必須積極啟發(fā)工人之經濟斗爭,即很小的斗爭都要啟發(fā)”[1]P217。省委要求,赤色工會應盡量深入各行業(yè)中,“并普遍做經濟的宣傳。每種工人都要有經濟斗爭的簡單目標,這斗爭目標愈簡單愈好”[1]P241。第四,必須注意下層基礎組織,“縣委必須將各職業(yè)工會依職業(yè)或街道之實際可能,建立工會之支部,才不至于流于空洞”[1]P217。第五,爭奪黃色工會的群眾。“對廣東總工會底下的工會,尤須注意加緊在他們群眾中的工作,取得他們的群眾。建立起赤色工會之支部”[1]P217。在降低加入赤色工會標準的同時,不少縣市的黨組織認為,不必等斗爭達到高潮時才組建赤色工會。如,1928年6月,中共廣州市委在認為,當斗爭發(fā)展稍有基礎,革命者在群眾中占有一定勢力時候,就要籌備建立赤色工會;只要發(fā)動了斗爭就要普遍號召成立赤色工會。廣州市委要求,各赤色工會均由市委秘密直接指揮,對重要工會增派特派員以加強領導;特派員以工會名義開展工作,設法通過選舉的方式去建立工會領導機構系統(tǒng),但特派員的工作受廣州市委直接指導。
由于采取了多方面的綜合措施,赤色工會一度紛紛建立并壯大起來。
二
赤色工會建立后,在廣東省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積極進行各種革命宣傳,發(fā)動工人參加斗爭。關于赤色工會的宣傳問題,省委要求“標語及傳單,不可完全偏于政治”,“而是特別要注意多提出經濟斗爭的口號”[1]P220。的確,經濟利益對任何人都有誘惑力,對饑寒交迫者更不言而喻。1928年6月14日,省委致信汕頭市委,對宣傳問題的指示是:“我們最立刻要的是要獲得最大的群眾,要由經濟宣傳入手。經濟宣傳是工人本身小的問題,政治宣傳是工人本身大的問題,不從小的問題,切身的問題講起,群眾不會明白政治的。而且工會的宣傳須多些方能引起大部分群眾起來”[1]P250。的確,只有經常宣傳,才能使工人高度重視其原來熟視無睹的小事,激發(fā)其反抗?jié)撃?。為了既突出中共領導,又適當減輕政治色彩,省委要求“標語、傳單不可完全是用黨的名義或不用名義,而應用某某工會支部,或四會總工會等名義貼出較好”[1]P217。同一日,廣東省委致信告誡廣州市委:宣傳赤色工會應多從工人的痛苦說起,講明工會是進行經濟斗爭的,開口便多攻擊當局反而會使工人畏懼退縮。針對屬于“黃色工會”的機器工會的工人,省委指出:“對機器工人接近宣傳,不必開始便攻擊其領袖,不必首先講到政治問題更不可開始便提議另組工會”[1]P225,要利用工人自身的經濟困難去啟發(fā)他們斗爭,從而在機器工會內建立赤色工會支部。
赤色工會發(fā)動工人運動,總是由經濟斗爭入手,吸引廣大工人參加。1928年2月8日至12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一次常委擴大會議在上海秘密召開。該會議雖然無法從根本上克服“左”傾錯誤,但是比較清醒地認識到“經濟斗爭是要群眾起來行動的。如果群眾還沒有起來,還沒有覺得要爭斗,只用幾個人去恐嚇群眾,強迫罷工,那就不能得到群眾的同情”,有針對性地指出“我們的宣傳應該十分切實,的確是群眾大家的迫切要求”,“切忌空洞的口號”,要求“不要放過小的爭斗,只要能夠發(fā)動群眾起來,哪怕是加幾分工錢,減少一點半點鐘的工作,反對打罵工人、關車吃飯、大小便自由等都可以的。斗爭的形式,不一定是罷工”[2]P132-133。這說明,開展工人運動也有一個由小到大、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1928年11月12日,中共發(fā)布《中央通告第七十八號——關于職工運動的策略》,明確強調要運用正確的斗爭策略開展工運,指出:1.爭取工人群眾的最好辦法是發(fā)動工人日常的經濟斗爭。“切合于工人的切身利益的經濟要求,有計劃的發(fā)動,是最能動員廣大工人群眾發(fā)動廣大的斗爭”。2.當前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是運用正確的罷工策略,“沒有正確的罷工策略,斗爭的勝利是沒有保障的”。3.發(fā)動群眾斗爭的主要條件是提出正確的斗爭口號,“口號的選定,必定是群眾最主要最迫切的要求”。4.進行斗爭要選擇恰當時機,“不會利用時機,就是發(fā)動起來也要失敗”。這些指示都是正確的實用的。
隨著“左”傾錯誤路線在廣東省的貫徹,中共廣東省委通過各地的黨組織指示赤色工會,在工人運動中提出許多過高的要求,采取激進的冒險行動。1929年10月初,省委指出,“更加堅決的建立并發(fā)展城市的工作,特別是廣州與中路城市的工作”?!霸诔鞘新毠み\動中,首先要注意鐵路、海員、兵工廠的工作之建立,其它各地,須加重在輪船、汽車工人中的工作”[3]P5。不僅如此,省委還號召全體黨員“堅決的在中央的正確路線之下,完成擁護蘇聯(lián)與反軍閥戰(zhàn)爭的工作任務”[3]P7。到1930年4月時候,省委認為最近革命形勢日益成熟,要求各地黨組織領導赤色工會,在醞釀“五一”政治罷工與組織示威的路線指引下,“我們更要抓住一切斗爭的機會,針對當前發(fā)生的事變,宣傳群眾、鼓動群眾行動起來,為要保障‘五一’示威的實現(xiàn),以推動革命形勢的更加向前發(fā)展,爭取一省政權首先勝利的前途”[4]P231。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省委規(guī)定了相關具體方法:“一切行動要堅決的采取積極進攻的策略,反對一切和平發(fā)展、合法運動的觀念。要即刻鼓動群眾舉行飛行集會、群眾示威等援助‘四八’慘案,發(fā)動群眾罷工、罷課,以實際行動援助上海群眾”[4]P231。這些飛行集會和示威被要求必須采取公開方式,以期有力地向當局示威。
1930年8月,李立三“左”傾錯誤路線占據(jù)了中共中央,中共廣東省委奉命將各級黨團組織和赤色工會改組為各級“行動委員會”,令各地經常性地在紀念日舉行罷工或游行示威,積極策劃總同盟罷工和暴動。9月,李立三的錯誤路線被中共六屆三中全會終止,廣東省委即取消“行動委員會”和相關計劃??上?從1931年1月起,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路線占據(jù)了中共中央,廣東省委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領導赤色工會開展工運,拒絕利用一切合法方式,只是以發(fā)動斗爭為目的,強令各地在名目繁多的紀念日舉行罷工、飛行集會或游行示威。這樣,赤色工會乃至黨組織均過分暴露,常常招致滅頂之災,即便是廣東省委也多次被破獲。到1934年9月,中共在香港和廣東的各級機關大多數(shù)都遭到嚴重破壞,赤色工會隨之瓦解。
“左”傾錯誤路線和過高的斗爭要求窒息了赤色工會的生命,使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工人運動最終遭到慘敗?!白蟆眱A教條主義者罔顧中國革命的實際,對共產國際和赤色職工國際的種種“左”傾指示“不大思索地照著說了好幾年”[5]P806,一味機械地堅決執(zhí)行,不愿用合法方式進行斗爭,以便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沒有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更不懂得利用敵人的內部矛盾,以爭取暫時的同盟者去反對主要敵人。結果,白色恐怖日益嚴重,到1935年下半年,在廣東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和港澳,中共的組織被徹底破壞,赤色工會也蕩然無存,這里的工人運動偃旗息鼓了。
三
赤色工會雖然是中共領導的革命組織,但是,與黨的關系比較微妙,在組織方面和宣傳方面的問題尤為突出。在組織關系上,黨包辦赤色工會,如,“香港幾個工會(且大半都是成年工人)亦由C.Y.領導和包辦——實際上沒有工作”[6]P338。這實際上取消了赤色工會的作用,使各地革命者混淆黨與赤色工會成為普遍現(xiàn)象。新黨員往往對赤色工會莫名其妙,因為赤色工會沒有自己相對獨立的領導機關。如,廣州大約有萬人加入了赤色工會,“但無組織又無指導機關,只是接近的便算加入工會,有事時都是黨直接指揮幾個同志去領導他們,所以工人都是莫名其妙,究竟他們是工會是黨都不知”[1]P187。在宣傳方面,“只有黨的宣傳,而沒有工會的宣傳,即使名義上用工會的名義發(fā)表宣言,但是內容仍是黨的意見”[1]P189,并且偏重政治。這樣一來,赤色工會由于沒有獨立的宣傳而忽視工人關心的問題,致使宣傳不能深入工人群眾被他們接受。正如有關文件所記載的那樣:“因為忽視工人問題的宣傳,所以有時行動只有同志的行動,例如??诘尿}動,除同志外沒有工人參加,工人亦立在旁邊觀看”[1]P190。為了理順赤色工會與黨組織的關系,1928年4月中旬,廣東省委擴大會議通過了有關決議案,對赤色工會組織問題作出四條規(guī)定,其中二條規(guī)定是:“第三、秘密工會不可要我們黨包辦。我們定要有非同志的工人當秘密工會的職員,非同志的工人占職員的多數(shù)亦可。第四,秘密工會的職員,一定要選舉,不可由黨指派,使群眾認識這是群眾的組織,并不是黨的組織”[7]P252。1928年6月下旬,廣東省委在組織方面要求各地“制訂赤色工會的組織系統(tǒng)表,赤色工會盡量有產業(yè)化的組織”,“召集全省的赤色工會代表大會,建立全省總工會的組織”,“工會領導獨立,一切斗爭都由工會領導”[1]P202。在宣傳方面,要求以后“工會宣傳與黨的宣傳獨立,總工會須有出版物”[1]P203。此外,還規(guī)定黨領導工會的主要措施是:“1.發(fā)展赤色工會的會員做黨的基礎,黨的發(fā)展跟著工會的發(fā)展。2.黨與工會獨立,凡斗爭由工會領導,黨只組織黨團影響其政策,改變以前由黨派人冒充工會之弊病。3.由斗爭中擴大干部人材及普遍同志”[1]P203。為了改善黨對赤色工會的領導,省委一再要求,“工會與黨必須分開,工會應建立工會之系統(tǒng),重要工會應有他之負責人,必不與黨相混”,“工會盡可能使非同志參加,建立工會的機關,平時傳單標語均應多由工會名義發(fā)出,而且多偏于經濟的口號”[1]P224。1928年6月14日,省委在給汕頭市委的指示信中指出:“只要重要原則由黨決定便可以,須要群眾有自由發(fā)表意見的余地”。“每個問題黨只可決定一個原則,則這個原則內工會得自由運用之。然后不致太死板、太機械,同時工會須要有非同志的工人共同負責”[1]P249。省委在給汕頭市委的指示信中更明確地指出:“黨的領導是黨的政策領導,不是靠一紙宣言,黨的宣言是要的,但須在群眾劇烈斗爭起來的時候,遇了歧路黨便發(fā)宣言,指導他們的道路”[1]P250。
土地革命時期廣東的赤色工會,是中共領導工人進行斗爭的群眾性革命組織,對開展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工人運動起了重要作用,其經驗和教訓都是中共和工人階級重要的精神財富。
[1]中央檔案館,廣東省檔案館:廣東革命歷史文件匯集(中共廣東省委文件)[Z].一九二八年(三),甲10,廣州:廣東省供銷學校印刷廠,1983.
[2]轉引自蓋軍,陳賢芳,張傳仁編著.中國工人運動史教材簡編(1919-1949)[Z].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
[3]中央檔案館,廣東省檔案館:廣東革命歷史文件匯集(中共廣東省委文件)[Z].一九二九年(三),甲16,廣州:廣東省供銷學校印刷廠,1984.
[4]中央檔案館,廣東省檔案館:廣東革命歷史文件匯集(中共廣東省委文件)[Z].一九三O年(一),甲17,廣州:廣東省供銷學校印刷廠,1984.
[5]劉少奇.關于過去白區(qū)工作給中央的一封信[A],六大以來(上)[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6]中央檔案館,廣東省檔案館:廣東革命歷史文件匯集(中共廣東省委文件)[Z].一九三二、一~九,甲20,廣州:廣東省供銷學校印刷廠,1984.
[7]中央檔案館,廣東省檔案館:廣東革命歷史文件匯集(中共廣東省委文件)[Z].一九二八年(二),甲9,廣州:廣東省供銷學校印刷廠,1983.
the Study on the Red Trade Union during Agrarian Revolu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Liu Hao
(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542800)
During Agrarian Revolu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the Red Trade Union has been set up in many citi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because of Party organizations at all levels led by Guangdong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The Red Trade Union carried out revolutionary propaganda actively,Starting from the economic struggles,and waged workersoff the labor movement.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Red Trade Union with the CCP was wore,the Lleft Side Coute is wrong,it killed the Red Trade Union.
Agrarian Revolution;Guangdong Province;the Red Trade Union
D412
A
1673-8861(2010)03-0011-04
2010-06-10
劉 昊(1965-),男,漢族,湖南省衡南縣人,賀州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共黨史和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與文化。
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08年度項目“桂東古村落文化資源保護與旅游開發(fā)策略研究”成果(項目編號:08BZS002) 。